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疫情期间,如何照顾孩子的心理健康?
新湖南 • 综合
2022-12-29 16:32:55



自疫情以来,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失去原有秩序,不定期居家上网课、封校无法和外界互动,以及近期大规模的感染,都对身心健康带来不小的冲击。

他们普遍面临着:

与同龄人交流互动减少、缺乏充分的体育锻炼;

长期使用电子产品,沉迷于手机,网络成瘾;

与父母发生冲突,学业压力增大,抑郁、焦虑增加......

面对疫情,除了做好科学地自我防护外,家长还要注重自己和孩子的心理健康,让积极心态成为最好的免疫力。



儿童青少年

可能面临的应激性反应

成年人面对负面情境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而青少年此前经历的心理刺激少,心理弹性尚不成熟,遇到疫情等应激事件时,反应更大。

*生理方面

小学低年级或幼儿园学生,由于情绪上的紧张、运动量的减少以及生活习惯的紊乱等,孩子可能出现眠失调、兴趣减退或丧失,食欲减退等情况

中高年级学生则容易产生疲乏无力、失眠、头晕呕吐、疼痛等躯体化不适等。

*情绪方面

面对种种不确定性,孩子可能会对生活感到烦闷,会变得焦虑、恐惧、对未来迷茫、悲观消极,严重者出现自伤等。

保持社交距离的状态阻碍了重要的人际关系。由于同伴关系对于青春期的社交极为重要,这可能会加剧孤独和绝望的感觉

*行为反应

小学低年级或幼儿园学生可能会出现任性、吵闹、哭泣,还会破坏玩具,并且提出各种无理的要求;变得更加依赖家长,不愿意自己动手学习,原本具备的能力下降或消失。

中高年级学生,表现为疏于学习,不愿意与人交流,沉溺网络,作息混乱;部分学生易与人发生争执冲突,亲子、同学或师生关系紧张。



儿童青少年如何自我调适?

如果你正经历着内心混乱,生活失去方向,可以尝试这样做来调整自己的状态。

首先,保持正常的作息安排、生活秩序,合理安排学习、娱乐、居家活动,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

减少对负面新闻的关注,用行动充实生活。

在家无事可做的时候,多和家人聊聊,列出平日里一直想做但没时间做的事情,比如烹饪、学乐器、绘画、阅读、养植物等,制成“愿望清单”,可以和家人们一起完成。

以积极的眼光看待事情。其实每件事都有它积极的一面,比如现在不能出门,或许会烦闷无聊,却也是难得的学习和放松的好机会。

要认识到自己有消极的情绪反应都是正常的,如果觉得过于烦闷可以多和朋友、老师、家长倾诉,或者寻求其他互助团体彼此支持。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积极调适情绪?

如果孩子有以上应激反应,您可以这样帮助孩子保持他们的心理弹性。

*家长做好情绪调节

家长不仅要照顾孩子,还要顾及工作,面临的压力更大,首先要照顾好自己。

当自己的状态不好时,试着找到自己焦虑、恐惧的根源。可以用纸笔写下你恐惧和担心的问题,告诉自己:这些恐惧、焦虑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有。将每个问题的原因找出来,积极寻求解决方法。

注意防护措施,但不要过度焦虑和紧张,家长保持内心稳定,才能保障孩子内心的安全感。

*接纳理解孩子的反应

家长应该保护孩子免受过多负面信息的干扰,根据他们的年龄段和认知特点,告知简单、清晰、必要的信息,树立会战胜疫情的决心。

同时也理解孩子的情绪反应,他们正面对不小的压力,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尊重他们自己的复原节奏,多一些耐心和包容。

*给予陪伴和支持

居家不能外出时,可尝试做亲子游戏,对出现烦躁不安恐惧等情绪表现的低龄儿童可以多抚摸、拥抱,增强亲子关系。

对于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不回避、不批评、不忌讳,包括“疫情、疾病、死亡”等问题,用温和,耐心的态度让孩子感知到这些是可以应对的。

*引导合理使用网络

为了防止孩子沉迷网络,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沟通商讨制定合理的使用公约,达成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协议。

具体包括上网时间(时长、时段)、完成什么任务后可以玩等双方都认可的规则,并要求认真遵守,保护好孩子视力和身体健康。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示范。

*给与孩子自主空间

随着与孩子在家里共处的时间增多,亲子矛盾和冲突可能也会增加。过度的控制和监管,不仅让孩子缺乏心理上的安定感和界限感,有时还会引发孩子的逆反。

尤其是对青春期的孩子,要尊重他们对独立和独处的需求,学会看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多一些商量和鼓励,少一些管制和唠叨。遇到争吵,先暂停,等到双方情绪稳定后再理性沟通。

*获取更多支持

如果感觉自己近期焦虑,烦躁甚至恐惧等情绪比较显著,或出现一些躯体化反应超出自己可控制的范围,不要害怕,更不要忽视,可以主动、及时地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寻求心理支持和专业帮忙,比如求助心理医生,或者拨打心理热线电话等。


联系电话:19374156266


责编:万璇

来源:安肯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