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去学、去拼、去闯!网瘾少年逆袭成混凝土建筑世赛冠军
新湖南 • 风向标
2022-07-05 20:44:02



导读:

7月5日,“技能中国行——走进湖南”优秀技能人才宣讲报告会在株洲举行。来自广东化州的李俊鸿,在报告会上分享了自己从网瘾少年到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混凝土建筑项目冠军的精彩故事。

关键词:一个网瘾少年的蜕变

讲述人:李俊鸿

文稿整理: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黄晗

视频剪辑 宋太桓

视频、图片提供:未来传媒

我是李俊鸿,来自广东化州,目前是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2019年6月我代表中国参加了在俄罗斯喀山举办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混凝土建筑项目,并一举获得冠军。回望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终生难忘。

1997年,我出生在广东省化州市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2010年,我考入化州一所中学,家里的开支更大了,父母不得不到外地工作。初二时,我第一次接触到网络游戏并沉溺于其中,成绩一落千丈。我中考失利了。

当年暑假,父母把我带到他们工地做小工。还记得去到工地的第一天晚上就是加班浇混凝土。那个暑假,我在工地上待了20天,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用小推车拉运沙、砖等建筑材料或者做搅拌砂浆等工作,一天工作下来,腰酸背痛。在工地短暂的经历,让我更加理解了父母的艰辛,也让我重新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遗憾的是,我高考再次失利。最终,我选择了广州城建技工学校,从此走上技能学习的道路。

2016年,我被广州城建技工学校建筑施工专业录取,新学校、新环境,让对技能学习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兴趣。在校期间,我积极报名加入学校有关建筑的社团,积极参加校内外举办的测量、瓷砖贴面、CAD建筑设计等多项专业技能比赛,在竞赛中磨砺和提升专业技能。

2018年,学校推荐我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混凝土建筑项目校内集训,备战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混凝土建筑项目是中国首次参赛项目,资料非常缺乏,能够收集到的技术文件、评分细则、赛题也全部是英文版的。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校内参赛选手通宵加班,借助翻译软件、字典等工具逐字逐句地翻译,才有了第一份技术资料。我们先后经历学校、广州市、广东省、全国选拔赛,经历了国家集训队的多次阶段性考核(5进3、3进1),最终才代表中国队参加世界技能大赛。

集训中,我们经历过冰天雪地和骄阳似火的严酷训练环境。在最后一个月的冲刺训练阶段,根据世赛项目样题,我们不间断地做了5轮模拟比赛训练。每轮都严格按照世赛比赛流程,赛前场地准备1天,模拟比赛4天,赛后工位清理1天。在这6天一循环的魔鬼训练中,我和队友要在40度高温环境下搬运近20吨的模板和工具材料,在艰苦环境中不断提高速度、精度和配合度。期间,学校领导们轮流来到杭州集训基地,帮我们疏导心理压力。每每训练,专家教练组、翻译、学校领导都盯守在训练场地,监督我们训练,指出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连续不断地训练、考核、赛前分析、赛后复盘和总结,让我们不断地提高技能战术水平,以最好状态迎战世赛。

2019年8月,我终于站到喀山赛场。正式比赛第一天,由于紧张导致出现了小失误。专家们商议处理意见的过程耗费了近40分钟,一开始专家称会给予补时,但最后专家组讨论决定不予以补时,认为是自身失误,与场地及他人无关。这时我们感到一阵恐慌,害怕因为缺失这40分钟比赛时间,会导致完不成后面的比赛环节,最终影响比赛成绩。经过短时间的调整,我和队友慢慢冷静下来,心里默念“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此时不拼,更待何时”,迎难而上、背水一战。不利因素反而让我和队友更加默契团结。接下来比赛中,在保证精度前提下,我们提高了加工、切割和拼装的速度,最终顺利完成了进度目标。

在这场比赛中,我们的材料加工精准度、作品美观度得到了项目首席专家及教练团队的一致认可,最终我们获得了混凝土建筑项目的金牌。

每一条成功之路,都不会是平坦的,但只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保持工作的认真与热情,最终一定能取得胜利。希望各位青年珍惜每一次学习技能的机会,把握每一个成才的机会,去学、去拼、去闯,去技能世界里寻找更高更大的理想。加油吧,少年!你们的未来就在前方。

作者:黄晗,宋太桓

责编:龚柏威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