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湖南教育 非凡十年·衡阳篇|常宁:做强职业教育 助力县域发展
新湖南 • 教育资讯
2022-12-08 14:20:49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谢扬烁 通讯员 易锡茂 李峰 徐立珂

“今年‘双十一’,我们通过直播带货,卖出去很多常宁的农产品。”12月6日,常宁市正雄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刘玉喜兴奋地告诉记者,这几年学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通过直播带货的形式推广常宁本地农产品,自己既得到了锻炼,也推广了家乡的特产,这让自己十分开心。

职业教育的发展,体现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现代化水平。近年来,常宁市深耕职业教育,通过产教融合、对接和服务地方企业、开设农民工培训,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力保障等措施,为县域经济发展贡献职教力量。

产教融合拓宽发展路径

“工作的内容,学校的老师,企业的师傅都教会我了,所以一毕业我就能工作了。”今年6月,刚从常宁职业中专机电专业毕业的学生黄萍,就与高桥电机有限公司签订了就业合同。而作为常宁市最大的机电企业,常宁职业中专为高桥电机有限公司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型、管理型人才。

在学校党总支书记郝绍华看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应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在这种思路下,学校在充分调研了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后,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开设了以纺织、机械加工、农学、电子商务等适配县域经济发展的专业。如今,这些专业都已成为该校特色品牌专业。

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更快更好融入到工作中,常宁职业中专建成了高规格的实训楼,还建设了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实训中心、电子电工实训中心、模具数控实训中心等八个校内实训中心,45个理实一体化教室,同时建有兰天茶油、浙南铸造、同来油茶等十个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学校专业课实践性教学的需要。

此外,为了推动学校专业建设发展,为学生提供最有效的教育。学校推行“订单教育”,真正实行“校门与厂门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堂与车间对接”。学校对接常宁市水口山经济开发区、常宁市宜阳工业园区的优质企业,将生产线搬到了学校内。

近年来,该校先后与北方汽修合作共建汽车运用与维护专业、与韶山红色动漫公司共建动漫制作专业、与深圳拓野公司共建工业机器人专业、与北京神州视翰共建数字媒体应用专业,建立了校企双主体的深层次人才培养合作,并建有校外生产性实习基地30余家,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和对口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常宁职业中专将企业生产线搬到了学校内。

“这是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个典型范例,在全省中职学校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郝绍华告诉记者,近年来,学校与高桥电机(东莞)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将电子电器生产性实训基地建在了学校内,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投入资金设备、建设生产性实训车间、参与学生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制订,并培训双师型师资,还将企业的技术标准、管理规范、企业文化等融入到实训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实际的生产中学习技术,一毕业就能上岗。

随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不断推进,该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呈现出高质量、高对口率、高薪酬、高满意度的“四高”态势。

职业技能培训提供人才保障

今年9月,常宁市第一期湘南纺织产业基地缝纫工岗前培训开班仪式在常宁市职业中专隆重举行。99位学员将在该校度过11天的学习生活。此次培训是根据湘南纺织产业基地人才的需求,采用理论和实训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常宁职专的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产学结合,为湘南纺织产业基地输送合格员工。

在常宁市,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不少新型职业农民正不断服务于当地县域经济发展。近年来,常宁市职业中专、常宁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中蓝职校、正雄职校等中职学校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018年至今先后开展了高素质农民培训、扶贫培训、移民培训、冬春大培训、农广助农培训、直播带货培训、无人机植保等涉农职业技能培训50期,培训新型职业农民6540人次,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任务,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让农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常宁市各职业学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由常宁市职业中专牵头,常宁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正雄职校共同参与成立的常宁市职教中心,承担了市内各种农村生产技术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对农村种养大户进行技术指导,对农产品销售提供渠道,全市涌现了一批致富带头人。

“如今职业教育对县域经济发展有了更大的作用。常宁市职业教育将聚焦如何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未来几年,常宁市职业教育将继续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开设专业,为常宁经济发展培养技术后备力量。”常宁市教育局党工委书记、局长王元成告诉记者。

责编:陈洁

来源: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