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名家访谈丨谢子龙:兼容并蓄持续发展
新湖南 • 综合
2021-08-03 14:15:32

中国摄影报记者 高洁慧

关于影像艺术馆的定位和发展,以及国内外摄影艺术的发展趋势等话题,本报记者在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开馆之际,就其定位和其计划中的影像研究、推广及收藏等话题,尤其是其运营管理等方面内容,采访了该影像艺术馆创始人、馆长谢子龙。

中国摄影报:对艺术馆的定位和发展,您肯定有一个比较成熟的规划,能否跟大家分享一下?

谢子龙:在做影像艺术馆之前,我们征集了很多国内外做的展馆设计稿,我都不满意。无意中,我在日本看到几个清水混凝土的艺术馆,觉得特别好。设计师说,这样的展馆比一般的展馆成本要高四五倍。但我还是认定了要做清水混凝土的展馆,而且希望这座展馆能够成为长沙的地标性建筑,能够为摄影留下可圈可点的东西,这就值了。

我着重强调,摄影是光和影的艺术,一定要让光和影穿透到场馆里面去。比如,入口处有一个巨大的斜凹面设计,让人印象深刻。设计初衷来源于立体化的一束光,这束米透过如峡谷般的光影长廊,对应摄影作品……最终成为光和影的主场,观众站在任何角度都能看到独特的风景。

开馆前,我认为这是一栋可称之为经典的建筑,但仅仅是建筑艺术的精品,并不是摄影艺术精品。所以我更希望开馆后,邀请专家针对场馆的运营研讨,重新定位,庄重地探讨摄影学术上的事情,为影像艺术馆提供有分量的学术支撑,为它赋予内涵。我还会继续组织跟影像艺术有关联的理论家、评论家,让他们在这行业外来看这个馆未来的方向是什么,学术应该怎么定位,怎么提高它的学术价值等。

中国摄影报:从国内外艺术发展趋势来说,影像本身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媒介存在,很多跨界的艺术家都是用影像方式来创作的,艺术馆是否会纳入跨媒体的当代影像艺术的研究、推广、收藏等业务?

谢子龙:我认为影像艺术和摄影艺术既有一致性,又不可能一样。摄影是比较窄的一个范畴,它只涉及到平面的。但是,影像就不一样了,不仅是照片、平面的,还可以是动态的视频。可以兼容多媒体,甚至可以包罗一定形式的装置艺术、灯光艺术、视觉艺术等。

我觉得不要只去讲摄影,这是不对的。就像现在的摄影和过去理解的照相一样,过去大家更多的都说照相,仿佛按下快门般简单,慢慢觉得要雅致一点,就换成了摄影。我不说是雅致,至少说它正确的定义应该是影像视觉艺术。

中国摄影报:从学术层面,您希望艺术馆可以让摄影界观念打开,打造兼容并蓄的艺术场馆。在筹建过程中,您是不是也付出了很多的精力?有哪些细节方面的要求?

谢子龙:场馆的建设是最耗费精力的地方,我几乎只要有时间就会去工地。我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个地方,包括每一个细节,我都亲自把控,从创意到设计图纸,再到施工,还有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愉悦的事情。

中国摄影报:影像艺术馆是否会有计划地去做一些收藏?

谢子龙:目前,谢子龙影像艺术馆的收藏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有收藏价值的,能够载入世界影像史的照片,作为永久馆藏。比如,我以前在拍卖会拍到的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合影照片,这张照片创造了中国单幅照片拍卖价格最贵的纪录。展馆开馆时展出的菲利斯·比托那套世界上最早的北京影像,是世界级的馆藏作品,全部是蛋白影像。

另外一部分就是商业运营。基金会中的1.5亿元,就是专门用来做影像收藏和销售的。我相信有1.5个亿的体量足以把中国影像市场放大。摄影作品的价格是比较低的,比如一张照片要两三千元,会让人觉得太贵,但是某位画家的一张画作,按平方尺价格可以叫到很高。我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摄影人的艺术价值观念。说直白一点,就是让人们尊重摄影作品,尊重摄影艺术家,觉得摄影人的作品更值钱。

中国摄影报:未来对于摄影学术研究,是基于藏品为基础来拓展,还是会设定一些主题去做公益性的对接?

谢子龙:一块是围绕馆藏来进行学术研究;另一块,是围绕摄影行业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研究。比如,在全民读图时代,摄影的方向在哪里这样的话题。我们准备和有关高校合作设一个博士点,可能会招七八个人。在这里学习的学生可以去研究影像作品,研究成果,既是他的学术论文,又可作为馆藏品的学术阐释,逐步提升影像艺术馆的学术定位。

我一直在收集清末民初、红色系列的照片,我觉得是抢救性的收藏方式,跟中国影像有关的、跟中国有关的影像作品。上述提到的,菲利斯·比托的那组照片和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合影,都是能够记录中国历史的照片。有图有真相,照片记录历史,我努力收藏老照片,让今后更多的中国人能够看到中国曾经的样子,看到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是因为前面有人为这个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我一定要抢救性地收藏一些跟中国有关的影像作品,而清末民初是最能够说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

中国摄影报:是否可以这样理解,除了摄影本身的研究以外,影像艺术馆会把馆藏作为图像资料研究?

谢子龙:我肯定会以照片作为收藏的重点,但是也不排除照片以外的一些重要的文史资料。比如说关于日本投降的受降点湖南芷江的资料。因为我是湖南人,跟芷江受降相关的资料我只要看得到都会努力收藏,更要收集跟这一段历史相关的影像。在一次拍卖会上,我拍到了芷江受降时的影像18毫米的默片,这部片子是原版内容而不是拷贝,全世界仅此一套,我看了以后很震撼。我不会刻意地收集摄影以外的东西,但如果跟摄影有关我一定会要。

中国摄影报:影像艺术馆在面向公众和业界方面,还会有哪些拓展?

谢子龙:面向公众是我们艺术馆定位的一个方向。一方面我们要提高整个摄影人的意识;另外一方面要提高摄影人的经济基础,说直白一点,就是提升照片的价值;还有就是壮大摄影队伍,做一些教育培训工作。此外,我还是湖南省摄协培训中心的校长,还会做业余摄影的培训和教育。我希望摄影爱好者不仅仅把摄影当做爱好,在某些程度上也要作为自己的“专业”。

(原载于中国摄影报2018年2月2日第009版)

责编:刘琼

来源:湖南省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