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考古遗址·时代风采⑤丨汉长沙国考古遗址公园:带你走近汉长沙国的“前世今生”
新湖南 • 博物
2022-09-16 21:55:40

  

(汉长沙国考古遗址公园一角。本稿件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廖慧文

  连晴了多日,气温虽高,但视野很好。站上汉长沙国考古遗址公园内观景平台上向西南极目眺望,便看见青葱的谷山山脉绵延而来,山脊纵横交错延展。“共有12座汉代长沙王陵分布于此,我们就站在其中的一条山足上。”遗址公园讲解员娄旭指向近处,一座小山包被修剪得整齐的草坪覆盖,“这是其中一座,具体是哪位长沙王的,还未可知。”

  这仅是汉代长沙王陵墓群的一部分。按考古专家推论,应该有28座汉代长沙王陵墓葬分布在长沙湘江西岸南起天马山,北至戴公庙的群山怀抱之中。目前已探明的,也已达26座墓葬。谷山片区数量多,最为集中,基于管理和展示的多维度考量,相关部门将汉长沙国考古遗址公园选址定于谷山区域2.12平方公里范围。

  从汉朝建立起,在刘邦赐封的7个异姓诸侯国中,只有长沙国与西汉王朝命运相始终。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封吴芮为长沙王,建立吴氏长沙国,历经46年,因无嫡嗣被废。公元前155年,汉景帝封其庶子刘发为长沙王,建立刘氏长沙国,历时175年。两百余年的王国时光,给长沙留下了令人惊叹的地下文物。目前,汉代长沙王陵墓群出土了5000余件精美文物。

  (汉印步道。)

  日已西斜,记者漫步在遗址公园桃花岭组团内,跟着清晰的路标指引,依次参观了历史浮雕墙、汉印步道等景点。处处修缮完备,包含的历史信息量极大。一步一步,一幅厚重生动的历史画卷就在面前徐徐展开。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当我们沉浸于抒发怀古幽情时,娄旭却说:“我刚来这里工作的时候,经常跟同学吐槽呢。”2018年,娄旭研究生毕业进入遗址公园管理处工作。历史学专业对口的喜悦被此地的荒凉冲淡。“连高德地图导航都找不到路,泥土山路上积着厚厚的灰尘,晴时一身土,雨时满脚泥。”

  (4年前的遗址公园。)

  但回想起来,他却觉得幸运——不是人人都有机会,亲自见证、参与一个重要遗址的“新生”。“4年间,我们基本完成了遗址公园桃花岭组团的建设,这里既有四季花开,深红浅翠,又有汗青润泽,史韵书香。”城市在向外成长,周边的路网不断完善、人员不断增长、社区不断扩大,不知不觉,这里已成为城市核心区的一片绿地,成了周边市民的休闲之所,更成了热爱历史、传承文脉的人们的向往之地。

  (遗址公园组织公众开放活动,娄旭在讲解。)

  参观之外,遗址公园还组织游学、文化沙龙、非遗游园会、特别讲堂等相关活动,带领市民和中小学生走近汉长沙国的“前世今生”,领略长沙作为“楚汉名城”的风采。

  今年6月,遗址公园建设的三年行动方案拟定。公园将在保护现有生态的前提下,还将继续构建“一带、一廊、多组团”的空间格局,通过壮观的陵体群景象,多样化的遗迹展示,鲜活的动态考古现场,可参互的文化创意体验,丰富的博物馆内涵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来提升影响力和感召力,将公园打造为集考古、科研、教育、文创、休闲于一体的城市文化新名片。

  “1938年的文夕大火将长沙城地面的历史遗迹烧得几乎殆尽,埋藏于地下的汉代长沙王陵墓群遗址躲过了一劫,这是我们湖湘文脉的源头,是长沙千年历史文化底蕴最直接的印证,是长沙城市文化的基因与底色,保护好、建设好汉长沙国考古遗址公园,我们义不容辞。” 4年前,管理处主任马代忠的一番话激发了娄旭和同事们的使命感。在这片历代汉长沙王长眠安息的土地上,文博人保护着过去,也建设着未来。

(一审:廖慧文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责编:廖慧文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