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湖南非遗十年创新传承路①丨构建工作体系,开辟非遗保护“新天地”
新湖南 • 文体动态
2022-10-16 21:19:54

【编者按】

湖南是非遗大省。近年来,湖南努力探索非遗保护传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取得了新进展,非遗进校园、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等多项工作在全国创立了湖南模式。美丽的湖南非遗画卷是怎样绘就的?新湖南客户端从今天起,连续推出《湖南非遗十年创新传承路》系列文章,分享湖南非遗保护传承经验。

湖南非遗十年创新传承路①丨构建工作体系,开辟非遗保护“新天地”

作者|李爱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湖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始终坚持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的工作原则,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按照文化和旅游部的统一部署,不断推出湖南计划、亮出湖南特色、发出湖南声音、形成湖南品牌,铺展开一幅绚丽多彩、魅力四射的湖南非遗画卷,成为涵养湖南精神的重要源泉和滋养湖湘文化的深厚根基。

一是健全保护法规制度。2016年6月颁布湖南文化领域第二部、非遗领域第一部地方性法规《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办法》,2014年联合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的通知》,2019年至2021年联合相关部门密集出台《湖南省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湖南省曲艺传承发展计划》和《湖南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发布《湖南省第一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充分发挥了法规制度在非遗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中的规范和引领作用。

二是完善四级名录体系。湖南非遗资源丰富,国、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构建完备,共10大类5254个项目,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7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10个、市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707个,国家级传承人121人、省级传承人304人、市县级传承人4416人。

昆曲、皮影戏、汨罗江畔端午习俗、二十四节气等四项非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千两茶制作技艺、茯砖茶制作技艺、君山银针茶制作技艺等3个项目被文旅部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报范围。

2021年在全国率先开展红色非遗保护,将茶陵红色故事、韶山红色故事、蔡和森一家的革命故事、红军长征在新化的故事等红色非遗项目纳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让红色文化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谱系。

三是建立非遗保护机制。全省设立省级非遗保护中心1个,14个市州设立非遗科(处)8个、挂牌6个,设立独立非遗保护中心7个、挂牌7个;全省127个县市区(含4个地方经开区)设立独立非遗股19个、挂牌108个,设立独立非遗保护中心33个、挂牌92个,做到非遗保护专门机构省市县三级全覆盖,实现了非遗保护力量从无到有的历史性发展。

 联合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18个部门建立省非遗保护联席会议制度。联合省中医药管理局等7部门开展传统医药类非遗部门协同保护,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成为全国最早实施传统医药部门协同保护的省级文旅主管部门。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



一审:龙文泱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作者:李爱武

责编:龙文泱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