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湖湘自然历丨生命“多”精彩⑫“君子”居然有这么多副面孔
新湖南 • 湖湘自然历
2022-05-29 08:13:20
首页头条收录



2022年5月29日 星期日 小满第9日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大文豪苏轼真该来湖南长住,毕竟三湘四水随处可见竹子。时至今日,全省竹林面积超过121.68公顷,居全国第二位。



在益阳市高新区北峰山,有一片不一般的竹林,入夏正是繁茂时,万竿如束翠沉沉。但仔细看,会发现这片竹林十分“奇怪”。

林中竹子外形、色彩并不常见,很多竹子甚至从未见过。比如

有竹节上长着勾刺且秆呈方形的竹子、竹节浓缩肿胀的竹子、秆形龟背状的竹子、短小如灌木却鼓胀如佛肚的竹子、竹秆黄色分布绿色条纹的竹子等……




这的确不是普通竹林,是益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花了46年,建设的竹类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这里集中保存了从全国各地收集到的300多种竹子,其中不凡罕见、珍贵的竹木品种。

湖南作为竹木大省,自然分布以用材竹木为主,优异、特殊的观赏品竹类资源较少。1982年,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桃江县一片山野常见南竹林中,偶然发现两株“变形”的竹子,它们矮小精致、竹节处如金元宝似的鼓出。研究人员意识到,这是南竹自然发生了罕见的基因突变,于是赶紧将两株怪异的竹子整体挖出,进行种质资源保存,并将其命名为“元宝竹”。



此后,经过40年科研攻关,元宝竹实现了性状稳定遗传,可在北京以南各地驯化培植作为观赏价值极高的新型观赏竹。

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益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几代科研人员寻遍高山大川、竹木种源基地,累计收集保存29属319种竹类种质资源。

依托这一种质资源库,我省在竹木选种育优、创新新品种等方面获得丰硕科研成果。包括提高了湘妃竹植株胸径,成倍提升其经济价值;培育出新品种实心寒竹,解决竹木不耐雪压难题。

这些新科研成果,为中国竹木产业提供了利用价值高、经济效益好、生态益处明显的诸多优良新品,对于已形成1500多个竹产业加工体系的湖南来说,重要作用更是不言而喻。

【小名片】

竹类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位于益阳市高新区北峰山国有林场内,总面积405亩。从1975年开始,已收集和保存竹类种质资源共29属319种,占全国竹种的51%。2009年6月,被科技部林木(含竹藤花卉)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项目组正式授为“竹类种质资源保存库”。

1975年以来,依托该资源库,我省共荣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3项、获省部级成果奖5项,获地市级科技成果奖27项。

文/彭雅惠 图/肖志宏 设计/曹舒琴  智库/薛萍 肖志宏 综合协调/张慧 统筹/周月桂 特别支持/湖南省林业局


作者:彭雅惠,曹舒琴

责编:胡盼盼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