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阳乐 通讯员 谭盼盼
清晨6时,晨光熹微,湖南省直中医医院美好生活中心的“送餐员”“择菜工”“洗菜工”“切菜工”早已撸起袖子,各司其职……像他们一样穿梭在医院各个角落的志愿者每天都有上百名,穿上白衣,他们在诊室、病房、手术台为病友解除病痛;穿上红马甲,他们在美好生活中心为病友的一日三餐、物资保障奔忙。他们用平凡的奉献,为全院5000多名职工、病友和第三方人员撑起了疫情防控期间最温暖的依靠。
还没走进厨房就听到了“咚咚咚”的切菜声,地上摆满了20多筐新鲜的等待被分切的茄子、萝卜、辣椒、包菜和蘑菇……砧板前埋头苦干、刀功了得的是该院针灸疼痛科主任黄迎春,这是她加入志愿者服务队的第一天。为了参加志愿服务,她前一天就安排好了科室里的具体工作,早晨又反复核对确认后才离开。
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把菜刀,传递大爱。黄迎春拿起一颗圆滚滚的大包菜,先切成两半,再唰唰两下切小、切碎,陆续放到菜筐里,紧接着又弯腰拾起下一个“目标”。黄迎春说:“特殊时期,我们切菜的速度越快,就越能保证患者的及时就餐。”不到两小时功夫,黄迎春和另一位医生就切完了整整200斤包菜。虽然腰杆几乎直不起来,手臂也抬不起来,但他们没有喊累。
据悉,这波疫情来袭前,食堂每日的供餐量在4000人次左右,现在特殊时期全院共计5000人次,一日三餐的数量达到了1.5万人次。无论是洗菜、切菜、分餐和送餐,都面临着巨大压力。
这些天,天蒙蒙亮,志愿者们就开始分组、分区域进厨房,他们几乎无所不能,无所不包。他们说:“一到这,大家就会不由自主地找事情干,卖力干!”
“1、2、3、4、5、6……”11月8日下午,一条由32名志愿者组成的“人墙传输带”将一箱箱方便面、饮料、饼干、面条、大米、食用油传送到该院超市。这种大型搬运现场,每天上演好几场,没有固定的时间,志愿者们总是随叫随到。
该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符晓已经连续两天来帮忙了。“昨天在厨房洗菜、切菜,今天又来运送物资,服务病友和职工生活的全过程算是都体验到了!”只要物资没有搬空,传输带上的任何一颗“螺丝钉”都不知疲倦。
符晓介绍,“人墙传输带”在反复的实践中还摸索出了新方法。志愿者们面对面错峰排列,斜对角传输,不仅流畅,还省力。满满一车8吨左右的物资,不到一小时就搬空了。“可见,精细化的流程也能从手术台上搬到生活里。”
晚上9时,卡车又载着新的一批物资抵达医院,“人墙运输带”再次启动。群众吃喝有保障,大家都发自内心地高兴。
(一审:周阳乐;二审:胡宇芬;三审:杨又华)
作者:周阳乐
责编:李传新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