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经武快评丨药品频现“天价”,责任在谁?
新湖南 • 今日热评
2022-12-16 19:03:30
首页头条收录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曹茜茜

前两天,深圳一市民买了一盒退烧药,回家后发现价签贴了3层,一层层揭开,才得知自己35元买的药原价仅为15元,两次涨价幅度超过133%。该市民将视频发布在社交媒体后,引来大波网友“吐槽”。不少人都坦言自己近期买过“天价药”。甚至有人调侃道:“药店本来可以直接抢钱的,还给了我一盒药。”

更为离谱的是,除了直接给药品“换价签”,有些店家甚至玩上了奢侈品店“配货”的套路。如果消费者想买连花清瘟等“网红药”,得再买点口罩或其他药物凑个“套餐”。

秋冬季节,肉蛋蔬菜等粮食价格略微上扬可以理解,就像有些市民所说,钱多多吃,钱少少吃。但奥密克戎病毒攻击人们身体时,可没那么好“打商量”。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近期阳性患者人数增加,公众出于对自身和家人安全的考量,储备少量降温镇痛类药物实属情理之中。不过,储备不等于囤积,“网红药”更不等于“特效药”。要抑制相关药品“自抬身价”,消费者也要学会“唱点高调”,不要大量抢购囤货,硬生生将普通药品捧出“天价”。

当然,药品频现“天价”,该打板子的绝不是消费者。早在“新十条”发布初期,各地市场监督局就相继表示,将严厉打击借防疫之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多家药商也曾保证“不涨价、不停工,全力稳生产、保供应。”

从各个环节上看,似乎都一切正常。那么,那些巨量的药品躲到哪里去了?那些信誓旦旦的承诺为什么这么久没看到兑现?归根究底,是监管系统漏洞下部分商家恣意逐利作祟。前几天,就发生了网友前往北京丰台某药店给妻子买退烧药,但药店有药却不卖的糟心事。疫情当前,如果卖药的商家钻进钱眼里,不仅严重违背商业伦理和医者初心,还有可能触碰到法律的红线。最近多地打击药品囤积居奇的事例,就是很好的前车之鉴。

打完板子还得说说责任。消费者抢购药品,经营者“借疫发财”,折射出大众困惑不安的心态。确实,谁也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真正结束,谁也不知道自己哪天就“阳了”。越是这种时候,相关管理部门就越要行动起来,既要严格监管商家,也要加速扩大产能。当消费者在门口的药店不用排队、不用加价就能买到药品和抗原时,囤货抢货的问题自然不复存在。

再说信心。信心比黄金。从人类对病毒的抗争史来看,每一次战胜重大疫情,都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团结努力。12月14日下午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表示将“千方百计推动企业迅速稳产达产,扩能扩产,加大重点药物市场供给,引导合理有序精准投放,努力缓解买药难的问题”。我们要满怀信心静候佳音,相信买药能够不费劲,相信不用买药的日子会早点到来。

责编:周泽中

一审:周泽中

二审:奉清清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