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杨玉菡 通讯员 钟祖彪
3月15日,中联重科沅江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水稻播种间里,一台全自动流水线育秧播种机正在平稳运转,工人们忙着递送秧盘,播种机自动在秧盘里添加育秧基质和早稻种子。
“只需在操作屏上输入相应数字,这台机器就可以实现精量播种,既节省了种子,还大大提高了种子的成活率。”中联智慧农业益阳地区负责人莫磊向记者介绍,这台精量播种机,仅2天就制成秧盘近3万个,效率远超传统播种法。说着,莫磊端起一个秧盘给记者看,只见秧苗芽尖四个聚成一撮,整齐排列,绿意盎然。
中联重科沅江智慧农业示范基地位于沅江市草尾镇上码头村。记者随莫磊来到示范基地田间。莫磊指着一片稻田说,“我们的秧盘将放在这里育秧。”此时,一台无人机在稻田上空盘旋。莫磊告诉记者,那是多光谱无人机,正在对田块肥力分布情况开展数据采集。
“多光谱无人机还可以监测作物长势、测报病虫害情况。相关数据上传后,后台会通过算法分析、建立模型,为施肥、灭虫、除草等提供科学决策。”莫磊点开手机上一款名叫“中联智农云”的APP,“呐,数据分析结果都呈现在这个上。你看,地块情况、农事计划、天气预报、病害预警、产量预测、农资采购等信息一目了然。”
莫磊介绍,去年10月,正是晚稻将要成熟的时候,按惯例要打一次稻飞虱防治药剂。但根据田间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显示,基地田块未达到防治标准。于是,工作人员未开展施药作业。结果到了收获期,水稻长势很好,颗粒饱满,着色金黄,整体质量优于周边农户种植的同品种水稻。
2021年3月,中联重科和沅江市政府在上码头村联合打造湖南省首家智慧农业示范基地----中联重科沅江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旨在建成省内智慧化程度最高的农业生产基地。基地建设分三步走:首先实施中联重科智慧农业技术本土化落地,建设数字大米科研基地,量身打造数字化种植水稻的标准体系,生产高端大米;再建立大数据驱动的数字农业指挥调度中心,实现水稻生产“增产降本、节肥减药、品质提升、全程追溯”;然后面向沅江全市80万亩耕地进行全域数字农业推广及数字大米品牌营销,赋能农民增收致富。
目前,该基地已实现中联智慧农业技术本土化落地,基本完成“中联智农云”搭建,正在建设数字大米的科研基地。
“中联智农云”可实现与多光谱无人机、无人抛秧机、无人旋耕机、无人收割机等智慧农机的连接,以及与卫星遥感、自动虫情报警灯、气象站、水位仪、土壤仪等数字化硬件设备的连接。用上这款APP,可远程遥控农机设备,根据有关数据,开展精准的田间作业。莫磊笑着说,用上这款APP,“小白”都能种好田。
去年,中联重科沅江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晚稻亩产干谷约540公斤,与周边农户田块对比增产7%至11%,肥料用量减少13%。
责编:邢玲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