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湖南教育 非凡十年·岳阳篇|岳阳县:在教育强县的征途上奋力前行
新湖南 • 教育资讯
2022-12-14 15:21:33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燕 通讯员 万石正 冯灿

“轰隆隆、叮叮当、哗啦啦、咚咚咚……”一首“工程建设交响曲”传入耳中,岳阳县着力打造的荣湾湖小学工程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本工程项目预计年底可以竣工验收。”荣湾湖小学建设项目经理黄流长说。

为了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岳阳县委书记肖湘晖多次调研薄弱学校办学情况。今年,岳阳县共投入1.5亿余元,新建改扩建学校42所、项目46个。

把教育事业列为“一把手”工程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寄托着千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该县、乡镇两级党委政府把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肖湘晖定期主持召开县委常委议教会,研究解决教育工作中的问题,推行县委常委、分管副县长对教育实事项目进行承诺备案,14位县级领导各自负责一个教育实事项目实施,确保事事有人负责,件件有人落实。

岳阳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教育强县工作领导小组,教育事业亲自谋划,教育难题亲自协调,教育项目亲自推动。教育事项每年列入县政府常务会议,并先后出台了《岳阳县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三年集中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和2022年教育项目计划等一系列文件,确保教育发展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据了解,该县明确自2022年起,分三年拟投入4.73亿元,通过拆危改薄,建教学楼、足球场、食堂、宿舍,推进教育信息化,确保所有学校达到标准化条件。

“我深刻地体会到,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从国家到地方,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党政重教的首要工程,全社会崇文重教、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全面形成。”去年,李林来到岳阳县教体局担任局长,他感触至深地说:“教育事业投入大,起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却是惠及子孙后代的民生实事工程,我们要夯实基础提质量、全面优化促均衡,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把教育事业作为最大民生工程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岳阳县以课后服务、第二课堂为抓手,落实“体艺2+1”为重点,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校园“活”起来。

记者了解到,城南小学今年举行了为期半个月的首届校园足球联赛。

“加入足球社团后,我代表班级参赛,感觉棒极了。赛场上,听到同学们的加油声,感觉全身都充满了力量。”城南小学学生邓耀威说。

“我县课后服务以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覆盖方式逐步推进。”李林介绍,一直以来,岳阳县聚焦课后服务内涵质量提升,打造高质量、特色化的课后服务,持续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为将课后服务工作从“有”变“优”,该县教体局与发改局等四个相关部门,走进学校和家庭,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充分讨论,摸清现状、查准问题、明确需求。今年3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课后服务的对象、时间、内容方式、经费管理、组织保障等细则,明晰了“谁来提供课后服务”“如何提高质量”,划清了红线。优质的课后服务,目前已惠及该县7万多名学生。

把教育事业作为开启未来的工程

教育是着眼未来的事业。“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教育就是抓未来。当前,加快推进岳阳县‘四区’建设,关键靠人才,根本靠教育。”肖湘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掷地有声地介绍。

针对近年来教师留不住、教师缺口大的实际,该县严格落实教师招聘计划、免费师范生委培计划、四海揽才计划,畅通教师调入绿色通道。近五年来,该县新招聘教师1605名,调入本县籍县外教师190名,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教育是我们自己的事,一定要抓教育,抓质量,抓管理,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务必坚守教书育人的初心。”金秋九月,李林在开学工作会上再次强调。

该县从健全机制入手,用机制管人,用制度管事,坚决不让厚道老实的人、干事踏实的人吃亏。今年暑期,岳阳县面向全系统,公开选调50名农村教师进城;将教育质量和行政考察相结合,对全系统70余名行政干部、校长予以提拔或交流轮岗,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

▲教师教学竞赛明德小学赛场

在队伍建设方面,该县不仅注重“量”的补充,还注重“质”的提高。依托国培项目县建设,构建国家、省、市、县、学校“五位一体”的培训体系。发挥骨干教师、县级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实施好“青蓝工程”,努力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培训活动,引导广大教师自觉恪守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该县相继涌现出全国模范教师郭玉良、黄亚飞、“中国好人”候选人谢斌等师德楷模。

从全面普及到优质均衡,岳阳县正朝着实现教育强县的教育目标大步迈进。


责编:王燕

来源: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