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湘‘约’我的村”张家界篇|“两约”落地生根,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新湖南 • 社区播报
2021-05-04 12:03:38

金鹰报·新湖南社区频道记者 任琼瑨 谭好 见习记者 梁原 艾鹏飞

暮春时节,山花烂漫。

清晨7时,在桑植县马合口白族乡梭子丘村,59岁的甄华芝拿起扫帚把屋前屋后清扫的干干净净;中午12时,慈利县江垭镇官桥村村民杜芳银为95岁的老母亲做了一顿可口的饭菜;傍晚6时,武陵源区协合乡杨家坪村“屋场会”如期进行;晚上10时,传统古村落永定区王家坪镇石堰坪村的村民们早早进入了梦乡……

在张家界9653平方公里的群山褶皱里,这些普通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剪影是张家界高效有序开展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工作的生动写照。

自2019年6月24日湖南省民政厅等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的实施意见》以来,张家界市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市委组织部、政法委、市民政局等部门多次联合展开调研,并成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以下简称“两约”)工作领导小组,指导村(社区)探索制定或修订“两约”,让“两约”工作成为助推乡风文明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

目前,全市1016个村(社区)均制定(修订)了“两约”,并取得实质成效,村风民风正,村容村貌新。2020年,张家界市民政局荣获“全省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工作先进单位。”

“规”言“约”语展民意之美

走进永定区西溪坪街道彭家巷社区时代港湾小区,车辆停放井然有序、中心花园姹紫嫣红、路面平整干净……几年前这里曾是个远近闻名的“问题小区”。

业主罗女士抱着孩子在小区散步,看到垃圾桶外有个烟头,她弯腰捡起放进垃圾桶。“美好的居住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爱护,以前这里连个路灯都没有,垃圾随意堆放,没人管。社区代管后,小区成了花园。环境好了,大家都会自觉维护。”罗女士笑靥如花,有了居民公约后,“问题小区”变身“温馨家园”, 邻里矛盾减少了,关系也比以前更和睦了。

村民(居民)自觉规范行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规”出了新气象、“约”出了新风尚。

“自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工作实施以来,大家的态度也从一开始的怀疑、观望,到现在的自觉遵守和积极拥护,成效是十分明显的。”张家界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登胜说,该市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之所以入民心,主要做到了从‘小切口’入手,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群众最懂得农村环境要怎么整治,最清楚村风民俗有哪些。”杨登胜介绍,为了保证“两约”接地气、顺民心,张家界市在开展“两约”制定(修订)工作中,立足实际、规范有效、依法依规,最大限度地让群众全过程参与制定(修订)“两约”,“不切实际、群众不满意的,坚决剔除在外,确保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制定(修订)群众说了算!”

4月底的武陵源区协合乡杨家坪村一步一景,村口小河边河流葱郁、水车悠悠,青砖黛瓦整齐划一。芳草萋萋间的乡村道路,找不到一个垃圾桶,竟也看不到一片纸屑。

夜幕降临,近百名村民很有默契地汇合在一起,一圈木凳子,干群面对面,聊着民风家风,谈着惠民政策,有说有笑……这是武陵源区协合乡杨家坪村村里每月一次的“屋场会”。“我们村的村规民约就是靠开‘屋场会’制定出来的,每个村民都参与了。”杨家坪村90后党支部书记李军说,以前村民对于村委会工作的参与度太低。村规民约制定时,切实了解掌握了村民的“急难愁盼”,再将其融入村规民约,工作做到了村民的心坎上。

“两约”光是制定好还不行,必须要让群众广泛知晓、充分了解,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杨登胜表示,各村(社区)“两约”出炉后,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 “条款式”“三字经”“七字诀”“顺口溜”等形式的“两约”不只出现在文化墙、宣传栏、宣传册上,还被村民们唱进了山歌中,融进舞蹈里以及孩子们稚嫩而清脆的朗诵声中,如一股清风,吹进了广大群众心间,让“两约”工作不再是一纸空谈。

