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湖南日报整版关注丨湖南农信系统为何“大”财“小”用?
新湖南 • 经济要闻
2021-05-01 17:47:50


(刊载于《湖南日报》4月30日15版)

洪 樱 成依潇 刘雯娟

截至2021年3月末,存款余额达到11910亿元,贷款余额达7453亿元,湖南农信系统存贷款余额均居全省金融机构首位,可谓有“大”财;可他们全面发力小额存贷业务,不放弃一笔笔“小”贷款、一个个“小”客户,把主业、正业做精做细,可谓“小”用。

农村是农商银行的主战场,服务“三农”是农商银行的天职。

省农信联社党委书记赵应云曾表示,农信人做业务要有颗粒归仓的精神,下沉重心、做实本土、做透小额、精耕细作、全面覆盖。

借助长期服务“三农”积累的有利条件和经营经验,发挥扎根城乡、贴近农民的天然优势,自2014年起,针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联合省扶贫办定制了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这一特色产品,探索了一条金融扶贫的新路子。

6年多来,扶贫小额信贷实现全省全覆盖,在全省192.3万户建档立卡贫困农户中,对191.5万户进行了评级,评级比例为99.6%;有170余万户通过评级获得了授信,授信比例为88.42%,授信金额445.05亿元。至2020年底,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76.96亿元,累计发放额占全省金融机构的94.52%,2020年当年累放额占全省金融机构的97.55%,直接和间接带动50余万户贫困人口发展生产增收脱贫。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省农信联社党委书记赵应云表示,湖南农信系统将贯彻普惠金融这条路线,厚植新发展优势,强化金融支撑加速赋能乡村振兴。

省农信联社已与全省11个市政府签订“全面合作战略协议”,正在争取省农业农村厅和市县局对应将省农信联社、办事处和法人行纳入各级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省、市、县三级实现工作联动。同时,建立和完善组织体系,加强机制平台对接,共创信贷风险共担机制。

数字金融技术的进步将大幅度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触达能力,湖南农信系统也开启了转型发展之路,采取“数字科技+场景金融”的方式对金融产品进行开发,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产品超市”,打造“一行一特色”的农商银行本地金融生态,赋能建设有温度的百姓银行。

湖南农信系统作为湖南规模最大、客户最多、覆盖最广的金融机构,坚持把普惠金融作为整体战略转型的重点方向,同时注重数字技术在普惠金融中的运用,将其作为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为贫困户“量身定制”,解决贷款难题

无资产抵押、达不到商业银行信贷准入条件,如何才能贷款?这一问题难倒了不少有心发展产业的贫困农户,造成了“畏贷”心理。

省农信联社抓住这一“痛点”,结合银行市场化经营的特点,与省扶贫办借鉴升级麻阳石羊哨扶贫模式,创新推出了扶贫小额信用贷款特色产品。与其他贷款产品相比,扶贫小额贷款有着天然的“三农”情结。它为贫困农户量身定制评级授信系统。对个人诚信度、家庭劳动力和人均收入三项指标,按照4:3:3的权重量化打分,根据结果确定1至4个信用等级,分别给予1至5万元的授信额度,为贫困农户打通了获贷通道。

其次是发放信用贷款。经评级达标的贫困农户,可获得1至5万元不等的授信。贫困农户无需担保和抵押,只凭身份证、贷款证,即可在授信额度内向农商银行申请贷款。

扶贫小额贷款实行贷款基准利率,农户无惧“还不起”。贫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一律执行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比现行农商银行贷款利率降低50%左右,缓解了“贷款贵”的问题。

不仅如此,贷款期限灵活也是一个特点。扶贫小额贷款不是简单的半年或一年为限,而是根据产业生产周期确定贷款期限。同时,贷款利息结算方式不是通行的按月结息或按季结息,而是实行利随本清或按年结息。

“贷了5万元小额贷款,入股村里的生态园,搞生态农业和旅游开发,每年可分红!”麻阳苗族自治县谭家寨乡楠木桥村生态园内,贫困户谭天池正在为葡萄园除草。

据了解,早在2015年楠木桥村就有66户贫困户像谭天池一样入股生态园,走上了产业脱贫之路。“除了入股分红外,我还在生态园务工,每月有1000元劳务收入。”谭天池说。

