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蔡测海:低调的高级
新湖南 • 综合
2022-01-06 14:28:00

/蔡测海

在我识王平之前,何立伟,残雪他们早就认识他了。一定还有一些人认识王平,但我不认识那些人。我认识王平,是因为周实还是何立伟,还是因为王平在《湖南文学》发表了一篇小说?几十年过去,怎么认识的王平,记不清。但认识王平这个人,一定不是因为某一件大事。王平后来发表过一些好小说,这在湖南也不算个事。那时,湖南作家写得少,获奖多。湖南作家一发表作品,就有些动静,摘取全国各大文学奖,还发起了寻根文学思潮。那时,沈从文、丁玲在世,海峡那边还有洛夫、琼瑶、龙应台。已故的周立波,影响力还在。这些文学人物,也不会有人认为自己多了不起,因为湖南出的大人物多。读书的人,一开始就明白大浪淘沙的道理。

我从三户人家的小山村,一路曲折,来到长沙,无处不惶恐。湘江比故乡的山溪宽,省城人多。马路碰到一个干部,官比县长大;碰见一个大学生,学问比小学老师大。我最大的愿望,是要游过湘江,再就是找几个好伴。我从桔子洲游过一回湘江,故乡小河里学会的狗刨,也找到了几个好伴。王平就是一个好伴,三好朋友。王平夫妇还教我学会麻将。他自从教会我打麻将,就一直处于下风,十有八九是输,每次凶狠地输给我三两百块钱,还笑嘻嘻地说下回再战。他牌艺几十年无半点长进,这样的牌友,是我所遇第一奇人。这是第一好。第二好,他是个好杠友,一张笑脸后边,埋伏了无边无际的固执。无论什么话题,他不杠则已,一杠惊人,把局面从一团和气搞得面红耳赤。到凌晨四五点钟,他再发微信解释:天下大道理,都是杠出来的。再有一好,就是他的车技。一次,约上何立伟、彭见明,一行四人,王平开车,去八景峒看韩少功。已到八景峒水库大堤,离少功山居十分钟路程,王平偏生把车开上一座山,再穿茅草路,在没有路的地方开出一条路来,迟一个钟头到少功家。王平很得意,说这样的路,也只我会开。何立伟认为王平还有一好,就是好慢。王平在电话里说来了来了,他可能还在十公里外系鞋带。

要再说王平的好,就是他的新书《倒脱靴故事》,和他的那些好一起好。好得有性格,好得有品位,好得有时间的陈迹,有年代感,又试图逃离年代感。潜入时间的巷子,显出光影样子,时间斑驳,文字灼灼,把大城小巷,做出低调的高级。

有一天,王平对我讲,他要出一本书。那口气,像他说淘到一只长沙窑器或淘到一样老物件,淡然而欢喜。他先前对我说过,要写一本《一个人的人文地理》这样一本书,我说好。这本书几年也不见有。我想王平还在十公里外系鞋带,要慢慢等。又等了些时候,他电话那头说,快出书了,我想,这回他的鞋带总算系好了。他说要出一本小说或散文集。我问不是两本?他说一本,叫《倒脱靴故事》。这书名,和《一个人的人文地理》近似,只是不如《一个人的人文地理》奢华,倒脱靴巷是他的城南旧居,我在他家吃饭打牌,只当那是一处普通老巷子。这里的故事是他的。我的故事在别处。

要出书,也不能太随便,要有仪式感。他花了走一千里路的功夫,自己制作封面,刻写了书名。这封面也是好故事。他约钟叔河、韩少功、何立伟、残雪写推荐语。也约我写几句话。他约我,是为了让这本书显得低调。这本书的责编是周爱华,一位写得少却写得高级的编辑朋友。待书出来,摄影家彭丹与开诚制作了倒脱靴巷小视频。著名画家贺大田先前画过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宣传画、徽标,居然也舍得替这个小视频画了些随性的漫画。几个长沙朋友,为一本书,在长沙南城的倒脱靴巷做了一桌家常便饭,也低调,也高级,僻静处,自有况味。

《倒脱靴故事》出版前,我便读过其中若干篇,与王平也有几次私下交流。朋友文章,互为欣赏,无需夸饰,读来舒服就好。与王平有同好,爱收藏些老物件,岁月包浆,有贼光不可取。家底厚薄,有藏为富足。我赠他化石砚,他赠我旧木雕。渔家酒家,时可共享。我最喜欢书中的岁月之酿,偏爱《一粒米有多重》。衣食之温饱,一生之痛爱。一粒米,一根面条,添为富足,缺为馈乏,不掠人之食,不剥人之衣,方为人。若又望粒米成盛饭,观一烛得其暖,更甚为人。一粒米有多重?重在达观,重在内敛。

王平随意,也不着意为文。人间事,无论如何有意为之,也终归自然结局。友谊也好,功名也罢,莫不如此。一粒米的重量而已。

王平写得不多,不是精雕精刻,是淡然随性。他做工人,是好工匠。与周实做《书屋》杂志,一手好编辑活。他与周实,编辑活做得高级。不单是高级编辑,内心潜伏了家世、阅历这些个人史。有故事的人讲故事才不浅薄。有故事人的讲故事才高级。丰富的人生,才有好味道。一条叫倒脱靴的小巷,取人间万象,人生况味,时间是一道光,照前人后人。

王平的《倒脱靴故事》,是时间之书,也是宁静之书。如古城长沙,悠远而宁静。王平是没有多大写作野心的人,无故作惊人之态,亦无惊人之语。要找出一个大好处,则是个慢慢道来,是叫一种慢叙事。虚构了写实,合而为用,自成一体。

这未必不是一种好章法。

责编:刘琼

来源:湖南省作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