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邓颖超母亲杨振德:襄助革命奋斗终身的妈妈
新湖南客户端
2021-02-04 08:16:02

邓颖超母亲杨振德:襄助革命奋斗终的妈妈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长沙县是著名的红色摇篮,涌现出黄兴、杨开慧、李维汉、许光达、田汉、徐特立、缪伯英、柳直荀等革命先驱和仁人志士,也是党和国家原领导人朱镕基、李铁映的家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的“断肠明志,绝对忠诚”英雄陈树湘就是长沙县人。

但还有一个人却隐藏在历史的尘埃中,没有被大众知晓——那就是邓颖超同志的母亲杨振德,一个追求独立、不断进步、襄助革命的伟大母亲。她出生于长沙东乡,就是今天长沙县长龙街道杨祠一带。

杨振德,又名杨梦醒,1875年8月出生于长沙东乡一个仕宦家庭。

杨家世代经商,家业颇丰。但到了杨振德的父辈,一心想在仕途上出人头地而放弃了祖业,家道日渐式微。小时候,她随父母来到广西,一家人靠着父亲在县衙里谋得的小职位勉强维生。日子虽然清贫,但享受天伦之乐,倒也其乐融融。14岁时父母因病相继去世,她独自料理了双亲的丧葬后事,翻开父亲遗留的《伤寒论》,开始自学中医,她发誓要救治世人。

在行医过程中,她结识了丧妻不久的武官邓廷忠。邓廷忠,字靖臣,河南光山人,1861年出生,26岁中武进士,点御前侍卫,授广西左江南宁游击。由于精武忠勇,深得提督冯子材器重,不久即擢升参将。36岁时,邓廷忠率军进击法国侵略者,直捣法军驻地越南宣光城。弹尽粮绝后,他奋勇挥舞铁旗竿,刺杀法军少校而身负重伤,表现出中国军人大无畏的舍身救国精神。

1900年,杨振德嫁给了邓廷忠,做了他的续弦。此时正值八国联军进攻北京,邓廷忠奉命入京护主。因护驾有功,擢升南宁镇台,统兵戍边,成为绿营高级武官。杨振德并没有半点镇台夫人的荣耀,一如既往相夫教子,时不时坐堂出诊,为病人把脉开方。

1904年2月4日,杨振德生下女儿,取乳名玉爱(后改名邓颖超),学名文淑。重男轻女的邓廷忠闷闷不乐,提出来要把女儿送人。一向贤淑的杨振德震怒了,她一手抱着女儿,一手举起菜刀,对丈夫说:“你要把女儿送人,就先杀了我吧!”看到一向文静的妻子竟如此刚烈,邓廷忠不再坚持把女儿送人了。

1907年,邓廷忠因擅离职守之事被人告发,被发往新疆充当苦差。杨振德变卖家中所有首饰、衣物,凑得纹银二百两给丈夫作盘缠,她抱着玉爱,含泪送丈夫远行。

家中的顶梁柱充军边塞,杨振德艰难地撑起这个家。朝廷犯官的家属不能挂牌行医,她只好带着女儿颠沛流离,漂泊在广州、上海、天津等地,以家庭教师和行医谋生。1910年,邓廷忠流放期满,归家途中暴病亡于川陕道中。

在天津,杨振德同时担任四个家庭的家庭教师,对女儿邓玉爱言传身教,为女儿成长呕心沥血。11岁的女儿虚报2岁,跳级考入直隶第一女师预科,翌年升本科。

五四运动爆发后,女儿参加了觉悟社,并到北京与李大钊、邓中夏等商谈联合改造青年爱国团体计划。回来后,女儿在家里整天唱着“觉悟社”社歌,听多了杨振德也会唱了:“世界潮流,汹涌澎湃,来到中华地。社会革命,阶级战争,青年齐努力。二十几个同志们,大家携手作先驱。奋斗牺牲是精神,推翻恶势力!”她对女儿说,“二十几个同志们,我也要算一个哟。”

经过“五四”运动的锻炼和考验,女儿逐步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正式更名为邓颖超。1924年邓颖超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个职业革命家。从此,杨振德由同情女儿的革命到自觉支持女儿的革命,继而到自己也参加革命了。她跟着女儿四处奔波,以行医、教书维持生活。1925年8月,女儿在广州与周恩来结为伉俪,同年10月,杨振德也来到广州。但她不愿靠女儿女婿生活,而是应聘在梅县驻省中学担任地理、历史教师,后来又到执信中学作学监。