麻阳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自2011年起积极探索,形成了以“小额信贷+扶贫产业+贫困户”的金融产业扶贫模式。麻阳还以市场为导向,引进农业企业及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形成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三种模式,建立贫困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联合机制,带动贫困户抱团发展。

“全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验区”“全国金融支持现代农业服务创新项目县”“湖南省金融产业扶贫改革试点县”……很快,麻阳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方面的有益探索频获好评,产生了农村金融的“麻阳模式”。

在总结“麻阳经验”的基础上,湖南省推出“一授、二免、三优惠、一防控”的扶贫小额信贷升级版。怀化市农商银行系统充分发挥基层营业网点覆盖面广的优势,3400多名员工跃马征程,攻坚拔寨,全面开展贫困农户评级授信工作。各家农商银行广泛发动“村支两委”,组织“五老”代表、扶贫干部、农商银行片区客户经理,实行“三级”评议制度。参评率、授信率、授信额屡攀新高。

坚守“颗粒归仓”,贷得出收得回

“找准扶贫资金与信贷资金的结合点,用扶贫资金撬动信贷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参与精准扶贫,如何防控风险?省农信联社坚持把风险防控放在重要位置,找准政府支持与市场约束的结合点,确保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发挥实效、形成长效。

省农信联社对每一个试点贫困县,建立300万元以上的风险补偿金,其中省扶贫资金安排100万元,县扶贫资金安排10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100万元,每年按贷款总量的1%进行追加,专户存入试点当地农商银行,用于解决贫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问题。对因市场原因、天灾人祸及信用因素可能产生的贷款损失,农商银行和风险补偿金按照2:8或1:9的比例分担。

贫困农户可享受贷款贴息,三年内全额贴息,资金来源于专项扶贫资金。这两项政策有效提升了农商银行营销贷款的动力,在撬动金融资源的同时放大了财政扶贫资金效应。

随着放贷对象的不断延伸,“把关堵口”显得越来越重要,只有确保信贷资金安全,才能为扶贫资金保驾护航。

首先是把好评级授信关。明确“四有两好一项目”的扶贫对象标准,即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意愿、有贷款意愿、有收入保障,遵纪守法、信用观念强,参与产业扶贫开发或自主选择较好的小型生产经营项目,才能予以评级授信。

其次是把好信息公开关。实行“五公开一监督”,即贷款政策条件公开、评级授信原则公开、贷款流程和时限公开、贷款金额方式用途利率公开、贷款违约责任公开,随时接受社会各方监督。邀请“五老代表”(老党员、老模范、老军人、老干部、老农民)和扶贫办干部参与,确保精准扶贫成为阳光信贷、民生工程。

三是把好责任落实关。落实客户经理管户责任制,明确管理责任及配套的激励约束措施。逐村逐户建立贷款台账,加强村级初评小组贷后监督,确保贷款依法合规、风险防控到位。

四是把好贴息定损审核关。要求对扶贫贴息支出和可能出现的损失补偿,严格审核、监督和检查,分级公示,与地方政府共建诚信金融环境,切实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最后把好督导检查关。对扶贫小贷业务实行经营绩效考核,要求各行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评级面、风险补偿金到位率均达到100%。同时,联合扶贫部门开展扶贫小额信贷现场督查,强化日常监测,对到期收回率连续三个月低于98%的网点,要求暂停业务办理,促进业务规范健康发展。

加大普惠金融,领跑农村服务

“金融普惠工作就是全靠两条腿走出来的。”沅江农商银行茶盘洲支行客户经理黄国富始终坚守在支农支小服务第一线,在2020年“党建+金融联盟”助力乡村振兴,打造信用村镇行动中,他走村串户,承星履草,成功地把幸福村打造成为沅江市第一个“信用村”。

沅江农商银行从全行抽调普惠金融专员,负责全市小额贷款客户拓展与评级授信工作,真正意义上实现“审贷分离”,简化了放贷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提高扶贫小额信贷投放效率,湖南农信系统不断加大贫困地区的普惠金融服务。

以往,“贷款难、取现难、结算难”是贫困农户享受金融服务的“拦路虎”,贫困村金融服务站有效缓解了这一难题。省农信联社以人民银行长沙中支贫困村金融扶贫服务站建设方案为蓝本,出台了《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贫困村金融服务站建设实施方案》,为贫困村提供驻村基础金融和扶贫小额信贷服务。目前贫困村金融服务站已成立5403家,占全省金融机构服务站的78%以上,有效缓解了贫困农户“贷款难、取现难、结算难”等问题。

