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艺评丨袁姣素:以青春穿越时间,构筑未来与光亮 ——评阎真新书《如何是好》
新湖南 • 湘江深度
2022-11-08 09:49:53

以青春穿越时间,构筑未来与光亮——评阎真新书《如何是好》

文丨袁姣素

《如何是好》是阎真继《活着之上》后又一部佳作,在探寻年轻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出路与幽微体察的时代碰撞上,与其代表作《沧浪之水》堪称“姊妹篇”。

从《曾在天涯》到《如何是好》,阎真的五部长篇小说集思而成,聚焦发力,集束爆发,呈现的思辨力与理性色彩让我们可以清醒地领略到人类创造、生命追求、精神皈依等时代诉求与价值意蕴,彰显出阎真躬耕时代所体现出的生命的真诚与可贵。

与前作相比,《如何是好》有着更多时代元素的介入和创新,主人公许晶晶的设置更接地气,贴近大众,这些小人物群体、小知识分子在流入社会时面对生存与尊严的对抗又该何去何从?随着社会转型的复杂因素与时代风云变幻,中国大批青年学子面临着就业与考研的人生抉择,更有一部分青年沦为新型的“啃老一族”,就业与职场“内卷”以及各种复杂因素导致了这个时代的尴尬。值得注意的是,在考公考研大军中,女性应届毕业生占主流。可见,女性面临的就业压力较男性更大。《如何是好》聚焦社会问题与时代关切,对青年女性知识分子的婚恋问题、就业生存进行现场剖析,让她们重组乌托邦式的爱情,清醒地认识自我。小说从许晶晶保研落选到与章伟的恋情发展,再到面临的就业抉择,拉开了她颠沛流离的人生序幕。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中,生活的重压,现实的残酷,让在体制外徘徊的许晶晶几近崩溃。可是昔日的恋人为了得到更高的位置诱惑,已经不可能再接纳她了。小吕的灵魂之问“你能要求现实服从自己吗?”让许晶晶思考了一年。时间是无情的刽子手,时不待我的危机四伏,让许晶晶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给自己准确定位。

在小人物精神世界的书写中,阎真擅于以在场置换的视角感知他们的命运遭际与人生体验。许晶晶在爱情中屡遭波折,尽管也有多次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比如跟男朋友章伟分手后,追求她的妈宝男李亦明暗示她,只要跟他结婚,就能获得梦想中的编制。还有优博培训机构的刘老板明里暗里的追求,再就是离异的彭先生,在他的猛烈攻势下,许晶晶也终于动了一下心思,却被彭先生说的一句话产生了抵触和恶意。这些男人都有自己优质的资源与条件,都向许晶晶抛出了“橄榄枝”,但他们都不是许晶晶理想中的爱情。许晶晶在事业上也是兜兜转转,屡遭不顺,干过电视台项目组的实习生,考公务员落选,聘用她的优博教育机构最后也解体了,许晶晶的人生进入到了近乎绝望的低谷。在社会现实之下,小人物命运的不断累加,给现时代的女性青年知识分子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从小说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物性格与人性的相互促进,阎真挖掘的是生活的本真,试图营造一种矛盾与内心冲突的氛围与情绪,给人真实而切肤的生活体验。

阎真以自我代入的方式体验青年女性知识分子的社会压力与精神焦虑,无论是叙事铺陈,还是人物的心路描摹,纵横捭阖之中,留下的是从细部出发的痕迹。小说中的很多场景对话体现了职场“内卷”的焦虑,在机会与交易之间,主人公的理性占了上风。在现实之下,刚出校门的年轻人面临的社会挑战是一场人生命运的博弈。如此,《如何是好》在虚构之上呈现的是时代情绪的镜子,在时代发展进程中,各种社会因素集中发酵,衍生新的问题,“就业危机”“情感焦虑”让年轻人亟须一场对话时代的思考,以引起社会关切与精神疗救的注意。

在小说技法的生发中,大多数作家更专注于人性的刻画,阎真却在人性的描摹之上渲染精神的自我。这种自我是一种心性与心气自然生发的高贵,延展的是社会潮流之下的文化品格。主人公许晶晶遵从内心,不妥协,不认输,不盲从。她多次跌倒爬起之后,最后靠自己的努力和才能稳住了在地产集团的地位。她被爱情所伤,但仍然相信爱情,不受妹妹许盈盈的影响,坚守自我,不慕奢华,甘于平淡,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终于获得了重点大学研究生叶能的爱情,获得人生的小圆满。尽管生活中也是一地鸡毛,但她对生活的认真态度和倔强个性凸显出丰满的人物品格与形象,她在迷雾重重中寻找到一条铺满阳光之路的成功典型,散发着青春励志的思考,昭示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真理性。

孟子曰,仁,人心之安宅也。《如何是好》中的令总就是生活的有心人,在许晶晶的人生低谷期给了她拓展才能的机会与生活的舞台。令总的慧眼和爱惜人才的格局胸怀,彰显了他的“仁心”情操。生活的善意也许有着某种偶然性与机缘巧合,但总在我们身边时时出现,与奋斗中的磨难一样给人似曾相识的默契,可见勤勉与努力的重要性,因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小说结尾颇具诗意,萤火虫的氛围和对外星人的想象增加了梦幻般的绚丽气流、浩渺之势,寄予年轻一代美好未来的期盼,以及明辨是非的处事能力的关切与欣慰。尾声中暖色调的注入升华了小说的意境,以青春穿越时间构筑未来与光亮,带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

阎真钟情于时代的碰撞,以书生风骨呈现当下,以文人忧思刻录时代,以匠人气质深刻隽永,生生不息。

责编:周听听

来源:湖南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