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7日 星期日 小雪第6天
每到春夏,鹅膏家族的“丑闻”便层出不穷。
这种“头上戴帽、腰间系裙、脚上穿靴”的蘑菇,很可能就是鹅膏菌的一员,它们大多数有毒,有着致幻的“妖术”,还是夺命的“恶魔”。不过,鹅膏菌中也有美味的山珍,橙黄鹅膏就是鲜有的珍品,要想一品其风味,务必先掌握辨认的技能。
橙黄鹅膏是蛋里“孵”出来的真菌。幼时的它躲在“蛋壳”里,有人称之为“鸡蛋菌”,当橙黄鹅膏“破壳而出”,便能摇身一变成为鹅膏家族的颜值担当。
出壳没两天,橙黄鹅膏的白裙便会慢慢褪去,露出橙黄色的光滑“脑门”,菌环松散地垂挂着,菌托呈灰白色,常与栎树、云杉等树木为伴。
橙黄鹅膏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十分苛刻,是野生菌当中珍稀品种,目前还未实现人工种植。
最易与橙黄鹅膏混淆的是有毒的毒蝇鹅膏,毒蝇鹅膏的菌盖呈红色,且有白点,菌褶及菌茎也都是白色。
打破了“漂亮蘑菇都有毒”的惯例,橙黄鹅膏以丰富的口感、全面的营养在食用菌界独占鳌头。
不过,在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情形下,我们还是不建议采食野生蘑菇。美味诚可贵,生命价更高。
【小名片】
橙黄鹅膏Amanita citrina (Schaeff.)Pers.,鹅膏菌科,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直径5至13厘米,初期卵圆形,渐变扁平至近平展,表面黄色,边缘色浅,中央凸起呈橙黄色,周边条棱纹明显。菌褶黄色,不等长。橙黄鹅膏在我国分布较广,西藏、四川、湖北、湖南、云南、浙江等地均有足迹。
文/刘奕楠 图/谭著明 设计/袁向群 智库/谭著明 综合协调/张慧 统筹/周月桂 特别支持/湖南省林业局
(一审,周月桂;二审,李伟锋;三审,邓梅辉)
作者:刘奕楠
责编:张航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