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湘‘约’我的村”益阳篇|赫山区会龙山街道龙山港社区:“两约”成基层治理抓手,“局外人”变身“当家人”
新湖南 • 社区播报
2021-10-13 14:06:41

金鹰报·新湖南社区频道见习记者 梁原 记者 任琼瑨 谭好 视频 李重谦

益阳市赫山区会龙山街道龙山港社区门前有一条长长的斜坡,如果不是“老司机”熟练地一脚油门轰到底,对于第一次来拜访的陌生人来说,着实有些发怵。站在社区门口,右手边的鳊鱼山青色幽幽,极目远眺,资水河上船只繁忙,依山傍水好风光。

龙山港社区是益阳市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辖非物管小区5个,常住人口2110户,3530人。随着原氮肥厂、化肥厂等企业退出历史舞台,保留下来的职工宿舍因年代久远,“麻纱事”层出不穷,社区工作人员为此喊哑了嗓子,跑酸了腿。

在此工作20多年的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张跃感触很深:“2000年我刚来这里时,别说是马路,甚至连一条像样的小路都没有。处处断头路,杂草丛生寸步难行。”当时,修建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老房子摇摇欲坠,社区基础设施破烂不堪,治理难度可想而知。

没有天然气?装!没有下水道?挖!屋顶老漏水?改!水电算总表?分!

从断头羊肠小道到宽敞的柏油路,从烧柴火到烧煤球、再到如今的天然气,龙山港社区一步一个脚印,克服“先天不足”,硬是靠着一股霸得蛮的犟劲儿为居民创造出更便利的生活条件。

然而,基层治理不能仅靠社区“单打独斗”,如何让居民从基层治理的“局外人”变身“当家人”,更好地形成多方合力,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早在2010年,龙山港社区就已探索制订居民公约,为全体居民提供自我约束的行为规范,并根据实际发展情况不断进行修订,从原来的三字经到如今的顺口溜,张跃说,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居民心中早有一杆秤。

氮肥厂小区改造前后对比。

“高窗勿抛物 公地莫侵占”,原氮肥厂小区私搭乱建现象突出,不少居民甚至在路边横七竖八地砌起一座座“小房子”,作为厨房、卧室、棋牌室、车库等,用途五花八门。最严重的地方车辆无法通行,给消防安全造成很大压力。龙山港社区先是通过宣传居民公约转变居民思想,再将居民聚在一起开会,就老旧小区改造各抒己见,群策群力,最终,氮肥厂小区27个杂屋、棚亭仅花了1个月时间全部无偿拆除,且全由居民自行处理。“没想到我们这个老小区还能有这样的变化!”道路通畅,笑容重新爬回居民的脸上。

氮肥厂小区改造前后对比。

“公益争积极 垃圾类分箱”,在龙山港社区,公益活动与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居民的生活习惯。2019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让张跃心生焦虑。早上6时,她匆匆赶往社区,焦急地思考着该如何分配任务,铲除冰雪方便居民出行时,越往里走,她越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冲水、除冰、铲雪,社区5支志愿队的队员身着醒目的红色马甲,分工协作,在天还没亮时就已经热火朝天地铲出了干净的马路。5条“红色长龙”如暖流般流淌在社区大小角落,红色的温暖与感动更是流进了张跃的心里。

“他们把社区内的道路全部铲通,又一路铲到主干道,还跟我说不能耽误大家上班、上学。” 如电影一般的情节,挺身而出的却是无数个平凡人,张跃每一次回忆那副场景都会热泪盈眶。到了晚上,雪依旧未停,一网格长游卫平又主动扛起铁铲出门,他呼出一口白气,只说了一句:“得抓紧,冻起来不好铲,别耽误明天要上班的人。”

居民公约的实施帮助居民实现从“靠社区管”到自己管理自己的转变。

赫山区保障性小区人口流动大,每年的租金便由楼栋长收齐上交;社区志愿巡逻队走街串巷,365天“不打烊”;疫情期间,社区一网格第一时间实行24小时值班制,轮流守牢安全防线,专人采购、专人发放物资、专人对接社区,一切井井有条。在党建引领下,居民积极参与基层自治成为龙山港社区居民集体的自豪。

“我在龙山港社区居住了40多年,以前的社区灰尘满天飞,垃圾遍地倒。现在居住条件好了,基础设施也好了,居民公约实施后,邻里之间也更加和谐了。”居民何建华感慨道。社区提供场地为居民开办二胡班等,逢年过节还举办各类文艺活动,丰富的文娱生活让退休后的她直言,不出社区也能将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我们龙山港社区自居民公约制定以来,做到了人人参与、人人自觉遵守、人人相互监督,使居民由‘靠社区管’转向了‘居民自治’,形成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的自治管理模式,赢得了居民的一致称赞。”龙山港社区居民,哪怕是学生,都积极参与居民自治,“学生放寒暑假后,都会来社区报到,自觉担任各种政策、法规以及‘居民公约’的义务宣传员。“从社区普通工作人员到“小巷总理”,张跃用21年时间亲眼见证了龙山港社区的飞跃。

“近年来,赫山区通过宣传引导、规范程序、完善机制,使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的制定更加贴合当地的民情民意,在基层治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赫山区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绮云很是自豪,“目前,赫山区207个村(社区)已按要求完成‘两约’制订修订工作,全区社会治理更加井然有序,特别是在移风易俗方面成效明显,让禁止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等内容成为广大群众普遍接受的行为准则。制好“两约”、融好“两约”、评好“两约”,赫山区逐步走出了一条以“两约”为抓手的基层治理新路子,实现了法治、德治和自治的深层融合。




记者手记

红色龙山港幸福新家园

龙山港社区红色资源丰富,红色基地怀念馆、青少年教育馆、人防工程教育馆等场所已迎来不少单位和学校参观学习,居民志愿者也会主动前去打扫卫生、维持秩序等,身体力行让红色教育代代传承。

讲奉献不谈条件,做志愿不图回报,龙山港社区的“红旗帜、红哨子、红袖章、红马甲”为居民织就一张幸福网,让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得到空前增强。

“红色龙山港,幸福新家园”口口相传,龙山港社区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新方式、新机制,打通服务居民“最后一米”,让社区管理与服务更精准高效。




学习新语

龙山港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和群众主体,有效整合各类资源,不断探索社会治理新方法、新路径,创新“四红五民”工作法,积极引导居民参与基层自治,通过居民公约的制定和共同践行,切实解决了一大批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使居民由“靠社区管”转向了“民主自治”,同时组建“七色之光”7支志愿服务队,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共同打造幸福和谐的社区氛围,不仅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更提升了辖区居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率。

——龙山港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 张跃

一审 李祯媛

二审 任琼瑨

三审 王展

责编:梁原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