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省级党报党端朋友圈丨从田间到舌尖的“突围”
新湖南 • 风向标
2023-03-11 09:54:57
首页头条收录

湖南、云南、黑龙江、山东、四川、贵州六省党报联动,邀请六省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共议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从田间到舌尖的“突围”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婷婷 张尚武

●云南日报记者 邓清文 王淑娟

●贵州日报记者 吴采丽

●黑龙江日报记者 周静 郭铭华

●大众日报记者 薛良诚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阚莹莹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2022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作出“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大部署,为农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湖南日报与云南日报、黑龙江日报、大众日报、四川日报、贵州日报,共同发起“从田间到舌尖的‘突围’”党媒联动报道,邀请六省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完善农产品产销体系、建设好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促进农民增收等,分享经验、献计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佳惠百货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小红——

筑牢安全的农产品供应链

(李小红代表。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俊 摄)

从开办连锁超市起家,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佳惠百货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小红带领企业扎根武陵山片区20多年,建立产地预冷库,打通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开超市、建市场,畅通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将佳惠百货业务延伸到农产品批发、农业技术服务、冷链物流等多个领域。

李小红认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关键是筑牢安全的农产品供应链,从而满足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消费升级需求。

夯实产业链,生产是核心。2022年,李小红和她的团队在怀化麻阳苗族自治县建立了75个村级农业技术服务站,带动5万多个农户参与;推广精细化、标准化合作基地8000余亩,冰糖橙亩均增产1000公斤,累计增加产值100万元,种植户平均增收5000元。“在我们带动下,去年底,麻阳冰糖橙首次出口迪拜市场!”李小红说。

提升价值链,销售是关键。有了优质农产品,还要卖个好价钱。李小红认为,增强农业基础设施公益性认识,建立农业服务中心,加速农产品采后商品化处理,建设延季销售的冷链仓储,加强品牌推广、销售服务等,是帮助农产品高效率、高身价出村进城的重要举措。

构建消费链,安全是重点。李小红说,目前有七成农产品仍通过小摊小贩销售,而小农户、小摊贩的生产经营容易成为监管盲区。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存在食品安全溯源体系不完善、生产销售主体责任模糊等问题。“老百姓‘舌尖安全’了,才会放心消费。”李小红说。

【湖南行动】

(湖南佳惠果果绿智慧云仓,自动洗果分选流水线对冰糖橙进行分拣。)

农业大省湖南,深入实施“六大强农”行动,推动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做大做强。

至2022年底,全省国家级产业集群总数6个,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61个。大力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100家,带动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分别发展到11.96万个、19.3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全省1/3的农户。2022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营收逾2万亿元,休闲农业实现营收493亿元。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思农蔬菜种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长楷——

护好群众“菜篮子”

(杨长楷代表。 雷桐苏 摄)

“云南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优势强,尤其是蔬菜产业,如发挥好优势、补齐短板,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带来强劲动力。”谈起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云南思农蔬菜种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长楷打开了话匣子。

“目前,蔬菜产区基地选品种不确定现象十分明显。”杨长楷说,由于品种多、范围广,种植农户经常随机调整种植品种,引发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不稳定,容易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导致“菜贱伤农”情况发生。

杨长楷建议相关部门结合当地实际,通过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提前对省内外市场整体或阶段性需求作出预测,指导各种植区域有计划指导种植,避免集中上市。

除此之外,产地收购价格低、流通环节多、终端售价高,也是影响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杨长楷说:“目前从生产基地收购到终端消费者市场,需经过4至5个周转环节,产地价格低、终端售价高情况一直存在。”

杨长楷建议,建立完善的供销体系,减少中间流通环节,稳定农产品销售价格,保障农民种植效益,更好地护好群众“菜篮子”,助推云南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云南行动】

云南立足多样性资源优势,打好高原特色农业牌,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快速发展。4个产业集群、5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3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稳步推进。

截至2022年底,云南省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416.83万亩、同比增长2.7%,鲜切花、核桃、澳洲坚果、咖啡、中药材、烤烟、天然橡胶等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蔬菜、水果产量分别位居全国第十、第九。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白云镇平元村党支部书记肖正强——

“黔货出山”劲更足

(肖正强代表。 通讯员 摄)

“大米、蔬菜坐着冷链车,搭上电商‘云翅’,出山入海闯市场。健全的现代物流配套,让我们更加高效、便捷地售卖农产品。”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白云镇平元村党支部书记肖正强说,平元村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平坝大米的主产区之一,平坝大米凭借良好的品质深受消费者青睐。

为深入推进“黔货出山”,白云镇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建立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站、乡村物流配送网点等,助推当地农特产触网畅销。

“在龙头公司和电商带动下,我们村大米年销售约10万吨,销售额达8000万元。”肖正强说,“我们还积极探索‘农产品+电商’新业态,培育农村电商经营主体,全链打造‘昊禹·稻花香里’美丽田园项目,激发内生动力创造财富。”

近年来,贵州大力实施电商示范园区、电商直播基地、电商示范企业、网销产品“十百千万”工程,培育一批带货达人、“网红”品牌,加快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完善城乡配送网络,大力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同时,整合地方电商企业、生产基地等资源,打造西南地区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让农特产品与全国大市场进行有效衔接。

肖正强说:“现代物流和电商助力,让一个个‘贵字号’特色农产品更好地融入全国大市场,走出国门、走入世界、风行天下。”

【贵州行动】

贵州着力推进电商供应链云仓服务体系项目建设,建成黔货云仓1个省级中心仓、8个市(州)枢纽仓、60个县级节点仓,形成覆盖全省的智慧仓配网络。

打造“三仓三中心”,打造“黎从榕(黎平、从江、榕江)”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等,开通中欧、西部陆海新通道,黔粤、中老班列,助推“黔货出山”。