另外,省农信联社还出台了《农业产业链带动型扶贫贷款操作管理办法》,积极发展扶贫项目贷款,各行积极对接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自愿带动贫困农户发展生产的企业进行合理增信,实行贷款利率优惠;积极申请扶贫再贷款,专项用于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和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进一步扩大了贫困地区涉农信贷投放,降低了融资成本。

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变成了市民,有的甚至成为了股民,在农村经济合作社中入股,这些发展和转变都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村授信、打造信用村,把普惠金融送入千家万户成为了新时期的工作目标。

省农信联社党委书记赵应云曾提出,地方党建要和普惠金融深度融合,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搭建金融、电商、物流、民生、政务等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等,从而有效解决普惠金融服务不足问题。

近年来,省农信系统推动工作重心下沉,在全省建立了近8000家农村金融便利店,增强农商银行服务基层、服务“三农”的能力;并计划2至3年内在全省推广农村金融服务便利店模式,逐步构建起“综合金融不出镇、基础金融不出村、非现金融不出户”的“三不出”服务举措,为广大居民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务。

赵应云表示,要充分发挥党建在农村金融服务的优势,牢牢把握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动权,将全省农信系统发展成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地方金融排头兵、普惠金融领跑者。

聚焦科技产品,打好优质服务组合拳

“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数字化转型,促进金融科技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推动全省农商银行向智慧银行转型。”

2018年9月21日,湖南农信“常德快贷”试点运营。省农信联社以互联网、大数据、智慧城市建设为依托,以推进小额信贷服务全覆盖、普惠制为目标,成功打造全省农信社首款线上信贷产品“常德快贷”,对小额信贷这一传统信贷产品全面进行升级换代。

“常德快贷”快速、普惠、高效的特点在短时间内收获无数好评。它对辖内城乡居民实行全覆盖,申请贷款做到“零时差”;依托大数据,由相关数据为客户综合画像,对贷款审核实行“零干扰”;对个人信用为基础,实行“零担保”;用人工智能技术识别客户身份,做到线下“零面签”;线上全流程操作,客户可“零跑路”;放款最短时间为3分钟,客户几乎可以“零等待”;除贷款利息之外,不用客户花其他成本,实现办贷“零费用”。

紧接着,省农信联社以“常德快贷”为基础,面向全省逐步推广“福祥e贷”。湖南农信“福祥e贷”业务系统借助互联网、微贷技术、大数据等技术的“线上+线下”微贷业务系统,是湖南农信系统第一个全省适用的线上信贷平台,实现了客户获贷的线上化、即时化。2019年12月12日,湖南农信“福祥e贷”业务系统成功在攸县农商银行营业部上线试运行。

疫情防控全面常态化后,“福祥e家”超级APP应运而生,用现代科技手段把农商银行与普惠客户链接起来,促进线下客户、产品、网点和服务向线上转移,解决传统金融服务工作量大、成本控制难、效率不高、可获得性差等先天不足,满足普惠金融业务应用线上化、移动化和智能化的需求。

2020年10月29日,“株洲快贷”首发上线。它以“诸事达”APP和湖南农信手机银行为载体,是可用于其个人及其家庭合法、合规消费用途或个体工商经营的互联网信用循环贷款,最高额度可达50万元,年化利率最低至4.35%,符合贷款要求的用户申请后3分钟即可放款。具备便捷、高效、安全、经济等特点。

未来,湖南农信普惠金融数字化平台将会形成以“福祥e家”超级APP、网上银行、微信银行等线上渠道做支撑,渠道、支付、信贷、存款、营销、风控、财管、运营八大数字化业务平台助力,通过福祥e联开放银行系统,连接政府、学校、村组、商户等本地资源,构建起面向普惠的金融服务场景。

打好优质服务组合拳,提升工作效能,充分发挥数字化手段在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普惠金融上的核心支撑作用,让扶贫小额贷款“飞”进千家万户。

今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湖南省农信联社信贷管理部捧回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而这远远不是终点。赵应云说,与脱贫攻坚相比,乡村振兴涉及领域更宽、地域范围更广、支持对象更多、资金投入量更大、持续时间更长、工作要求更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省农信联社义不容辞。


责编:刘奕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