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倜 通讯员 冯言科
“唉!我还以为只是肠胃炎,吃点药打点针就好了,没想到惹了个大麻烦……”近日,25岁的长沙小伙张超(化名)得知自己患上了胆囊炎,再不治疗甚至会有更严重后果,他直呼“后悔”。
一日三餐不规律,早餐直接被“省略”,熬夜酗酒乱作息……这似乎是不少人的习惯了。但你可知,长此以往,你的胆囊将难以经受“考验”,甚至出现癌变?
胆囊的健康,似乎不被大多数人重视,但它却对你我身体机能运转至关重要。如何更好地保护它,不妨一起看看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相关专家的建议、提醒。
胆囊的癌变,女性多于男性,呈年轻化趋势
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胆囊——它是位于右方肋骨下肝脏后方的梨形囊袋(肝的胆囊窝内),胆囊是人体内储存肝脏分泌的胆汁的器官,并且进行浓缩,胆汁储存在胆囊内时,胆囊呈充盈状态。在进食后,胆囊内的胆汁分泌出来,流入肠道,促进消化吸收。简而言之,这个形似“梨子”的脏器,虽然看着不大,但十分重要。
“生活中腹痛很常见,原因也有很多,最常见的是普通的肠胃炎,所以很多人单纯地认为顶多吃一点药就好了。殊不知,很多腹痛看起来平常,却隐藏着大危险,胆囊炎便是如此。”该院普外微创中心(普通外科/肛门结直肠外科)主任尹晖明指出,如果由这种疾病引起的剧烈腹痛,就要尤为注意。
据他介绍,胆囊癌是起源于胆囊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来看,女性多于男性,呈年轻化趋势。
“从病理分型来看,胆囊癌主要包括以下。建议大家及时了解,引起重视。”该院检验医学中心主任周铁明作出介绍。
▲腺癌:最多见,约占87%。
▲未分化癌:约占10%,恶性程度较高,预后差。
▲腺鳞癌:约占3%,病理特点为腺癌组织中含有大量的鳞状细胞。
▲鳞癌:约占2%,鳞癌多为浸润型,常侵犯整个胆囊壁。
周铁明指出,目前来看,做B超检测是首选检查方法。此外,还可通过CT平扫增强、MRI平扫增强+功能成像、病理穿刺活检等手段,查明自身是否患病,以此确保“早发现、早治疗”。
这些隐匿信号,是胆囊癌的“前兆”
“其实当胆囊出现问题后,也会释放出一些信号,但是我们发现,很多人却并不放在心上,很多人因此延误了治疗。”尹晖明介绍,以下身体变化,供大家参考,及时观察。
1、右上腹疼痛:开始为右上腹不适继之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伴阵发性剧痛并向右肩放射;
2、消化不良:厌油腻、嗳气、胃纳不佳;
3、发热:部分患者出现发热;
4、右上腹肿块
5、黄疸:在病程晚期出现
那么,那些人群是胆囊癌的“高发群体”呢?周铁明介绍,一般而言,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结石越大风险越高);不按时进食一日三餐者;长有胆囊息肉(直径超过1cm,特别是单发、宽蒂息肉)者等人群尤其需要警惕。
此外,瓷化胆囊或胆囊萎缩者、胆胰管汇合异常或先天性胆管囊肿患者、胆囊腺肌症患者、慢性伤寒感染人群、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人群、炎症性肠病人群、合并糖尿病人群等群体也要重点关注自身胆囊的健康,密切观察是否发生变化。
接受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别忘了辅以中医药治疗
“目前来看,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是我们对抗胆囊炎的手段。”尹晖明认为,一旦患病、接受手术,这部分患者群体应格外重视术后康复。
他提醒,术后的患者应尽量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少吃脂肪、油炸食品、煎烤类食物,动物内脏等;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满足身体新陈代谢;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养成规律进食的习惯;控制体重,多锻炼,并保持心情愉悦。“其实这些方法,针对健康人群预防胆囊疾病,也行之有效,大家不妨都了解一下。”他建议。
“在中医药领域,也有不少好方子,帮助大家更好地在术后恢复机体机能。”尹晖明也根据患者类型不同,为有需要的人们开了几个“良方”。
瘀滞型——
治法:疏肝理气,降逆止痛;
药方:柴胡、黄芩、枳壳、白芍、半夏、陈皮、三棱、莪术、白花蛇舌草、麦芽、大黄、白术。
湿热型——
治法:清热利湿,舒肝理气;
药方:柴胡、黄芩、茵陈、大黄、半夏、郁金、金钱草、白花蛇舌草、枳壳、麦芽、栀子、陈皮、莪术。
火毒型——
治法:泻火解毒,疏肝清热;
药方:柴胡、黄芩、大黄(后下)、枳实、山栀、石膏、茵陈、白茅根、黄连、白芍,白花蛇舌草、麦芽。
正虚型——
治法:气血双补,健脾益肾;
药方:太子参、黄芪、白术、茯苓、陈皮、黄精、鸡血藤、白芍、淫羊藿、熟地、麦芽、白花蛇舌草。
“术后康复是个漫长过程,建议患者们还是及时就医,在医生的科学指导下,对症下药,争取早日恢复健康。”尹晖明提醒。
作者:周倜
责编:李传新
一审:段涵敏
二审:刘文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