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边校十年路⑨|新宁县深冲小学:微光点点聚星河
新湖南 • 教育资讯
2022-11-08 15:17:40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董以良 通讯员 肖巨石

名片

湖南省新宁县深冲小学创办于上世纪50年代,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接壤,是新宁县最偏远的学校之一。学校现有学生21人,教师4人。近年来,各类公益助学活动,为这所山区学校送来了温暖和希望。

故事

驱车从新宁县崀山景区出发,向西南穿行,一路急弯陡坡,悬崖断壁。驶入山林最深处,新宁县深冲小学静立于此。

深冲村原是省级贫困村。重重高山阻断下,村子与飞速发展的社会渐渐脱了轨。落后的教育环境也成为了村民的一块心病。

“没有校门、没有围墙,木质教学楼常年漏雨、四面漏风,课桌椅年久失修、陈旧不堪,师生上厕所还要借用附近的农舍。”11月1日,深冲小学上一任校长陈海雄回忆道。2013年以来,新宁县委、县政府前后投入200多万元对学校进行整体重建。两幢现代化教学楼拔地而起,信息化教学设备也一应俱全。

旧貌换新颜的深冲小学摇身一变成为山村最美的一道风景。当地老百姓对教育也有了更大的盼头。

陈海雄介绍道,在财政投入吃紧的情况下,大家积极想起了办法。老师在网上联系公益组织;本地企业家主动对接联络助学平台;脱贫攻坚时期,不少驻村帮扶的工作人员也为孩子们送来求学物资……一场又一场的公益助学力量如点点星光汇聚到这所偏远村小,为学校、为师生发展注入了持续发展动能。

“你看,这是我的第一个书包。叔叔阿姨还给我送了文具盒、笔记本、故事书。”教室里,五年级学生高新竹(化名)翻开一个已经褪色但十分干净的双肩包,兴奋地向记者展示他珍藏的“宝贝”。

母亲身有残疾、父亲目不识丁,全家靠务农维持生计,困苦的家庭条件曾让高新竹一度濒临失学。得知孩子的家庭情况后,学校为他积极争取湖南省教育基金会“育才行动”等公益助学资金。

多方帮扶之下,高新竹得以继续正常就读。“换上干净整洁的校服,原本总躲在墙角不爱说话的孩子现在活泼开朗、和朋友们玩成一片。”班主任李海情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

“山区留守儿童多,缺少父母陪伴,很多孩子滋生厌学的情绪。”现任校长谭玉环说道,在传授课业的同时,老师们积极探索,希望更多胆小怯懦的孩子挺直腰杆,拥有精彩快乐的童年。

2019年,长沙银行新宁支行为学校捐资20万元,将一间废弃的教室改造成多功能阅览室,并捐赠了2600册图书。大山里成立起“快乐书屋”,老师们决心以阅读润泽孩子们的童年。

中午12时30分,是学校固定的阅读时间,三年级学生阳承林会准时出现在“快乐书屋”。虽然识字不多,但他每天坚持阅读半小时。小小年纪的他,立志要像书中的鲁班一样,翻越高山,学习更多的本领。

大山里的书香,浸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梅花香自苦寒来,书中的故事教会我,要勇敢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打击,迎难而上。”2021年,学生兰一鸣(化名)因父亲去世终日郁郁寡欢,甚至逃学旷课。老师们每次上门家访、劝学时,总会给他带上几本励志的书籍。学校还让兰一鸣负责起“快乐书屋”的图书摆放和纪律维护工作。一个学期下来,兰一鸣变得积极进取了,也自觉责任在肩。“他每天回家会主动帮爷爷奶奶喂猪、喂鸡,学习也不用操心,上学期期末测评还拿了优秀。”儿子的大转变,让兰一鸣的母亲倍感欣慰。

看着孩子们的无忧笑脸,望向校园四周的连绵高山,谭玉环总同孩子们说:“山的尽头是希望。”

近十年来,源源不断的爱心如束束微光,照亮深山村小的发展之路;教育的火把撒下点点星火,守护深冲学子的梦想之光。

记者手记

种下一颗温暖的种子

董以良

公益助学,促进了学校发展的同时,也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温暖的种子。

采访期间,记者数次感受到了师生的善意温情。

学校山高路远,住宿条件相对艰苦,4名老师长期“定居”于此,坚守在教育的“神经末梢”,最长的有6年之久。交流之际,他们却不言生活苦只言育人之乐。

五年级学生高泽旺曾是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一家人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住上了崭新的红砖房,教育帮扶也让他深有感触。学校成立放学路队后,他主动请缨,甘当“护学使者”,在崎岖蜿蜒的山路上,担起监护同线路3名低年级孩子的责任,以己之力回馈社会。

“谢谢叔叔阿姨送给我的校服,很漂亮,我一定要好好珍惜它。”“感谢老师在我意志消沉的时候陪伴我引导我,我会好好学习以后用自己的力量将这份爱传递下去……”翻开学生的作文本,“感激”“感谢”是最常见的字眼。

……

陌生的力量,汇聚于此,温暖向上;淳朴的师生,铭记于心,感恩奋进。

责编:董以良

来源: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