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写张贺卡送恩人!您资助我读书,我考上您的大学
新湖南 • 动态
2022-09-09 17:49:21
首页头条收录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蓉 通讯员 叶正芳

“曾老师,祝您节日快乐!”9月9日中午,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22级新生郭海玲在军训休息的间隙,特意买来一束鲜花,送给资助自己读完中学的该校土木工程学院教师曾铃。

“非常感谢曾叔叔您对我的帮助,在我家需要的时候雪中送炭,给予我良好的学习环境,带我走向更高的平台。我非常庆幸能考入您的母校长沙理工,大学四年我当追寻您的脚步,奋发向上,好好学习,并以最大的努力将温暖和善意传递给更多的人……”

郭海玲手写的这张节日卡片,曾铃看了又看,一读再读,脸上抑制不住的是欣慰和欢喜。

十余天前,这名山区女孩第一次步入长沙理工大学的校园,但她和长沙理工大学的故事,因“助学”早在五年前就已开始。

五年前,曾铃在大学好友群第一次了解到郭海玲一家的故事。

这位出生在茶陵县湖口镇浣溪村的女孩,成长在一个虽不富足但却美满的四口之家。然而,一场事故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平静。2014年,其父郭东华意外从高处跌落高位截瘫,家里的顶梁柱轰然倒下。

彼时,郭海玲才10岁,还有一个5岁的弟弟。困顿中的生存路,郭海玲一家人从未放弃。无法再站立行走的郭东华迅速适应了轮椅上的生活,其母张孝敏也选择了外出务工,因为“要挣钱供姐弟俩读书”。

讲述人叫刘陈,是曾铃的大学同班同学。当时,刘陈在浣溪村驻村扶贫即将期满,离开之际始终放不下郭东华一家,就把他们的故事告诉大学的“铁杆兄弟”曾铃、李海宝、唐静、田宇鹏。5人当即决定,一起资助郭海玲完成学业。

“钱不多,一年5000元,主要保证海玲的教育经费。”谈起助学善举,曾铃觉得微不足道,“我们只有一个初衷,就是决不能让海玲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学业受阻,有书读,这个家庭就有希望 。”

有书读,就有希望,这是5位长理资助人成长的切身之感。

2004年,刘陈、曾铃、李海宝、唐静、田宇鹏同时考入长沙理工大学岩土专业就读,在求学期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5个人都是农村出来的,吃过苦,深知寒门学子求学不易”,曾铃回忆道,“在长理求学期间,师长的慷慨解囊,同窗的互帮互助,都曾支撑我们走过困境,温暖至今。”

如今,本硕博均求学于斯的曾铃已留校任教成为一名大学教授,四位同窗好友也均在各自领域颇有建树。奋发图强的五位农村娃真正靠知识改写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因为曾被照亮过,所以想为需要的人点一盏灯。缘起于一段微信文字而发起的助学善举,五位长理同窗一坚持就是五年。

除了经济上的资助,令郭海玲备受感动的还有叔叔们一直陪伴在侧的关注和鼓励。

“2018年爸爸在床上做康复训练用力不当,造成二次骨折,是他们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看望。”“初中学习成绩起伏很大,叔叔们总是鼓励我不要有思想包袱,安心学习。”……五年间,郭海玲最期待的就是每年暑假,向前来家里看望她的叔叔们汇报下学业,话话家常,听听他们的奋斗故事。“一个努力的人不会没有出路”,也成为郭海玲求学路上最坚定的信念指引。

“553分!”今年7月,高考成绩揭晓,曾铃第一时间收到郭海玲一家发来的喜报。

“我们都特别高兴,但是没想到长理就是海玲的第一志愿。”对于这位新晋小师妹,大师兄们既意外又欣喜,“只要她愿意继续读,我们就一帮到底”。曾铃早已和同学们达成共识,会持续关注海玲直至就业。

郭海玲却有自己的打算:“把基础打扎实,靠自己拿奖学金”“像当年的他们一样,勤工俭学,尽快实现自给自足”。

对于未来,海玲也有长长的愿望清单:“想要竞选班级的生活委员,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服务他人”“一定争取入党,因为从小受党的政策恩泽,这也是爸爸妈妈的心愿”“经济独立的时候,也去资助需要帮助的人,将这份光和爱继续传递下去”……

(一审∶余蓉;二审∶胡宇芬;三审∶杨又华)

作者:余蓉

责编:王铭俊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