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黄帝子 通讯员 陈银芝 邹蓉
“太开心了,学校里什么都没变,唯一变化的是原本每学期将近万元的学费免了!”2022年秋季开始,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转办为区属公办学校,周边的适龄学子能按照学区划分直接入读该校,社会反响良好。
“开福,开福,开启新的幸福!”带着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追求,在开福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专班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强力调度、统筹推进,区教育局牵头抓总,各相关部门密切协同,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率先完成民营资产剥离、国有资产划转、学区划分、教师配备以及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等工作,全市率先完成“民转公”任务。

▲朝气蓬勃的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学子
高位统筹 优先保障教育发展
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作为老百姓心中的好学校,有着5000余名师生,群众关注度高,将这样的学校完成“民转公”,可以想象时间之紧、难度之大、任务之重。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对教育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开福区委、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做到了优先保障、优先解决。在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民营资产剥离工作中,一次性拨付5000余万元财政资金,妥善做好了民营资本退出工作;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开福区提前谋划、研究决策,依法依规依程序解决该校80%的老师编制,稳定了教师队伍。
区教育局相关同志向记者介绍,2022年,针对学校资产剥离工作,区财政专项投入6496万元;2022年秋季,区财政按照市级标准补助学校秋季生均公用经费、免除教科书、教辅等费用共计377万元;为保障学校人员待遇,9月-12月追加安排学校教职工人员经费预算2259万元,预计2023年增加财政预算8000余万元。
这些数字背后,体现的是开福区委、区政府的担当与作为。规范有序,成效显著,交出了一份“幸福的答卷”。
贴近基层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保稳定、保品牌、保民生”,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开福区委、区政府大刀阔斧,迅速成立由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的转办工作专班,明确工作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建立舆情及风险防控预案,依法依规稳步推进。
自从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民转公之后,学区划分和招生工作就备受各方关注。为更有效地做好学区划分的政策解释工作,听取家长、群众诉求,进一步完善方案,区教育局与青竹湖街道组成专门工作小组,提前4个月启动学区划分研判工作,召开7场学区划分工作听取意见及政策解答会,邀请周边楼盘业主和社区居民代表参加。区教育局班子成员联点包片,多次实地走访,下沉社区听取意见,统筹解决各类问题,有效化解了一部分矛盾。据记者了解,区教育局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及街道热情接待群众几十次,耐心做好政策解读,认真听取群众诉求,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整体优化了青竹湖片区的学区划分,满足了老百姓家门口“上好学”的需求。

▲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进行文体活动
真抓实干 力促优质均衡发展
为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教育均衡、优质、持续发展,区教育局成立了青竹湖湘一教育集团,并将周边已建成的和将建成学校一并纳入集团管理,统一师资配备、统一校园文化、统一教育教学管理;继续与长沙市一中合作办学,保持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稳定,确保品牌质量。同时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培养,加快卓越教师遴选和建设工作,重新设置岗位,优化职称结构,开展校际交流和合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此举让更多的学校、学生享受到集团总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加速了片区优质教育资源的聚合和释放,达成“校校成优校、师师做良师、生生皆成才”的目标,实现了更高层次的优质均衡发展。
在开福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开福区教育局在该校转办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既尊重历史又严格执行政策,既科学规范又敢于创新实干,妥善处置了转办过程中的各种矛盾问题,率先在全省全市完成民转公改革的各项任务,各方满意度高,工作经验由省教育厅多次推介,获得教育部督导组的高度好评,打造了开福教育改革工作的品牌,进一步推动了全区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责编:陈洁
来源: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