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管好小家 奉献大家——石门夹山镇创新“德治”“自治”助推乡风文明建设
新湖南客户端
2022-11-17 07:33:19
首页头条收录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卓萌 刘蓉 通讯员 唐鹏程 胡戎

一纸格言传家风,一本档案记文明。石门县夹山镇创新推进村民“德治”“自治”,借助《夹山治家格言》、“家庭文明档案”,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夹山镇杨坪社区福田馆内的《夹山治家格言》)

提炼治家格言,百姓语言教育百姓

“父老乡亲,你我倾听。治家格言,字字千金。家安天下稳,家和万事兴……”全文近800字的《夹山治家格言》,在夹山镇处处可见、人人知晓。

2009年,石门皂市水库库区3000多移民迁至夹山镇居住,居民间矛盾纠纷较多,为基层社会治理出了一道难题。“教育百姓,要用他们最熟悉的语言。不如整理一个《夹山治家格言》,用老百姓的‘土话’弘扬公序良俗,淳化风土人情。”夹山镇杨坪社区第一书记、镇文化站站长钟克宏说。

(夹山镇精神文明建设阵地福田馆)

经过近1年时间收集、4次座谈会商讨筛选,2010年,《夹山治家格言》定稿,在全镇范围内推广传诵。

“打不断的亲,骂不断的邻,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火要空心,人要虚心”……《夹山治家格言》内容多取材于当地的民间俗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

在杨坪社区陶家岗屋场,“来去自由喝杯茶,家族赈酒不收情”常常被居民挂在嘴边。“这句格言来自我们陶氏家族的族规。”居民陶金生指着屋场里的“清风塘”说,“70多年前,陶家定下赈酒不收人情、来去自由的族规。每年,族人买鱼苗放入池塘,遇到节日、红白喜事就按需捕鱼作礼物。”

赈酒不收“人情钱”,“人情味”却并没有减淡。谁家有难,大伙儿不请自到,主动帮忙。

2015年,陶家岗屋场71岁脱贫户汪新莲拆危房修新屋,家里人手不够。“屋场的人都来帮我,连夜运砖瓦。咱们屋场的老百姓,那真是没得说!”汪新莲赞不绝口。新屋修好后,在石门县委宣传部和夹山镇党委、镇政府指导下,汪新莲将自家大堂一角腾出来,打造“农家书屋”,助力乡风文明建设。“我自己大字不识一个,那些爱看书的人到这里来,我也高兴。”汪新莲说。

建立文明档案,群众事务自治自理

走进夹山镇各大屋场,印着红、黄、黑榜的公告栏格外引人注目。

(家庭文明档案)

2019年起,夹山镇在原有“格言治家”基础上,创新建立“家庭文明档案”开展社会治理。档案设红、黄、黑榜,一户一档记录家庭成员的正能量事件、不文明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获“红榜”较多的家庭,每年授予“文明家庭”奖牌并表彰。“如果说,治家格言重在道德感染、心灵熏陶,那么家庭文明档案就是把乡风文明具象化、细则化,加强约束,让村民自治得以落地。”镇党委书记张雄风说。

(家庭文明档案)

汉丰村有一位覃姓村民性子倔,过去常与亲兄弟、邻居闹矛盾。村干部多次上门劝诫,收效不大。经过家庭文明档案协会讨论、村民代表集中评议,他的档案被记了“黄榜”。“既伤面子,又落下坏名声,影响后人。”覃姓村民左思右想,主动约来兄弟和好,表示要改掉坏脾气,请大家监督。

如今,夹山镇已为全镇1.36万户家庭建立文明档案,记录红榜17533多个、黄榜1072个,评选出“文明家庭”10210个,营造“争红销黄不沾黑”的良好社会氛围,引领家风、村风、民风崇德向善。“家庭文明档案”还在石门全县推广开来,该县秀坪园艺场在建立档案基础上实行积分管理,让每个家庭“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家的人,办好自己的事”,争创文明家庭。

培育时代新风,乡村新貌跃然眼前

从杨坪社区出发,驱车往官渡桥方向,一路平坦畅通。这条12.2公里长的杨官公路贯穿夹山镇,去年底开始拓宽提质,今年全线通车。“修路前征地只花了3天,村民积极腾地,一分钱补偿也没要。”夹山镇党委书记张雄风说。

栗山村村民宋元国就住路边,门口原本栽了两棵大银杏树。为了加快工期,宋元国主动放弃给树找买家,提前砍树腾地。施工期间,他和妻子给施工人员送水送菜。“《夹山治家格言》里说,‘饮水要思源,为人莫忘本’。施工队修路方便我们出行,这是大好事。我们也应当出点力。”宋元国说。

“治家格言”“家庭文明档案”最初都是从小家庭出发,引导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夹山镇将其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合,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家”的内涵在群众心中不断扩大。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浮坪村脱贫户周尔玉采摘700多公斤蔬菜送到镇政府,转交武汉相关部门;马塔桥村养殖大户贺云林,通过微信群号召大家支援抗疫一线,短短几天收到来自225名党员群众的5.4万元善款,汇往武汉。

杨坪社区居民陶文平作为陶氏家风新一代传人,成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合作社,带领父老乡亲发展生产、共同致富。该社区的杨群康,退休后义务收集整理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积极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鼓励后代捐资助学,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首届全国文明家庭”。管好小家、奉献大家,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双美”的现代化乡村新面貌跃然眼前。

(原载于《湖南日报》2022年11月17日第6版)


一审:卓萌

二审:鲁融冰

三审:姜鸿丽

作者:卓萌 刘蓉

责编:卓萌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