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想要表现出色,内向的人一定得学着变开朗吗?
新湖南 • 健康科普
2022-06-02 15:17:55

从小到大,大人总是告诉我们,内向不好,要多向活泼开朗的人学习;有很多内向的人,因为害怕社交,被贴上了不合群的标签。作为一个内向的人,你也一定听过不少类似的话:“别老在家闷着,多出去跟人交流交流”“不开心你就说出来啊,你不说出来我怎么知道在想什么”“看你的履历很认真,就是性格太内向了,我们这个岗位,需要更活跃一点的人”。

那些为了迎合他人的喜好而曲意逢迎的时刻,如今回想起来,连自己都讨厌那样的自己吧?很多人都劝:你该改一改你内向的性格了!

要搞清楚我们该不该改变自己的内向性格,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内向性格。

01 什么是内向性格?

有的朋友会说:性格内向,就是不善言辞,不擅长和人打交道;性格外向,那就是口才好,表达能力强,很会跟人打交道。这种看法,其实是一个误区。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在《心理类型》中首次提出内向的概念,他说:内向者会受到内心思考与感受世界的吸引,外向者会被人与活动等外在生活所吸引;内向者专注于他们理解的周围事物的意义,外向者扎入事情本身;内向者通过独处充电,外向者在社交不足时需要充电。分辨一个人性格的内外向,真正的判断依据并不在于“社交能力”,而在于“获取精力的方式”。内向的人,通过“独处”来获取精力,社交对他来说,是一种消耗;外向的人,通过“社交”来获取精力,独处对他来说,反而是一种煎熬。简言之:独处充电是内向,社交充电是外向。这是分辨内外向性格的依据。而“社交能力”呢,则是一种技能,即使性格内向的人,通过后天的训练,也可以具备社交这种技能。

02 内向性格不同于社交恐惧

很多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人,其实并不是真的不懂得与人沟通的技巧和方法,而是他们更喜欢独处,有更深刻的思考,更喜欢徜徉在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里。

内向的人不喜欢社交,并不是恐惧社交,而是他们根本不需要依托于社交建立社会关系,不需要通过社交获得满足感,他们同样可以拥有高质量的朋友关系、深度交流机会。

美国社会心理学研究会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4%的人更喜欢和内向型人格的人做朋友,因为他们往往更为幽默,更贴心,更细腻,更重视友情。相比于外向的人来说,内向的人一般更为细腻,内心情感更加丰富,他们对细节的处理往往超乎人的想象。他们往往在身体行动之前,就已经确定了基本的计划方针。他们也更为独立,在繁重的工作之中,往往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执行力。

03 内向是与生俱来的

发展心理学专家杰罗姆·凯根曾经测试了 462 位婴儿,并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追踪研究。研究结果惊奇地发现:在小孩四个月大的时候,就能预测出他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

在四个月时表现出手脚蜷缩、极度不安甚至大哭的小朋友,通常一到两岁时就会倾向于腼腆和内向,即使在他们长大到 18 岁,他们的性格还是内向的。这是与生俱来的神经化学特质使得小孩子有那样的表现。

孩子内向或外向,虽然后天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但正如美国著名作家苏珊·凯恩所说:后来努力可以带我们走得更远,却无法超越基因所划定的框架。内向和外向都是与生俱来的个性特征,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能定性的只有我们给这些性格贴上的标签。

04 内向性格有独特的优势

权威内向性格研究专家兰妮博士概括出内向的人身上所具有的优点:具有更强的专注力和观察能力;拥有丰富的内心生活,乐于独处;热爱学习,深入思考,擅长创造性新思维和艺术创作;情商高,态度谦逊,会成为懂倾听的朋友;容易养成健康的习惯。

美国学者琳达·西尔弗曼经过长达 30 年对社会英才的研究发现, IQ 越高的人,内向型性格的倾向越明显。成功者当中有将近 70% 的人属于内向者,比如乔布斯、爱因斯坦、莎士比亚、雨果、 泰戈尔等人性格都偏内向。

05 内向和外向,本质上并无好坏之分

当今社会中普遍被强调的沟通、协作和表达,并非不好,而要因人而异,不要被戴了有色眼镜的双标准,束缚住我们自己。我们更应该在让自己在舒适的环境和领域中发挥优势,而不是压抑天性,勉强自己去适应本不属于自己的圈子。

如果你自己或者你身边的人是内向型性格倾向的人,那么请告诉他:

1. 不要强迫自己为了适应环境而去适应环境。

2. 喜欢独处的你,并不奇怪,不要自我怀疑。

3. 独处时带给你的思维顿悟,可能会是你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4. 不必在意外界施加给你的无形压力,只要做你自己就好。

湖南农业大学心理学讲师 吴芳雯

责编:张丽

来源:大众卫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