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有力,心中有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湖南日报记者牢记党的嘱托,肩负职责使命,用双脚丈量大地,用笔墨抒写时代,亲历并见证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0年——
他们穿梭在湘西的土家苗寨,记录脱贫攻坚战的艰辛与伟大;
他们行走于“一江一湖四水”,展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大美湖南;
他们逆行战疫一线,捕捉镜头下众志成城的坚定信心;
他们出征奥运,见证中国力量的自信自强;
……
告别“铅与火”,跨过“光与电”,拥抱“端与云”,礼赞每一个历史性成就,致敬每一次历史性跨越。10年来,湖南日报不断书写着新时代的“湖南日记”,标注出党报砥砺前行的鲜红底色。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湖南日报6位一线记者,用生动的故事、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讲述他们眼中的湖湘巨变,致敬奋发有为新时代,不忘初心再出发!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为薇 王铭俊 整理
湖南日报湘西分社记者向莉君——
我在十八洞村看变化
向莉君。 通讯员 摄
国庆假期后,花垣县十八洞村的村民们依旧忙碌。
打扫屋子、开发新菜品,“感党恩”农家乐里,杨超文正为接下来的节假日做准备。
从外出打工,到回村开办第一家农家乐“幸福人家”、第二家农家乐“感党恩”;从简单地为游客提供餐饮服务,到开发特色菜品、打造全竹宴,杨超文把农家乐办出了十八洞特色。
十八洞的村民们,总是在开动脑筋,怎样让日子越过越好。
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是我去得最多、也写得最多的一个村。每次去,总能欣喜地看到村里的变化。
“要读书才有用。”这是今年春节,我在十八洞村采访时,村民杨正邦发出的感慨。
他家火塘边的墙壁上,整整齐齐地贴满了奖状。“书法比赛、三好学生、学习标兵的奖状……”杨正邦介绍,这些奖状的小主人,是他上初中的女儿。
被贫穷羁绊过的十八洞村人,深知知识的可贵。
十八洞小学越办越好,村里的农家书屋成了孩子们最常去的地方。这些年,村里陆续考取了35名大学生。
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种植养殖、苗绣、劳务经济、乡村旅游等产业,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长至2021年的20167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从零到200余万元的突破。
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施金通坦言:“这些变化,以前想都不敢想!”
我和同事们把这些“想都不敢想”的事,用文字、照片、视频、新媒体产品呈现在湖南日报全媒体各个平台上,真实记录下这个深度贫困的苗乡蝶变为小康示范村寨的历史印记。
一次次漫步十八洞村,乡亲们的思变、求变、豁达、自信,是我感受最深的。正是秋高气爽好时节,十八洞村村民们正迎着甜蜜的秋风,走在幸福大道上。
湖南日报经济频道记者曹娴——
金山银山的“答案”藏在绿水青山之间
曹娴。 通讯员 摄
洞庭湖烟波浩渺,却一度被大量欧美黑杨侵占。欧美黑杨作为造纸原材料引进,“隐藏身份”却是“湿地抽水机”。
由于欧美黑杨加速了湿地陆地化,破坏鱼类繁育场,让候鸟无处安栖,导致生态环境严重受损,2017年7月,中央环保督察组要求清除洞庭湖湿地保护区核心区9.05万亩欧美黑杨。
2019年7月,我乘船进入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路上欣喜地看到,曾经遍布湖区的欧美黑杨已经难见踪影,湿地生态修复卓有成效。
在随后的深入采访中,常德市汉寿县的余青山让我印象尤为深刻。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12万多亩欧美黑杨中,余青山种了约一半。
“刚得知要砍杨树的时候,心里真的很难受!”生在洞庭湖,长在洞庭湖,余青山算清楚生态账,带头清理掉自家几万亩欧美黑杨,形成良好示范效应。“这是无愧、无怨、无悔的选择,保护生态最重要。”余青山言语朴实却动人。
保护生态最重要!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守护好一江碧水”殷殷嘱托,已经化作三湘大地的生动实践,成为湖湘儿女的自觉行动。
这些年,在持续关注湖南“一江一湖四水”的采访路上,令我感动的场景不胜枚举,笔端记录的生态环境变化日新月异。
今年八九月间,我们追寻湘江从源头到长江的全旅程,行进近千公里,看到曾经的重污染区,已经蝶变为绿色发展的示范区,“湘水清见底,楚云淡无心”的美景已然重现。
余青山的微信朋友圈经常发湖区美景,还分享过自己写的《寻梦洞庭湖》。其中有几句这样写道:“在这金山银山里找到答案,蓝天,白云,地绿,水清。”
是啊,金山银山的“答案”,不就藏在这绿水青山之间吗!
