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东市,一座位于湘中腹地的小城。短短15年间,当地将不起眼的打火机制造业打造成一个大产业。如今,这里的打火机年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70%。这是一个“草根”城市的传奇故事,折射的是当地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中国制造走出去、自主研发、“机器换人”等发展内涵。
一座无资源、无区位优势的县级市,打火机产业如何闯出一片天?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打火机制造如何走出自动化升级之路?如何控制好劳动力成本?工人技能水平怎样满足企业自动化升级的需求?日前,记者进行相关调查。
01 逆袭
邵东市地处邵阳、娄底、衡阳三市交界之处,地少人多,常住人口刚过百万。
上世纪90年代,邵东打火机制造处于乡村小作坊野蛮生长的时代,打火机制造这一领域仍是广东、浙江等沿海省份的优势产业“废弃厂房、校舍被改造成打火机厂,一个乡镇开出10多个工厂,村子设分工厂,村组设加工点。”邵东市人社局局长唐桂元说,“那个年代,打火机制造还停留在纯手工时代,一些农村家庭二楼住人,一楼是小作坊,村民领打火机零件回家组装,一天能赚几十元钱。”
2000年以后,受制于劳动力成本、环保等因素影响,广东江门浙江温州等沿海城市退出打火机产业,一场产业转移即将发生,而千里之外的小城邵东市把握住了机会。
2007年,邵东市13家打火机出口企业共同成立打火机出口监管委员会,实行统一定价、统一配额统一运输、统一保险、统一争取政策扶持,结束无序竞争局面。这些企业还共同出资6399万元,整合分散的资源,组建2家模具研发中心投入更多力量进行产品研发、设计。
为了做大做强,在当地政府支持下,邵东市成立打火机协会,努力整合“低小散”企业。2009年6月,由本地10家打火机出口企业和4家配套企业组成的湖南东亿电气有限公司在邵东生态园成立,成功转型为一家集研发、注塑、组装、销售于一体的龙头企业。
(工人正在对打火机进行出厂查看)
东亿电气是邵东市打火机产业转型升级的样板。仅仅3年之后,2012年邵东打火机年产量就突破100亿只,出口量首次超过温州、宁波等市,坐上全国打火机出口企业的头把交椅。
如今,邵东打火机年产量已达到150亿只,邵东打火机这张闪亮的名片与醴陵陶瓷、浏阳花炮并列,成为湖南三大特色出口产业。
02 蝶变
全世界一次性打火机,70%来自邵东市。
20年间,一碗邵阳米粉从5角涨到10元,而在人工成本不断上涨的今天,邵东市产的一次性打火机,仍旧只卖1元钱,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小小的奇迹。
打火机制造是微利行业。东亿电气董事长陈书奇表示,一只打火机的利润仅为2-4分钱,只有把人工成本控制在7%以下,才能维持打火机1元钱的售价。
尽管利润微薄,一只小小的打火机,却需要风罩、滤芯、调火环、皮垫等30多个零部件,还需要12道工序和15项测试。
2014年,邵东打火机出口订单大增,工人日夜赶工仍难以完成订单。东亿电气副董事长白家宝回忆,偌大的工厂就像食堂一样,工人一排排拿着镊子、钳子低头操作,角落都坐满了人。彼时,东亿电气有多达1.4万名工人,日产打火机却只有100万只。
面对产能低、人工成本上涨、产品品质无法保障等一系列问题,以东亿电气为代表的邵东打火机企业主动走上自动化改造之路。从2016年起,东亿电气每年投入2000万元用于研发、2000万元用于更新自动化设备。一只打火机才赚几分钱,对生产设备进行研发,动辄就是上千万元的投入,不少企业有顾虑。
(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打火机的模具在此研发、生产)
紧要关头,邵东市政府站出来帮助企业转型升级。2017年,由邵东市政府投资2亿元的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成立,拥有1.6万平方米研发生产基地,这是一家智能制造领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
“研究院瞄准产业制高点,围绕打火机产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研制新设备、新产品30余台套,授权各类知识产权276件,其中发明专利47件,形成50多项科技创新成果。”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费明福说,研究院从政策、人才、品牌、技术、市场、融资等六大要素,帮助邵东打火机企业实现自动化升级。
如今,走进邵东打火机车间,大部分工序都实现自动化生产,自动化生产设备飞速运转,人均效率大幅提升。“实现自动化生产后,打火机制造被简化成注塑、焊接、翻板等几大工序,平均一名工人每天可以生产400只打火机,而且都是标准件,合格率在99.5%以上。”陈书奇表示。
“4年间,东亿电气对所有生产环节和工序进行自动化改造,员工数量减少80%,降至2200人,产能提升9倍,打火机年产量高达30亿只。”陈书奇介绍,目前,东亿电气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打火机生产企业,市场扩张到全世界。
据介绍,2012年邵东打火机产业工人月工资在2500元-3000元,10年后的今天,已经上涨到4500元,涨幅达到50%以上。“邵东打火机产业牢牢控制住人工成本,保证了企业的竞争力。”白家宝说。
03 幸福
张英是东亿电气翻板车间的一名老员工,每月工资5000多元。2014年以前,张英还是广东省东莞市一家电子厂的操作工。“回到家乡就业后,工资比在广东还高,而且基本都能存下来,还能照顾老人小孩。”张英说,现在她每天上下班开车只要20分钟,十分方便。
目前,打火机产业不仅拉动了邵东市的经济发展,而且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工人在打火机生产线上忙碌)
在邵东市人社局职介中心主任刘再群看来,由于近10年来打火机产业崛起,各个乡镇的村民都偏向在家门口的打火机厂工作。“邵东有很浓厚的经商传统,本地人外出经商的比例很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邵东人返乡创业办厂,从事打火机产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刘再群表示。
每年开春,都是邵东打火机企业“招兵买马”的关键时期。“人社部门每年都开足马力,举办春风行动现场招聘会,帮助打火机企业招聘到需要的工人。”邵东市人社局局长唐桂元介绍,人社部门还采用“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举办各类招聘会,依托职业介绍中心、乡镇人社站所,深入各乡镇(街道),把打火机企业相关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架起求职者和打火机企业之间的“桥梁”。
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费明福表示,邵东市各类技能工人、管理人才都存在较大缺口,提高邵东打火机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要在引才留才上下功夫,应该通过一企一博士、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业设计大赛等形式,把各类人才吸引到邵东市来。
“其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邵东市的发展离不开打火机产业支撑,通过打火机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创业,用完善的产业链吸引人才,让户籍人才回流,让客籍人才常驻;其二,要让打火机企业人才有发展,解决职业规划和上升途径问题,不定期举办各类人才培训,不断放大人才价值,使人才在县城内也能成长,而不是‘一眼望到老’;其三,通过购房补贴和廉租房政策,为引进人才提供住房保障,积极兑现报酬承诺,解决福利待遇问题,真正留住人才。”费明福建议。(记者 游翀 通讯员 何小康)
责编:曹婕妤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