为了推介出具有示范亮点的村(社区),张家界市民政局党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专门研究征集遴选优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工作。

因地制宜特色之美

暮春时节烟雨蒙蒙,永定区王家坪镇石堰坪村,山头轻烟环绕,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土家吊脚楼静立于群山脚下,行人说话,山谷有回声,恍若人间仙境。

2013年,石堰坪古建筑群被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守护传统民居吊脚楼保持原貌不被拆改破坏,石堰坪村在村规民约里做了硬性规定:必须坚持原有木房不拆除的原则,确保村落古朴特色……有了村规民约的约束,村民们都有了保护好吊脚楼的意识,而且都会自觉遵守。“现在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村民生活越来越红火。”在四月绵绵春雨中,李英的笑容依旧灿烂无比。

干净整洁的道路,整齐划一的土家风情建筑……武陵源区天子山街道泗南峪社区,环境优美、民风淳朴。50多家民族风情浓郁的民宿客栈鳞次栉比,吊脚楼、风雨桥、水车等土家文化符号点缀其间,一派迷人的土家风情村寨景象。

“社区2017年开始制定居民公约,融入本土特色文化,让居民乐于接受。人居环境整治纳入居民公约后,居民彻底改掉了以前的陋习,社区不再脏、乱、差。”泗南峪社区党支部书记陈明指着通向景区的大道说,这片曾经的穷乡僻壤,在居民公约工作的落实下,利用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挖掘当地传统民俗文化,形成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产业价值链,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巧路子”。

“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不能闭门造车,必须因地制宜,结合村(社区)实际,张家界市各村(社区)在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时,充分考虑了当地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因素,做到‘一村一规’‘一居一约’。”杨登胜说,只有符合本村(社区)实际和群众意愿,村(居)民才会达成共识、愿意遵守,握指成拳,为自己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

落地生根享文明之美

“我做官桥好村民,不忘先贤纯孝门……”跨越几百年的时光,慈利县江垭镇官桥村引以为傲的“孝廉文化”源远流长。作为该村村规民约的精神内核,孝廉美德在这里广泛传播。

杜芳福、杜芳禄两兄弟是村里远近闻名的孝老爱亲先进模范。母亲生病寸步不能离人,两兄弟就在母亲床边支起一方小榻日夜陪护,悉心照料。村民自觉尽孝心、传孝道,尊老爱幼的氛围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城乡基层治理中,“两约”的制定和落实对于促进村(居)民自治和村(社区)法治、德治建设,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为推进基层治理提供了新的制度保障。

在桑植县马合口白族乡梭子丘村白族风情老街,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村民交谈甚欢。弦歌相伴的悠闲时光,是村民们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

“过去村里人结婚或老人生日宴习惯大操大办,街坊邻里互相攀比。前几年,村里每年至少有20多户办酒席,去‘相帮’的时间就有二三十天。”村民陈克东天生热心肠,以前村里有人办酒席,他都会主动去帮忙。

自从村规民约实施后,陈克东明显感到民风的变化:“今年,我还没出去帮过忙,村里红白喜事都是简单操办了。”如今,陈克东有充足的时间打理村里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他喜笑颜开地说:“中药材种植基地是村集体经济,预计今年能有两百多万元收入,村民有分红。”

梭子丘村党总支书记刘开建介绍,梭子丘村自2016年开始拟定村规民约后,采取村民自治的方式推动乡村治理,村干部首先站出来对不良风气说“不”。“有了带头人,广大群众才会跟着学、照着做,文明乡风就有了星星之火。”

“张家界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工作取得成效,原因是我们抓住了四个关键。一是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制订充分发挥村民的自主性,符合群众意愿;二是结合了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及当前村级治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从各村(社区)实际出发,做到‘一村一规’‘一居一约’;四是选了一批优秀的村支‘两委’班子,充分发挥了领头雁作用。”杨登胜表示,接下来,该市会继续充分发挥“两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引领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

“两约”工作的落地生根,一幅“地绿、水清、路畅、村美”的新农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责编:艾鹏飞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