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中医名家张泓:下“针”如有神,祛病细无声
新湖南 • 动态
2022-09-17 20:00:11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春祥  通讯员 刘丹 陶艳

“娭毑,肩痛好些了吗?肩颈再给你扎几针啊!”9月13日,在湖南省中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科,张泓教授正在为73岁的刘娭毑进行针灸治疗。精准取穴、果断下针,几根银针“潇洒”扎下,娭毑的肩痛立马缓解了不少。

治疗室外,还有不少患者等候。与其他医生不同的是,作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的二级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针灸推拿与康复学院副院长,忙完手头的临床工作,他还要赶回学校讲课、带领博士、硕士研究生做科研、处理行政工作……

这样一刻不停的工作节奏,张泓坚持了36年。

每一针背后都有一个理论逻辑

1963年,张泓出生在常德鼎城的一个医学世家,祖上四代均为中医。1980年,他成功考入湖南中医学院(现湖南中医药大学),成为家中第五代从医人。

1985年大学毕业时,凭借优异的成绩,张泓留校任教。此时,恰逢“世界针灸热”掀起,湖南中医学院开始开设针灸定向班,张泓成为其中第一批学员,从此开启了长达三十多年的针灸教学、科研、临床生涯。

从学生身份转变为教师角色,对知识的理解消化能力也有了更高要求。“学生只要能理解知识点,能够做对题目就可以了,可是老师是要把理解的知识讲给学生听的,如果不是从根本上把学科彻底消化,是难以做到的。”

正是因为多年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张泓在临床上也充分彰显了来自“学院派”的特殊魅力,如他所言,“每一针背后都有其内在逻辑,都有理论依据”。

百穴易得,针术难求。“任何一个穴位不是随便扎的,如果全面撒网,重点捕鱼,那肯定不会有特别好的临床疗效。”张泓说,“理论功底扎实,会让医生在临床上少走很多弯路”。

善用针灸药结合治疗慢性疑难杂症

在学习上善于思考的张泓,到了临床也同样灵活辩证。与大部分针灸科医生不同的是,他不仅擅长用针,也善用针、灸、药三者结合治疗相关疾病。

双面瘫在面瘫病中的发病率仅有百万分之一,十分顽固难治。2019年,35岁的胡先生因双面瘫找到张泓寻诊。初来时,患者眼睛无法睁开,整个面部肌肉瘫痪,连吃东西都成问题。张泓接诊后,基于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的原理,为患者一周三次双面扎针,配合使用代温灸膏进行艾灸治疗,同时开具经方小续命汤。治疗一个半月后,患者完全康复。

“面瘫患者往往会留下很多后遗症,但是在我这里治疗的患者,情况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的80-90%左右,患者的容貌、面部功能基本上可以恢复正常。”张泓表示,对于70%左右的面瘫患者,他都会采用“针灸药”结合治疗。

今年5月,45岁的黄女士因动眼神经麻痹久治不愈来到张泓处就诊。刚来时,黄女士左眼眼睑下垂,完全无法睁开,严重影响工作生活。张泓查看病情后,用针灸配合桃红四物汤进行治疗,通过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活血化瘀,以消除麻痹,促使神经复苏。治疗两个月后,黄女士恢复如初。

临床经验与教学实践相得益彰

“临床是医学生命力的一种体现,而医学教育是医学生命的一种延续。”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康复学科的负责人、带头人和湖南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学科带头人,张泓十分注重对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他在学院推出“理论-阶段见习-理论-实习”四阶段教学理论,让学生们在大学期间交叉开展见习、理论学习和实习,进一步促进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从2000年至今,张泓已培养国内外博士、硕士研究生100余人,他的学生遍布湖南乃至全国。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卫生部(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康复评定学》,主编、副主编著作8部、参编著作多部,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科技厅等科研项目12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若干项。

与医学打了一辈子交道,张泓常和学生们说:“当医生要精耕博采,才能保证好的疗效,也要凭良心做事,做不到换位思考,就永远当不了一个好医生。”如他所言,行医是学医的继续,漫漫医学长路,探索永无止境。

(一审:张春祥;二审:段涵敏;三审:杨又华)

作者:张春祥

责编:张春祥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