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胡荧 通讯员 欧清明 邓超
校貌变了、校容美了、校园绿了……从2012年到2022年,各中小学校的硬件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益阳市大通湖区教育发展大变样的十年。
十年间,从城镇到农村,大通湖区实施教育总体规划发展,各中小学校旧貌换新颜,实现了从“好上学”到“上好学”的历史性跨越,校园里一派朝气蓬勃的气象。
校舍建设,旧貌换新颜
宽敞明亮的教室、色彩亮丽的运动场、绿树环绕的校园……随着教学环境的改善,承载着当地村民期望的芸洲完小越办越好,近几年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芸洲完小是大通湖区河坝镇的一所边远农村小学,于上世纪70年代建成。“以前这所学校由四栋矮平房组成,校舍破旧,教室内光线不足,下雨天还漏雨。”校长章克俭说,“有能力的家长千方百计‘逃离’,把孩子转到优质的学校上学。”
从2017年开始,大通湖区教卫局为芸洲完小重新布局,耗资700余万元对学校进行了提质改造:新建了一栋四层的教学楼,对校园进行了绿化、硬化、美化,建成了18套教师公租房,新建了篮球场和人造草皮五人制足球场。
千山红镇小西港完小、金盆镇南京湖完小等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焕然一新的教学楼、现代化的体育场地、干净整洁的宿舍楼……升级改造后的学校给了师生满满的幸福感。

▲河坝镇芸洲完小
十年来,通过“全面改薄”、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等一系列专项工程,大通湖区建设标准化学校15所、新建教学楼11栋、食(礼)堂7栋、学生宿舍楼3栋、农村教师周转宿舍197套。“各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全面改善,大力推进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进程。”大通湖区教卫局负责人表示。
教育信息化,让学生乐学好学
23年前,杜金智从师范毕业后分配到了大通湖区金盆镇庆成完小。那时,学校还是老旧的平房,他靠着一只粉笔、一块黑板向学生们描绘书本里五彩缤纷的世界。
2016年,学校每个班级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祖国的山川河流、名胜古迹都能通过直观的方式映入孩子们的眼帘,让学生乐学、好学。“多媒体设备的运用,让课堂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通过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等形式,孩子们的求知欲更浓了。”杜金智说。
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大通湖区全面推进现代信息化技术教学,建设智慧校园,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同时,大通湖区还通过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致力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教室更亮、更宽敞了。”在乡村扎根多年的章克俭亲眼见证了这些变化,他深有感触,以前,每个教室坐50多名学生是常态,“一眼望去,黑压压的一片,再加上灯光昏暗,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很大不便。”
为改变这种局面,近年来,大通湖区实施消除大班额制度,按照小学每班45人、初中每班50人的要求标准化设置;开展教室照明改造工程,大多数学校教室已完成照明改造。
特色发展,搭建成长舞台
下课时分,庆成完小的阅览室成了学生们的“大本营”,他们津津有味地读着,看到有意思的内容,还会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几句。六年级学生邹蕙妍开心地说道:“作为农村孩子,能在校园里阅读到这么多好书,真幸福!”
校长肖丁予介绍,以“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为主题,学校通过“每日好书分享”“经典诵读”“我的校园我来讲”“我阅读我快乐”等活动打造书香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最近开展的“弘扬农垦精神,书写湖区新篇章”征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家乡历史变迁的同时,让他们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庆成完小是大通湖区打造书香校园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区通过开展“梦飞翔”读书系列活动,增强了师生的读书热情;评选出了多个书香校园、班级、教师和少年;创建安全文明校园,致力把校园打造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书香致远,体育逐梦。为有效促进中小学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大通湖区在十年间新建了5个标准化塑胶运动场和7个足球场,为体育运动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大通湖区第一中学新建的标准化塑胶运动场每年承载了全区各种学生竞技体育的开展,发挥了大通湖区中小学体育发展领头羊的作用。十年来,通过开展全区中小学生运动会、大课间、校运会、足球联赛等各种体育活动,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展示。
十年砥砺风雨,十年奋进教育。下一步,大通湖区将激活教育改革发展的各种要素,在传承中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发展探索,不断推动大通湖教育实现新的跃升。

责编:陈洁
来源: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