湖南日报湘视频道记者辜鹏博——
凡人微光 星火成炬
辜鹏博。 通讯员 摄
一声声“让我上”强而有力,一封封请战书按满手印,一支支党员突击队迅速集结……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前线,看似普通、平凡的医护人员,化身“白衣战士”逆行出征。
徐芙蓉是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三部ICU护士长。2020年,我在湖北黄冈抗疫一线采访时,与她相识。我们都亲切地称呼她“芙蓉姐”。那时的“芙蓉姐”,总是很忙,忙着给护士们排班,忙着给病人送好吃的,忙着给ICU里的病人加油鼓劲、细心地为病人梳麻花辫。
当时,黄冈是除武汉外疫情最严峻的地方。在黄冈的42天里,徐芙蓉和队员们一起完成了49名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实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患者零事故的目标。
2020年,湖南先后派出619名队员支援黄冈。在黄冈的ICU病房里,我们和619名队员,一同见过生死,见过离别,见过许多温暖而美好的瞬间。
在黄冈,我录制了一段“有些沉默”的短片——接受采访时,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护士杨晶一直在默默流泪,许久,才哽咽地讲出抽泣的原因:“从并肩战斗的每个战友身上,我似乎看到了他们背后的家庭,看到了他们的父母和孩子。我还看到了他们的背后,有更多的医护工作者在前线浴血奋战。”
在抗疫一线,我和同事在现场用镜头和笔记录的故事,感染着身边的人们,更激励着无数的新闻工作者不断奋勇向前。
今天,我们与新冠肺炎疫情的搏斗还在继续,我和我的同事一直在坚守。我想,只要我们携手同心、不畏险阻、迎难而上、团结奋斗,就一定能赢得这场战役的胜利。
湖南日报时政频道记者张斌——
和你一起见证法治的力量
张斌。 通讯员 摄
作为一名法治记者,15年来,我用笔和镜头与法治同行,见证着法治湖南建设阔步向前。
2021年初的一场采访,成为我职业生涯“最痛心”的采访经历之一。
这年1月12日,因多次拒绝为案件打招呼,湖南省高院审监一庭副庭长周春梅被人行凶报复,血染法徽,年仅45岁。
她人如其名,有春的温暖,又有梅的高洁,唤起更多人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道路上不畏艰险、一路前行。
我和同事们写下系列长篇通讯,讲述春梅故事,报道春梅事迹。而我,也有幸站上最高人民法院的宣讲台,向全国四级法院宣讲“全国模范法官”周春梅的先进事迹。
在法治湖南建设的征程中,我和同事们见证了无数个“周春梅”的默默坚守、无私绽放——
蓝山县原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小兵,从事公安、政法工作31年,鞠躬尽瘁,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新田县检察院原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陈运周,20多年矢志不渝,查办了一批大要案件,弥留之际仍挂念着未结的案件;
省高警局衡阳支队衡南大队民警徐斌,生死关头,把生的机会留给了群众,自己倒在了事故处理现场……
还有“全国模范检察干部”彭庆文、“时代楷模”黄超富、“全国最美基层民警”曾祥富、“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二级英模”熊云峰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重大典型,在法治湖南建设中,写下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注脚。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10年来,湖南把这4篇文章深情地写在三湘大地,更写进了老百姓的心间。
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必定是依法治理的国家;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必定是信仰法治的社会。相信下一个十年,我们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法治湖南。
