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湘‘约’我的村”湘潭篇|用好自治工具,“约”出基层治理新气象
新湖南 • 社区播报
2021-05-31 17:13:01

金鹰报·新湖南社区频道记者 任琼瑨 王薇 见习记者 李祯媛 视频 艾鹏飞

村规民约促和谐,社区公约保治理。

“千年唐兴万户情,陶侃运甓勤忠廉,巾帼英雄秋女侠,中华精神兴天下,传统美德要弘扬,家风家教兴表率……”在湘潭市雨湖区窑湾街道唐兴寺社区举办的“窑湾故事汇”上,居民们自导自演的节目,将居民公约传遍了大街小巷。

唐兴寺社区屋舍俨然、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沿着宽敞平坦的道路,漫步在小区,南方5月的燥热,在这里却能寻得一片清凉与宁静。

这只是湘潭市深入实施社区治理工程的一个缩影。为切实发挥村规民约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打造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中的约束、教育、引导作用,近年来,湘潭市高度重视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坚定走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之路,推动基层善治。




“两约”高位推动

修订、知晓率均达100

“我们始终坚持高位推动!”湘潭市民政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周海球言语铿锵,我们争取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把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工作纳入了市委、市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纳入了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指标体系,纳入了创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的重点任务,形成了民政部门牵头抓总、部门协同配合、县乡抓落实的工作体系。”

湘潭市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推进有着扎实的工作基础。早在20189月,湘潭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城乡社区治理的工作机构——建设高品质生活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该市确定了一个小目标”——2019“115630的行动计划,首批打造雨湖区为省级试验区、岳塘区为市级示范区,打造5个精品街道、6个重点项目样板社区、30个亮点社区。

在浓厚的居民自治氛围下,湘潭市两次推进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工作,其中将垃圾分类、美丽乡村建设等涉及广大群众的中心工作纳入两约规范内容,目前,湘潭市951个村(社区)都制定了管用有效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实现“两约”·修订率达100%。

为推进两约工作落实落地,湘潭市全面开展两约主题晚会、广场宣讲、演讲比赛、海报设计大赛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使两约知晓率达100%。

“两约”落地生根

人民群众说了算

湘潭县易俗河镇百花社区有34个无物业老旧小区,共158栋楼、288个单元将近15万平方米,辖区内近2万人,长期处于无人管理、无人清洁、无人维护的“三无状态”。“在上级民政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几经商议,最后决定社区自己成立非营利性物业公司,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全部由社区工作人员兼任。”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物业公司法定代表人罗朝辉说,保本经营的“红色物业”杏花物业公司,受到了居民的拥护。如今,“三无”小区脱胎换骨。

群众践约而行、依法而治,村(社区)把“管理”转变为“服务”,才能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再上新台阶。

施工完毕不到一个月,岳塘区霞光小区楼顶平台种花种菜,堆放杂物现象又有所反弹。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雯在居民议事会上提到这个问题,有些头疼。

“我们愿意带头践行维护平台整洁。”“建议社区修订完善居民公约,形成一定的约束,引导小区居民共同维护小区的卫生整洁。”霞光社区党员纷纷建言献策,提出以居民公约带动社区微治理。当天,“乱搭乱建不合法,自觉拆除免受罚”这条就被加进了居民公约,引导居民共同维护小区环境。

办不办、怎么办、谁来办,由群众说了算。这是“两约”内容由群众定的一个缩影。

韶山市杨林乡石屏村注重把“五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环保理事会、禁毒禁赌会)作用发挥与村规民约执行有机结合。“我们村的村规民约共八条,逐条明确了具体分别由“五会”自治组织监督执行。”韶山市杨林乡石屏村村委委员蒋思维介绍。

