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湘‘约’我的村”益阳篇|安化县江南镇黄石村:村民入股集体经济,“摘穷帽”齐奔富
新湖南 • 社区播报
2021-10-11 10:57:18

金鹰报·新湖南社区频道记者 谭好 任琼瑨 见习记者 梁原 通讯员 刘泽国 视频 李重谦

高山之上,云雾之中,千亩有机茶园郁郁葱葱;思贤溪畔,荷花池里,荷叶田田花开正艳;休闲农庄,风雨桥上,游人络绎不绝、人人眉开眼笑……走进益阳市安化县江南镇黄石村,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仿若被精心打理过,在秋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洁净而纯朴。

周末,趁着天气晴好,家住安化县城的市民李先生终于有时间带上老人和小孩来一趟短途自驾游。“经常看到朋友圈里有人晒这个网红打卡点,早就想过来玩了。”看着女儿在葡萄园里玩得不亦乐乎,李先生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笑道,“从县城开车过来只需要半个小时,就能在这样的美丽乡村中品美食、赏美景,心情无比愉悦。”

作为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湖南省休闲美丽乡村,黄石村近年来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引下,大力推动茶旅文一体化发展产业道路,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曾经的贫困村自2017年年底成功脱贫摘帽后,迎来了美丽蝶变,吸引不少像李先生这样的本地及周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生态有机茶园、四季采摘园、垂钓漂流等特色旅游景点已然成为益阳市民体验田园风光的热门地标。

被碧水青山环绕的黄石村整洁干净,风景迷人。

这样的变化,对于黄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勇平而言,看在眼里,喜在脸上,甜在心里。黄勇平告诉记者,黄石村山多地少,曾是省级贫困村,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耕作农田和外出打工,2014年人均年收入仅2200元。“当时我们村真是穷得叮当响,不仅全是烂泥路,而且还不通水电。村民思想落后,喜欢打牌,卫生意识相对淡薄,房前屋后杂草丛生,除了老人和小孩,根本没人愿意留在村里。”忆起村子过去的旧貌,黄勇平微微皱起了眉头。

2015年,省委统战部派出工作队来到黄石村驻村帮扶,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工作队通过调研,发现村里有大量土地闲置,且茶园零散,于是为村里的发展规划了新的“战略”:决定从原来零散的耕作转向规模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当地传统产业——种茶。并组织村民成立了安化县黄石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110多户村民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成为村集体经济的股东。

目前,该合作社有600亩有机茶园基地、280亩果园蔬菜基地、110亩荷花鱼池,并开工建设了3000平方米的体验加工型茶厂。不仅解决了村上1500亩土地抛荒的问题,还解决了村里200余人的就业问题。以土地入股合作社的2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每股分红1000元。2020年,合作社共发放务工工资及土地流转费共计220万元。

黄石村还支持引导村民大力发展畜牧业,成立黄石生态土花猪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村民与合作社签下种养合同。此外,村外企业来村建厂开茶园,村集体办产业,租金也成为村民的收入来源之一,最多的一户每年能有4万余元的收入。

“勤致富,俭持家。”在风雨桥两侧的宣传展板上,黄勇平指着展板上“三字经”形式的村规民约向记者介绍,2017年该村开始着手制订村规民约,结合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融入社会公德、产业发展等元素,几经修改和完善,最终成了全村百姓日常生活和行为规范的公开准则。

把“勤劳致富”写入村规民约中,就是希望在潜移默化中让村民将村规民约入脑入心,积极引导大家靠自己双手过上好日子。

收入增加了,村里也有了资金来改善落后的基础设施。22公里泥路硬化成水泥路,通向各家各户;自南向北穿村而过的资江一级支流思贤溪清淤,3公里的浅滩成清溪;200余盏太阳能路灯照亮着25个村民小组、2399名村民回家的路;还有电网升级,建安全饮水工程,村民用电用水难的日子一去不返。与此同时,村上还购置一批垃圾桶,村内设置垃圾回收站,确保每家每户的垃圾能及时清除。

“尊国法,守村规;公共财,不可毁。”随着村里产业兴起、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黄石村从原来“穷乱差”变身“靓美新”,以往打牌、赌博的现象不复存在,村民也通过村规民约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共同为村里建设发展出力。如今的黄石村,不仅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干净整洁,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也明显提高。村民不仅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享受天伦之乐,在外务工的村民也纷纷返乡发展,村民从以前的“站在一旁看”成为现在的“聚到一起干”,致富奔小康的路子越走越宽。

“溪水清了,道路宽敞了,环境美了,产业发展了,乡亲们都爱笑了,日子也美了!”谈及村规民约的好处,看着村里日新月异的变化,今年71岁的村民黄成团直言现在的村子越来越宜居。

产业有规划,村子有变化,村集体经济的钱袋子越来越厚实,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村支两委对黄石村的发展有着明确的产业规划。

黄石村高山茶园郁郁葱葱。

面对茶业市场的变化,村里决定从以茶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向“茶业+旅游”的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田园综合体。2019年合作社建设欢乐田野休闲农庄,从乡村农耕文化出发,融入科普教育、娱乐休闲、餐饮民宿等,还开发了彩虹滑道、网红桥、水上乐园等旅游娱乐项目。

“入股了合作社的村民,都有分红。”黄勇平看着休闲农庄纷沓而至的游客,眼角带笑:“从2020年5月开始到现在,我们累计接待游客16万余人次,有效增加了周边村民的收入,也带动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我村2020年人均增收2000元,村民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黄石村以‘三字经’的形式,推出了精简版的村规民约,便于传播记忆。同时该村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改变了以往村庄人心散、资源散、组织散的局面,在全村范围内形成守望相助、崇德向善的乡风文明,真正做到了‘精神振兴’,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开展。”安化县江南镇人大主席唐福桥看着如今热闹无比的美丽乡村,对该村带领村民集体致富奔小康充满信心。


记者手记

“智慧乡村”,便民又利民

“通过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我们可以及时有效监控到村里的主干道、村环境以及治安实时情况,还能对村上的重点人员进行一体化的管控、心理疏导和干预。”在黄石村村民服务中心大厅里,黄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勇平对着墙上的巨大电子显示屏,边演示边向记者介绍。

在管理平台上,记者看到了该村11名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的名单列表,这些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管控随访记录等,通过平台系统一目了然。“除了重点人员的管控,我们按照一户一档原则建立的道德档案也纳入平台系统,只要一登录平台,很快就能了解到每家每户的道德档案积分情况,比以前纸质档效率高多了。”黄勇平笑了笑。

为加强“智慧乡村”建设,今年,黄石村新建和吸纳“社会面”视频监控54个,基本实现村级重点区域、重要路段全覆盖。与此同时,村上还为116户村民安装了监控,村民通过手机软件,无论走到哪里,打开网络就能随时看到家里的情况。有了“电子眼”,既可以看家,还可以通过接入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为村民提供村务信息、志愿活动等服务,让全村乡村治理、公共服务能力大大增强。


学习新语

黄石村通过基层治理模式真正带动了村上产业发展和各项事业的进步,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村级管理,以村规民约和道德档案为抓手,树立了集体荣辱观,改变了以往村级人心散、资源散、组织散的格局。现在我们村集体经济发展良好,村民特别是贫困户的年均收入都在稳步增加!

——黄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勇平

一审 梁原

二审 任琼瑨

三审 戴志杰

责编:梁原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