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刘瀚潞
一叶落兮天地秋。澧阳平原上,秋风乍起,吹得一地金黄的稻谷簌簌作响,稻浪翻腾追逐,把丰收的喜悦传递到远方、更远方。
已是秋日盛景,又临假期。午后,澧县涔南镇鸡叫城村的村民忙完农活后,纷纷回家歇息,“80后”村党总支书记刘洋依旧在忙碌之中,他告诉记者,自从鸡叫城“一鸣惊人”以来,鸡叫城村的发展又有了新奔头,可以做的事、该做的事还有许多,时间却总不够用。
刘洋所说的“一鸣惊人”是指鸡叫城遗址的考古发现。
△俯瞰鸡叫城。柏依朴 摄
鸡叫城遗址位于澧县涔南镇鸡叫城村,在澧阳平原东北部。1978年,澧县当地的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这座城。因为不远的地方有西周的墓葬,起初,人们认为这是一座西周的城址。经过几次的勘探发掘,借鉴了鸡叫城的“邻居”——“中国最早的城”城头山的发掘经验,考古工作者终于在1998年确认鸡叫城是新石器时代城址。
“我小时候,鸡叫城那里有一片水稻田,孩子在那里放牛或嬉戏,还有一些高大的树木。”刘洋回忆道。
自1978年被不经意发现后,鸡叫城遗址又在澧阳平原上寂寞了许久。2002年,鸡叫城遗址被确认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鸡叫城遗址考古再次启动,经过连续3年发掘,收获颇多。2021年10月9日,在“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的重点课题鸡叫城遗址考古发掘专家现场会上,鸡叫城遗址发出了响亮的声音:发现中国最早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基础,距今4700年左右。
△中国最早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基础
鸡叫城里的木构豪宅F63惊艳了全国考古界。F63是规规整整的长方形,五开间七室,面积达420平方米,加上回廊面积达630平方米,F63柱子下垫的是超大的木板,最长近8米。建筑的建造年代为距今约4700年前。考古文博对F63进行复原研究,复原出F63是一座以木结构为主,茅草屋顶,十分雄伟的建筑。
△F63复原图
史前豪宅F63的背后,也显露了鸡叫城曾是一个文明高度发达的城或聚落。考古工作者发现,鸡叫城聚落群的时间跨度很长,从彭头山文化时期到肖家屋脊文化时期。从空中看鸡叫城遗址,呈圆角方形,城内面积约15万平方米(含城墙)。城呈三重环壕的聚落结构,在长江流域属于首次发现。城内功能分区明确:第一圈环壕以内是城的主体;第二圈环壕以内是生活区、居住区;二重环壕以外,主要用来种水稻。这显示,鸡叫城聚落完整经历了史前稻作农业社会从初步复杂化到史前文明起源、发展、兴盛、衰落的全过程,是研究我国史前社会与文明过程的典型标本。
今年3月31日,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鸡叫城遗址从众多重大发现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刘洋说,得知这一消息十分激动。从2021年以来,鸡叫城不断迎来考察参观遗址的考古工作人员、高校文博专业学生、考古爱好者等。如今,鸡叫城村更是迎来了乡村振兴发展的东风。
“首先要打基础,完善村里的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让大家能比较便利地来到鸡叫城遗址”,刘洋和记者畅聊起他的振兴发展思路,鸡叫城遗址是村里发展的宝贵资源,有着稀缺性和独特性。围绕鸡叫城遗址,村里准备发展考古文博游和生态体验游,吸引村民回乡创业就业,开生态农庄和生态民宿,让更多的人走进鸡叫城。
责编:刘瀚潞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