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创作谈 ▏张雄文《用汗水拥抱黎明》
新湖南 • 综合
2021-11-01 19:47:12

文/张雄文

三年前春月的某个午后,我驱车翻越陡峻的南岳西岭,正在顶峰一方平地的袅袅云雾间歇口气时,接到了怀化某友人的电话。寒暄后,他说到正题:陈总请你方便时来雪峰山走走。他口中的陈总,即声名渐起的陈黎明,雪峰山旅游与旅游扶贫模式的“始作俑者”。

我与陈黎明并不相识,但他的弟弟陈晓明算是我的“铁粉”。我新浪博客、凤凰网专栏及书籍中几乎每一篇关于怀化籍开国大将粟裕的文字,陈晓明都能如数家珍,还曾顶着炎炎烈日驱车八百余里,带着我的几部书专程赶到我所居的城市相见。我们就着粟裕的话题上天入地海聊,不知漫天晚霞之已坠。

也是这一回,陈晓明说到了兄长陈黎明和雪峰山的旅游开发与扶贫。他说,曾是正面战场最后一次会战——湘西会战的战场雪峰山,准备建一座上规模的抗日纪念园,以纪念13年抗战中所有浴血疆场的中国将士们,其中包括粟裕。他说已向兄长推荐了我,期望我能提供一些帮助。

抗日纪念园因种种缘故,最终未能建起来,但雪峰山旅游开发未曾丝毫停下它的昂首阔步,旅游扶贫模式也响亮与红火起来。我还未上过雪峰山,但神往之意如湘江边的春草日渐葳蕤、蔓芜。接到友人的电话,我便顺理成章得遂所愿,有了之后一年一次,一次七八天的雪峰山之行。

雪峰山带给我的巨大震撼,不只是锁在深闺已久的峨峨峰峦与淳朴民风,还有陈黎明和他带领的一群创业者以旅游开发进行扶贫攻坚,使山区贫困百姓奔赴小康的传奇故事与艰辛历程。

雪峰山深处云封雾锁的溆浦,是当年屈原踽踽独行的流放之地,也是贺龙、萧克的红二、六军团长征中转战、暂驻之所。因锁在重山深壑间,过去的溆浦多半乡村封闭而贫困——2012年3月被列入“国家连片特困地区”,2016年10月被《湖南日报》公布为省级贫困县。我行走山山岭岭的村寨,每个山民回顾过去岁月时难免骤然色变;对眼下因旅游开发而渐渐丰饶的日子,脸上溢满了云蒸霞蔚般的喜气。

某个晚风敲出雪峰山上阵阵松涛的时刻,我心内蓦地一动,有了写作一部雪峰山旅游扶贫模式纪实的冲动。

于是,我便开始了有目的的采访,眼前也渐渐展开了一幕幕生动画卷:在溆浦县委县政府的引导、支持下,“甘当一辈子的冲锋战士”、曾经做过文学梦的老退伍军人陈黎明与他的团队,多年来在屈原当年流放之地苦苦挖掘文化内涵和旅游资源,围绕“文化先行、农民受益、后发赶超”三大战略,呕心沥血进行旅游开发,将深度贫困的山区乡村——山背、阳雀坡、穿岩山等地打造为3A级或4A级景区,从而达到旅游扶贫的目的;雪峰山区22个村10万农民也因景区的从无到有,到红红火火,在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与员工招聘、资源入股、金融贷款、产业扶持、产品加工、农业合作社建设等方面持续受益,逐步甩掉了贫困的帽子,走上了小康之路。

我也结识了一帮憨厚、勤勉和真诚的山民朋友,多曾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他们在政府与旅游公司帮扶下,用山区人的执着与汗水辛勤脱贫。譬如素朴忠厚,因开办民宿而日子红火的花瑶村民杨庭洪;工作勤勉、热情待客的景区舀茶妹舒一珊;与过去相比有着截然不同的精神面貌,脚板受伤也瞒着不说的陈姓环卫人员;技艺高超、领着姐妹们集体脱贫的花瑶挑花技艺传承人之一刘店妹;从千里外的打工地返回山区开办民宿致富,破天荒娶了个城里姑娘的打工者贺方礼……

日子一久,雪峰山众多精彩的原生态文化也揭开了神秘的面纱,纷纷呈现在我眼前:向警予早期闹革命、红军长征途径此地闹红的红色文化、雪峰山会战中打败凶蛮日寇的抗日文化、从秦二世时开始到唐宋已基本开垦的高山梯田稻作文化、60多座宗祠保存完好的宗祠文化、有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挑花技艺的花瑶文化。此外,溆浦雪峰山区还有古村落、古书院、古桥、古庙、古亭、古牌坊、古驿道、古井、古树、古塔,加上古祠堂和古战场等十二古。这些为旅游开发提供了丰富元素的文化,令我如翻览一部远古深邃的奇书,时常深深讶异而感喟。自然,它们也成为了我浓浓着墨的重点之一。

笔下的书稿虽已完成了最后一行字句,但雪峰山深处的景点地还在日新月异地持续打造,并已超出溆浦一个县,蔓延到了隔壁隆回县的雪峰山区,更多人将从中获得丰厚的收益。我深信,雪峰山的灿烂前景已如黎明前的曙光,熠熠然出现在了眼前!

原载上海《青年报》2021年7月21日

责编:刘琼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