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同心共情讲述鲜活故事 ——《科教新报》“边校十年路”系列报道引发热议
新湖南 • 教育资讯
2022-10-26 08:44:49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记者 胡荧

在湖南,有11个市州的33个县(市、区)在省与省接壤的地方建有110所学校。这些“边校”曾面临因生源减少而萎缩的“阵痛”,却也在时代变迁中得以“重生”。

从9月7日至今,本报联合新湖南客户端湘学频道共同推出“边校十年路”系列报道,生动地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边校”在条件改善、文化传承、教学改革、共建共管等方面的发展路径,用“深度报道+短视频新闻+记者手记”的形式,呈现出湖南教育欣欣向荣的新画卷。

报道刊发后,学习强国、人民日报客户端、今日头条等多家媒体先后转载。连日来,这组报道在社会各界引发热议。

记录奋进路上的教育故事

《巢成雏长大 相伴过年华》是“边校十年路”系列报道的开篇之作。报道出来后,石门县教职员工转发朋友圈,纷纷留言点赞,当日点击量就突破“10万+”。

石门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世辉表示:“记者鲜活的描述、接地气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安溪完小巨变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石门教育的缩影,更是全省教育巨变的真实写照。”

“报道出来后,既有自豪感,更有责任感。”石门县罗坪乡中心学校校长葛相刚告诉记者。

报道《那船 那校 那群娃》《一校连湘桂 瑶乡书声脆》是民族团结教育的生动展现。

花垣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邓显伟动情地说:“坐落在湘黔边的磨老小学,是连接着两省人民友谊的桥梁,托负着三乡七寨人的教育梦,充分彰显了教育推动民族团结的积极作用。我们将继续用心用情,办好这所小而美的学校。”

作为教育的有益补充,读者从《悠悠芦笙曲 融融侗乡情》报道中,看到了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在这所乡村学校里蓬勃发展,更在青少年心中“种”出了文化自信。

《黄土地上“种”教育》报道刊发后,攸县鸾山镇漕泊小学校长张发良的朋友圈火了,老师、家长纷纷为学校践行的劳动教育和张校长点赞。三年级学生刘誉坤的妈妈有感而发:“这群孩子是幸运的,有幸遇到这样一位博学务实的校长,这段求学经历弥足珍贵。”

报道《舞蹈队里的青春与梦想》中展现的岩前中学是浏阳市边界学校的典型代表,更是浏阳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生动写照。浏阳市教育局办公室副主任潘志强说:“这组报道以小视角呈现大主题,以小故事折射大时代,记录了奋进路上的教育故事。”

从这些边校中获得力量

洞口县委宣传部办公室负责人尹冰是《科教新报》的老读者了。“在众多报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花垣县磨老小学,作为一所与贵州接壤的苗寨村小,正是因为有贵州籍校长任达兵、湖南籍校长龙林刚默默无闻的共同接力,实现了乡村教育的薪火相传。”

“从这一系列作品中,可以清晰看到记者们对教育的一腔热情、一片真情。”攸县教育局办公室秘书李晓岚为这组报道点赞,每一篇都是精品力作,生动记载了湖湘教育特别是乡村学校近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是一组可以反复品读的作品。”新邵县教育局督导室工作人员刘纪新表示,《科教新报》关注边校,关注边远学校师生,体现了媒体人的一种责任与担当。

这组报道刊发后,给了教育工作者很大的感触和启发。

“从一所所边校‘小而精’的新貌中,读出了湖南教育的十年巨变,让我们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在家门口‘上好学’的决心备受鼓舞。”临武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卢池云说。

“从这些边校中获得力量。”安化县教育局党组书记陈羽成介绍,在安化,离县城50公里以上且与娄底、长沙、常德、怀化4市10多个县搭界的教学点不下20个,近年来,通过小规模学校的提质改造,这些学校的硬件建设上来了,但生源不稳定并呈减少之势很难控制。“安溪完小的约球、磨老小学的苗鼓队、漕泊小学的劳动教育,真正实现了一校一品。孩子们的幸福指数高了,家门口的教育优起来了。”陈羽成说。

践行“四力” 讲好湖南教育故事

在报道推出前,记者们进学校、入农家,一路采访,一路感动。一篇篇鲜活的报道、一组组感人的镜头,记录了边校的可喜变化,临摹着边校的发展底色。

《湖南教育》编辑部副主任李闯认为,这组报道高位策划,精准落点,选取全省多所省界学校进行深度报道,从不同角度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边校发生的巨大变化和重要发展,这是湖南十年来建设教育强省的最佳注解,书写了湖南非凡十年的教育完美答卷。

“一篇篇稿件不仅是践行‘笔力’,更是践行‘脑力’的体现。”《今日女报》总编辑杜介眉表示,该组报道以小切口展现大时代,多视角、多侧面地反映了新时代教育公平发展的大主题,用边校发展故事反映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时代。记者们采取实地走访的形式,写出了一篇篇直抵人心的稿件,真实而自然,鲜活而生动。

这是一组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暖心报道。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校新闻系主任徐琼认为,采编团队精心策划,深入采访,报道视角独到,取材典型,生动挖掘并提炼了不同边校发展理念和路径的独特性,揭示其在党的教育事业发展中“边远而不边缘”的典型意义和示范价值,进一步提升了报道的深度和社会意义,更是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教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生动缩影。

责编:胡荧

来源: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