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庞达——

“黑土优品”顺“市”有为

(庞达委员。 通讯员 摄)

“黑龙江既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又有绿色有机的品牌优势。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进程中,黑龙江要充分发挥已有优势,加快品牌培育,让省级优质农业品牌‘黑土优品’越来越响亮。”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庞达说,作为省级优质农业品牌,“黑土优品”内涵丰富,大米、大豆、鲜食玉米、乳品等十大品类绿色食材享誉全国。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能够减少企业物流成本,有利于统一监管,对品牌发展有很大促进。”庞达认为,在这一大背景下,黑龙江需要壮大一批百亿级的绿色有机食品龙头企业。如利用肇东等产业园区,瞄准世界500强,精心谋划招商项目,引进一批牵动性强的龙头企业;以发展潜力较大和产业集群核心企业为重点,做大做强九三粮油、北大荒米业等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竞争力大的知名食品企业,扶持“老字号”企业提档升级。

庞达表示,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进程中,黑龙江应着力构建线上线下市场销售体系,形成黑龙江优质农产品市场话语权和定价权,不仅要“种得好”“养得好”,更要“卖得好”。支持深圳国际五常大米供应链平台建设,打造中国高端大米市场和定价中心。依托绥棱木耳大市场,打造全国黑木耳集散中心。依托双城新胜禽蛋批发市场,打造全国禽蛋供应链。组织企业积极参加“绿博会”“寒博会”,办好北上广深等绿色有机农产品展会,充分利用电商和移动新媒体营销,把黑龙江变成全国人民的绿色大厨房。

【黑龙江行动】

(黑龙江省丰收的稻田。)

黑龙江是全国最早发展绿色食品的省份,优质粮食、现代畜牧、生态林下、寒地果蔬、冷水渔业和特色农业六大产业加快发展,绿色、有机食品数量371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数量168个,龙江农产品成为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代名词。

“十四五”期间,黑龙江将着力构建以省级优质农业品牌“黑土优品”为龙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农业企业品牌为支撑、农产品品牌为基础的“1141”农业品牌体系,推进“品牌质量提升、品牌孵化培育、品牌传播推广、品牌保护利用、品牌营销赋能”五大工程落实落地,把“最优、最绿、最香、最安全”的农产品呈献给全国人民。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新村党委书记耿遵珠——

拉长产业链 促提质增效

(耿遵珠代表。 通讯员 摄)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为耿店“棚二代”返乡创业经验做法点赞。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新村党委书记耿遵珠介绍,到2022年底,耿店返乡创业“棚二代”达116人,“80后”“90后”是绝对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让“棚二代”回得来、留得住、能致富,才能让他们永久扎根乡村。“耿店用产业思维抓大棚蔬菜产业,逐步形成产前有育苗场、产中有合作社、产后有蔬菜批发市场的产供销一条龙服务,靠蔬菜大棚做大产业。”耿遵珠说。

为解决蔬菜销路难题,村里创新干了两件事:一是村集体率先入股,并发动村民入股,投资18万元在村里建起绿冠蔬菜批发市场,实现卖菜不出村;二是村干部牵头组织,92户村民集资32万元,创建了绿冠蔬菜农业专业合作社,抱团闯市场。如今,合作社下辖包装厂、加工厂等相关企业10家,带动周边农民5000多户,实现年利润200万元,户均增收6300元。

当前,耿店新村继续拉长产业链条,向速冻菜、预制菜方向发展。在离耿店新村不远的“棚二代”创业园,正建设智慧冷链物流项目,建成后可年加工净菜3万余吨。“我们要吸引更多高学历年轻人返乡创业,真正把高科技运用到农业上来,走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子。”耿遵珠说。

【山东行动】

山东农业基础雄厚、优势突出,粮食总产连续9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粮菜果、肉蛋奶、水产品等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22年达1.2万亿元,居全国首位。

农产品出口额连续24年领跑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近万家、占全国1/10,形成寿光蔬菜、沿黄肉牛等一批千亿级、五百亿级产业集群。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

把“岫云村”打造成品牌

(李君代表。通讯员 摄)

一山是一景。独特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四川必须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处于3市交界处的广元市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今,岫云村依靠发展红心猕猴桃等特色产业,2022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岫云村也从贫困村、空心村,发展成为四川首批省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我们把‘岫云村’打造成一个品牌,实现餐饮连锁化、劳务专业化、建材市场化、农产品品牌化和民宿多元化。”全国人大代表、广元市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说。

蔬菜瓜果和家禽家畜是村里的特色产业,销售却是难题。李君和村里决定,采用“互联网+农业”模式,把山里的产品卖出去。

线上销售、线下门店。在成都高新区,有一家以“岫云村”为店名的汤锅餐馆。每天这里供应的,都是从300多公里外岫云村送来的新鲜农产品。

近年来,李君通过“线上平台+线下门店”方式,直播带货,开创“岫云模式”,打开了村里农产品的全国销路。

在李君看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未来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现在,村里办了建材加工厂和农产品加工厂,下一步要实现餐饮连锁化,这都是我们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尝试。”李君说。

【四川行动】

(四川省丹棱县柑橘喜获丰收。)

四川是全国重要的冬春蔬菜生产优势区和“南菜北运”生产基地,全省蔬菜年产量5358.5万吨,居全国第五位。四川也是全国最大的绿茶产区,毛茶年产量38.92万吨,综合实力居全国第二。

通过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推动产业延链补链、打造“川字号”农产品品牌、壮大主体丰富业态等方式,全省十大优势特色产业综合产值达2.6万亿元。

责编:姚懿轩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