“两约”执行由群众来监督,美与丑均在“红黑榜”上有体现,长效机制激发了“人要脸”的荣辱心。

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是现行法律法规的有效补充,是村(居)民行为的共同约定和约束,可以说是村(居)的小宪法。为了让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真正成为老百姓共同遵守、执行的行为准则,全市951个村(社区)普遍采取户主会、上门走访、线上线下表决等多种方式汇聚民意,将爱国爱党、公序良俗、移风易俗、美丽家园建设、扫除黄赌毒等顺民心得民意的内容细化成了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如韶山市韶山乡大坪村的老百姓就共同约定,子女供养年老的父母每年必须有600斤谷、2000块钱的基本生活费。周海球对湘潭市“两约”的制定、实施情况了如指掌。

两约枝繁叶茂

引导群众向上向善



山野苍翠,万物生机勃勃。新一季农作物已经从薄膜上探出头。山间云雾弥漫,白色的地膜和轻柔的薄雾,将山村包围,勾勒出一幅梦幻的山野画卷。

比风景更美的是这里的民风。孝老爱亲、互帮互助的例子在湘乡市月山镇白龙村到处都能听到。有10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婆婆的好媳妇廖小红,有57岁还主动承担照顾三位加起来270岁老人的吕奇林。白龙村总支书记、村主任吕辉深有感触:“这句‘孝亲敬老是传统,教育子女要孝顺’村规民约真的在白龙村起到了重要作用。百善孝为先,村民自觉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大力弘扬孝文化,主动尽到子女应尽的赡养义务,孝老敬老在白龙村蔚然成风。”

过去村里人总是议论谁家发财了,谁家房子盖得好,在大家自己定的村规民约的影响下,现在谁家家庭和睦、邻里关系好、庭院卫生好、参加村里志愿服务次数多同样让人竖起大拇指。吕辉说,榜样在身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村人。

前不久,韶山市韶山村杨家组村民毛群的父亲毛远祖老人去世,家属原计划按习俗准备丧礼,经村规民约执行队上门劝说,家属接受意见,同意火化并丧事简办。

“没有村规民约之前,村民这样操办,肯定有人说闲话。如今,婚丧简办,在全村已成为新时尚!”村党委副书记、副主任毛宇表示,韶山村通过党员起带头作用,率先执行殡葬改革和移风易俗,刹住了过去盲目攀比之风。截至目前,村规民约执行队已成功劝导丧事简办50余起,劝导火化21例,婚事简办5起。

周海球表示:为了把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湘潭市民政局坚持三纳入严格考核,即纳入全市平安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城乡社区治理考核内容,计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的年度绩效考核等次评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全面推行,有力提升了全市城乡社区治理水平。

两约开花结果

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



在湘乡市东郊乡浒洲村,村民们过去有把垃圾倒在河沟里的习惯。“浒洲村四面环水,河岸线面积达5.7公里,原来什么垃圾都往河沟里倒,一下雨河水浑浊不堪,很是头疼。”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李带对近10年来的村庄环境变化感触颇深。

“现在不一样,没人再往河里扔垃圾,河水干净了,为村级工作减负不少。”李带介绍,修订村规民约时,明确规定村民不能向河坡及河内乱倒垃圾杂物,不在河坡乱搭乱建。新建房屋和下水系统,图纸要先向村里报备,经过统一规划才能实施并且要求全体村民共同监督,发现违规人和事,可手机拍照取证,积极制止并及时反映情况,村委会酌情奖励。

真正意义上的美丽乡村,不仅要有让村民“身有所栖”的粉墙黛瓦,更要构筑起村民“心有所寄”的精神家园。

目前,湘潭市拥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3个、“全国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6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0个、“全省城市和谐社区、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社区”31个、“湖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50个、“全省美丽乡村示范村”39个、“湘潭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0个,市级以上各类示范村、社区达149个,占全市村(居)总数的15.7%左右。

周海球信心满满地表示: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抓好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监督执行,积极组织开展优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评选、宣传推介活动,探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执行落实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最大效能,为接续乡村振兴、促进乡风文明、实现治理有效、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湘潭市村(社区)的巨变,是湖湘大地上无数个村庄、社区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的缩影。巨变离不开“两约”的约束与引导,因地制宜、充分用好自治工具,“约”出了向上向善的村风、民风,更“约”出了基层社会治理新气象。

责编:梁原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