1926年12月,周恩来离开广州到上海的党中央机关工作。他是中央政治局常委、组织部主任兼军事部长,在白色恐怖下的上海,他时而长袍马褂,时而西装革履,四处奔波。

杨振德表面是行医看病的女郎中,实际上是女儿女婿的交通员、勤务员。当时组织上每个月发给周恩来生活费12元,邓颖超生活费8元,除了衣食住行开支外,还有一些应酬,这点钱不够用。她便把自己行医所得,用来贴补家用和资助女儿女婿的地下工作。

几年后,她又和女儿一起来到中央苏区,在瑞金的红军总医院当医生,开设了第一个中西医门诊部,与院长傅连璋一道会诊,挽救了很多红军战士的生命。

1935年4月,她不幸被捕了。敌人知道她与周恩来的关系,叫她写信给女儿、女婿,让他们脱离共产党。她斩钉截铁回答:“不错,周恩来是我的女婿,女儿大了,父母管不了儿女之事。蒋委员长不是也管不了他儿子吗?如果你们要因此而加罪于我的话,请杀我的头好了!”敌人拿她没办法,只好把她囚禁在九江反省院,一直到1937年初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才将她释放。

后来,杨振德来到重庆,母女久别重逢,有说不完的悄悄话。此时已是65高龄的杨振德,饱受颠沛流离之苦与监狱的折磨,双目视力很差,但她仍坚持读书看报,关心时事,坚持为办事处的同志把脉看病。生活上也十分俭朴,不让女儿给她添置衣服,一直还穿着出狱时穿的衣服。她生病了,为了不让女儿女婿分心,一直严守秘密,并嘱咐房东不要把她的病情告诉女儿。一天,邓颖超去看望她,她对女儿说:“小超,我要去‘老家’了,你不要难过啊!”临终前,她没有向组织上提任何要求,而是对前来看望的同志们说:“我是不重要的人,你们不要为我忙了吧!”

1940年11月18日上午九时,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女性在重庆溘然长逝,享年65岁。翌日,《新华日报》广告栏刊载了周恩来、邓颖超夫妇联名发表的讣告:“邓母杨振德女士于11月18日在化龙桥病逝”。同日的《新华日报》还以整版的篇幅,刊发了《哀悼一个奋斗终身的妈妈——邓母杨振德女士奋斗的生平》、《青年应该学习的一个典型——追悼邓母杨振德女士》等长篇文章。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在红岩村举行了简朴而又庄严的葬仪,周恩来、邓颖超、董必武、叶剑英、钱之光等敬献了花圈。《新华日报》总经理熊瑾玎代表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宣读祭文。

是日下午,100多人的送葬队伍来到重庆小龙坎伏园寺墓地,邓颖超站在母亲的墓前,庄严地宣誓:“我一定坚守母教,坚定忠实于中国革命事业,为民族、为阶级斗争到底!在我们党内,在全中国面前,在女同胞中,我要更自律谨严,绝不做一件对不起母亲、发生坏影响的事。我要积极地起模范的作用,应不致有辱刚强贤良的母教、母德和母仪。我这样永远地纪念着向封建势力、旧社会、旧制度斗争的贤良慈母。亲爱的母亲,请你安息吧!”

1946年,周恩来在南京接受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李勃曼采访时,回忆起岳母同敌人斗争的情形。他深情地说:“我的岳母是个中医,当她近六十岁的时候,还在红军司令部当医生,国民党围剿,我军撤退时,她在九江被俘,敌人劝她写信给女儿女婿,不要再当共产党员,他回答说,女儿的事她管不了,即使蒋委员长也管不了自己的儿子,法官无言以答,只好将她囚禁在九江反省院,直到1937年才释放。她是一位红军战士们敬重的革命老人。”话语中既赞扬了杨老对革命的坚强信念,又深情表达了对岳母的思念之情。

邓颖超回忆母亲时说:“我妈妈是一位平凡的妇女,慈祥的母亲,她的一生是很曲折坎坷流离的一生。她具有独特的性格,反对一切封建习俗,追求进步,向往大同世界,有助人为乐的精神。自强自立,勤奋阅读,深研医术。她对我的教育和影响是起了很好的作用的。”

作者:田王兵

责编:张云荻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