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艺谈丨李木:追本溯源 构筑中国传统神话体系
新湖南 • 湘江深度
2022-06-09 16:17:42

文丨李木

我从小就很喜欢中国的志怪神话故事,每次听老一辈绘声绘色地讲述关于孙悟空、二郎神或姜子牙的神话,都会如痴如醉。后来自己能看书识字了,最喜欢的仍是神话传说,《西游记》和《封神演义》更是看了一遍又一遍,每次只要翻看书,就会废寝忘食、沉醉其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神话故事更是其中的璀璨瑰宝,不仅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天马行空的想象,更展示出他们战天斗地的无畏品质。因此,我走上写作之路后,尝试着用颠覆的手法去写西游故事,去写我自己想象中的孙悟空,去诠释我对中国古代神话的理解,虽然引发了一些争议,但同时也得到不少西游迷的喜欢和认同。

但是,随着我对中国古代神话的挖掘越来越深,不可避免的发现这些神话人物的传说显得有些散乱混杂。例如中国的神话起源到底是从盘古开天地算起,还是从哪里算起?女娲是造人的始祖,而伏羲不过人间帝王,为何伏羲女娲又是兄妹,甚至有传说是他们兄妹一起创造了人类?玉皇大帝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的传说是光严妙乐国太子历劫而成,有说是姜子牙封神时口误所定,还有说玉皇大帝本是一个叫张百忍的山大王,只因心地仁慈,擅管理,被太白金星选去的……

正是因为中国的古代神话中充满了各种似是而非的东西,在过往的神话研究中,总有学者提出一种论调,认为中国的古代神话与西方神话相比差了不止一大截——比如希腊神话有着完整的传承体系,而中国的古代神话则都是断简残篇,甚至各种互相矛盾。甚至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神话不成体系、低人一等。

我对此是很不服气的。所谓的希腊神话能够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只不过是因为十九世纪的德国诗人施瓦布对希腊神话进行了编撰整理和改写创作,但是中国的神话研究,仍然停留在《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的阶段,对于远古乃至几千年前的神话故事并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整理。

直到网络文学兴盛之后,诸如洪荒流之类的题材开始崛起,对古代神话开始进入了一种自发的、无序的整理之中,这本该是一件好事,但是因为网络作家往往各自为战,彼此之间并没有一根清晰的线去追溯古代神话的源流,因此反而在短时间内也造成了更多纷乱繁杂的混乱。

所以,我想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自己的创作,将神话传说及神话人物联系在一起,追根溯源,为重塑古代神话体系这个庞大的宇宙添砖加瓦,贡献一些微不足道的力量。

我写西游和孙悟空的时候,在孙悟空和袁洪之间找到了许多共同点。比如他们都属猿猴,一个会八九玄功,一个会七十二变,八九不就是七十二吗?他们一个用的镔铁棍,一个用的金箍棒,不都属于棍棒吗?在西游故事里提到了梅山六怪跟了二郎神,只是梅山六怪成了梅山六圣,袁洪到哪里去了?孙悟空若真的只是一块补天石变出来的,为何他初到龙宫就跟大禹留下的定海神针有着惊人的默契?他战天斗地、豁出身家性命大闹天宫也要讨一个封号,仅仅是因为他桀骜不驯吗?所以孙悟空会不会有什么尚且不为人知的的曾经过往?孙悟空是补天石所化,共工和祝融大战后天塌地陷,为什么要用孙悟空去补天?被拿来补天的孙悟空,后来之所以反天、大闹天宫是不是就有了某种顺理成章?

带着这些思考,我从2021年的夏天,开始按照心中构建的世界来写这个融合了鸿蒙、洪荒、封神和西游的故事。我希望自己在重塑古代神话体系时,既能传承优秀古代神话中的精神,又能开创出新的时代精神。既能呈现史诗般的神话世界,又能通过神话折射出现实世界普通人的青春、梦想、斗争、爱情、生活和命运……

责编:周听听

来源:湖南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