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作品欣赏 ▏张觅:斜倚熏笼香气微
新湖南 • 综合
2021-11-03 12:03:47

熏笼是个无比柔暖的词。古代深秋严冬时,屋外萧瑟清寒,但贵族少女的闺房之中,却因这熏笼而沐了满屋子的馨香。少女因温暖惬意而两颊如霞光融融,然后绽开春水梨花一般极娇俏甜美的笑靥。

薰笼亦作“燻笼”,是覆盖于火炉的穹形圆笼。古代用它来烘烤和取暖,也可以用来熏香、熏衣、熏被。熏时,便把衣物摊开,放在熏笼之上以受香。熏笼里可点燃香丸,香丸极缓慢地燃烧着,香气于是便一点点地浸透衣裳。

所以,熏衣最是消耗时光。熏衣之时,真是让时光也慢走了,说不尽的典雅幽静。熏毕,把衣服叠好收入衣柜放一宿,第二天再穿用,衣上的香气就可以保持好几天。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生活中就有了熏笼的影子。这一温静柔美的习惯延续到了汉代。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墓里,就曾出土大小竹熏笼各一。三国魏晋时期,熏笼熏衣之风更盛,熏笼除了竹编、铜制,也多用陶瓷制造的,如青釉薰笼。当时有青釉瓷花熏篮,也是熏笼的变种,形似花篮,周身有孔,只是熏香用的不是香丸,而是花草。把花草放在篮内,衣被置于篮上,花草的清香便浸入了衣物之中。

在唐代,熏笼更是大为盛行。许多唐代诗词中都有提到熏笼。王昌龄 《长信秋词》之一有:“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孟浩然 《寒夜》诗:“夜久灯花落,薰笼香气微。”白居易《宫词》诗: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这些诗词中写到的熏笼所散发的,都是惆怅而又温暖的香气,犹如女子缠绵悱恻的绵长心事。明末画家陈洪绶绘有一幅《斜倚熏笼图》,便是取白居易诗“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之义,画面也是古雅温静。

唐代元稹写有一首《白衣裳》:“藕丝衫子柳花裙,空著沉香慢火熏。”梳妆已毕,侍女为美人奉上美丽的藕丝衫子柳花裙。这些衣裙都已经平展在熏笼上,经过了长久的熏香。虽然诗中没有提到熏笼,但熏笼却已呼之欲出。

南唐李煜的《谢新恩》中有:“樱花落尽阶前月, 象床愁倚薰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樱花落尽,徒留一地冷香,台阶前尽是一片白月光。月光淡淡照在象牙床上,也照在斜倚薰笼独自忧愁的女子身上。那薰笼中的暖香,也暂时温暖了一下这寂寞等待着的女子芳心。宋代词人晏殊《浣溪沙》中有句 “水沈香冷懒熏衣”,这句词极优美娴静,仿佛能看到慵懒美貌的贵族女子在已经静静散去的熏笼沉香之中缓缓起身,衣上仍然熏染了沉香气味。

明代小说《金瓶梅》中也出现了熏笼,在制作上往往更为精致一些。但熏笼的烤火功能也并未被忽略,古人冬日里在熏笼上罩上一床薄被子,把双手放在被子下取暖,又香又暖,自是再舒服惬意不过。《红楼梦》第五十一回里说:“晴雯麝月皆卸罢残汝,脱换过裙袄。晴雯只在熏笼上围坐。” 麝月又说:“咱们那熏笼上暖和,比不得那屋里炕冷。”睡下之时,“晴雯自在熏笼上”。熏笼里放的,大概也是梦甜香这样的熏香吧。

冬日里有这样温暖芬芳的熏笼在,古人便一梦香沉。在西安旅游时,于博物馆里,我就曾看到过一种精巧别致的小熏笼,像是贵族小少女的一个小玩具或者小饰品。这种小薰笼又叫 “香球”,用于芳香被褥,通常为金属制作的镂空圆球,是一种设计极其精巧的微型熏笼。遥想古人生活中种种优雅裕静,不由得心旌摇曳。

责编:刘琼

来源:湖南省作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