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城乡教育|湘潭市雨湖区:以队伍建设助推减负提质
新湖南 • 教育资讯
2022-10-19 15:51:59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刘芬 通讯员 周密

“双减”工作正有序地向纵深推进,减负必须提质。

提质,主阵地在课堂,关键在教师。湘潭市雨湖区围绕落实“双减”政策,做好教师队伍建设的加减法,有效实现了学校教育的减负提质。

减任务,增加教师职业幸福感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为了让教师心悦气顺,雨湖区教育局结合区委“心连心走基层、面对面解难题”活动,真心实意为教师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将教师落实“双减”、参与课后服务工作的收益作为增量纳入绩效工资,为教师合理分配课后服务经费,让教师感受到付出与收益的匹配。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双减”能否落地和取得实质效果的关键。随着学生评价改革深入实施,教师们坚决抵制超前、超纲教学,坚持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由培养“刷题能手”与“考试能手”向培养创新型人才回归,从以往比较关注学生的分数、成绩、班级里的名次位置,逐渐转变为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为学生减负,首先要为教师减负。雨湖区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社会事务进校园、抽调中小学教师等事宜,严格清理规范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与去年同期相比,各类进校园事项减少了近55%。雨湖区政府督导委员会将“双减”督导检查的实际成效、学生发展情况、家长满意度作为重点,淡化档案材料,减少数字报表,关注实地走访,减轻学校、教师的迎检负担。

减负担,增加教师专业内驱力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关键、是保障。”雨湖区教育局负责人介绍,该区以全员工作坊研修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以学科为中心,构建“教、研、训一体”的教师专业成长路径;以网络为载体,践行“线上+线下”互补的混合式研修方式;以工作坊为纽带,打造“共商、共建、共享”的教师教学共同体,帮助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学习和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共生互补”。

各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开展高效课堂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细化教学常规各个环节,强化流程管理和过程监控,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尤其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与此同时,各学校出台了高质量作业设计标准,研发了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校本化作业,建立了雨湖区学科优秀作业管理库,指导教师由原来的以教师用教材“教”为主转向了以学生高质量作业完成的“学”为主,提升了教师的作业研究、设计与实施能力。为不同学生的发展创设不同的作业空间,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取难度较大的“题目”,使作业设计和布置更具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为满足学生拓展、补短、提优等个性化学习需求,雨湖区各学校融合教师专业特长和学科特点,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多元化课后服务项目,设置作业辅导、特色课程、社团活动三个板块供学生自主选择,将学生的爱好特长转化为学习能力。这既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爱好发展需要,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特长和多元发展水平,构筑起良好的教育生态。如金庭学校宝庆路校区的红色劳动教育“种子课程”、风车坪建元学校的“特色课程、选课走班”等。该区中小学课后服务覆盖率100%,学生参与率达92.67%。

建元学校教师们参加劳动教育培训


减焦虑,增加家校共育度

工作的推动离不开政策引导,雨湖区将《家庭教育促进法》和“双减”系列文件纳入教师学习培训内容,引导教师对家长进行政策的详细解读、解疑释惑,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营造家校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雨湖区各学校通过家长大讲堂、家长开放日等家校共育模式,引导家长自觉学习营养均衡、心理健康、沟通艺术、青春期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该区还就“双减”政策、“五项管理”、科学家庭教育等主题开展了20余场次家庭教育活动,在搭建家校共育平台,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家校共育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落实‘双减’政策,我们要让学校真正成为教师发展的沃土、学生成长的乐园。”雨湖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志刚表示。


责编:陈洁

来源: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