湖南日报社三湘都市报记者黄京——
亲历14次大考的背后
黄京。 通讯员 摄
高考是每个人的人生大考。我到今年为止,比一般人多“参加”了14次。
连续14年,我都在考场外陪伴万千学子,用镜头记录下他们的奋斗。
2020年,那个兴奋到劈“一字马”冲出考场的考生罗子欣,便是通过我们的镜头和报道,彻底成了“网红”。
不过,从去年开始,我已经找不到谁是最先考完的考生了。因为从这一年开始,湖南开始实施新高考。每位考生选择的考试科目组合不同,考试结束时间便各不相同,集中散考已成为历史。
然而,无论考试方式怎么改变,每个历经高考的“奋斗者”,我们都用心用情地记录。今年高考,衡阳三胞胎男孩赵振兴、赵振中、赵振华,以674、664和654的“等差数列”考分,分别被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录取。长沙市长郡中学1913班学子肖子涵以627分被北京邮电大学录取,这个坚强的女孩,从确诊患白血病、休学再到复学参加高考并考上大学,用了将近4年的时间。让我感慨的,不只是这些孩子的天赋,更是他们那份“越努力越幸运”的执着和力量。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人口大省”到“教育大省”,我和同事们更见证了湖南教育发展的非凡10年——
“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消除大班额4.7万个,是全国消除大班额最多的省份;
为了缓解孩子“入园难”,湖南公办园建设加速快跑,去年,全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8.62%,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为了让山区孩子享受优质的义务教育,湖南建设了101所漂亮的“芙蓉学校”,能同时让14.6万名孩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
截至2022年9月,全省公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提高至95.76%……
我和我的同事们都坚信,未来10年的湖南教育,更加值得期待!
湖南日报文旅体频道记者蔡矜宜——
“双奥记者” 十年追光
蔡矜宜。 通讯员 摄
10年风雨,我一直奔跑在体育报道的路上。今年,我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双奥记者”。
我从业的第一年,幸运地遇上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
那届奥运会上,23岁的长沙妹子孙文雁,与队友斩获花样游泳团体银牌,创造了当时中国花游在奥运赛场的最好成绩。
孙文雁回国后,在长沙接受了我的采访,成为我采访的第一位奥运选手。我们拍下一张珍贵的合影。初出茅庐的我,荣幸地与她一起登上了湖南日报。
时间来到2021年。这一年,我有幸成为湖南省唯一一名奥组委注册记者出征东京,现场报道东京奥运会。
更幸运的是,我在现场见证了第三次出征奥运的孙文雁。再次夺得两枚银牌后,完美谢幕的孙文雁流下了动情的热泪。这一幕,不仅让我,也让千千万万因疫情无法亲临现场的观众,感同身受、热血沸腾。
非凡10年,我与湖南日报共同成长,一起见证;非凡10年,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引下,湖南体育事业正发生着巨变——
“长马”的鸣枪,让全民进入“跑马”时代;湖南正式吹响建设“体育强省”的号角;由湖南日报社创办的“湖南百公里毅行”,为网红长沙增添了一种值得记“毅”的精神品质。
2022年初,我再次作为湖南省唯一注册记者奔赴北京冬奥会赛场。媒体深度融合的湖南日报社,组建10余人报道团队,全方位报道这届全球瞩目的体育盛会。不断出圈的新媒体产品,证明了南方人对冰雪运动的热情。
孙文雁告诉我,退役之后,她在担任教练工作之余,还作为全民健身推广大使,走进校园、社区,号召广大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在“大体育”的全新赛道上,我们期待着下一个10年——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
责编:欧阳伶亚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