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切瓜群众丨有韩国民间组织来争春节归属权,你慌(方)了吗?
新湖南 • 文体动态
2021-02-10 13:16:47

韩国人要来“抢”中国的春节了?

网络上曝出新消息:成立于1999年、有12万名成员和3万名国际成员的韩国民间团体VANK——韩国外交使节团“韩国之友”,给谷歌施压,要求修改“Lunar New Year”(农历新年)搜索结果,使其不再默认关联“中国新年”。理由很奇葩:韩国也过农历新年。

不仅如此,最近该组织还对联合国发行“牛年邮票”表示抗议,认为可能让人误以为春节只是中国的。今年1月20日,这个组织曾发起网络请愿,谴责中国“窃取和歪曲韩国文化”。

此事,在网上引起热议。切瓜手今天就来说道说道。


“又”踩一脚

“易”马平川

乘“兴”而来

就当提前看个春晚小品吧

央视春晚要明晚才正式开演,没想到咱们这位邻居提前抢戏,给中国网友们送来了这么个喜剧小品。

这个小品的黑色幽默之处在于,我们认为他们是来搞笑的,他们却是认真的。VANK虽是民间组织,但有政府资助,更有深厚的民意基础,因此这条新闻被多家韩国官方机构用中文进行了集体推送。

其实,部分韩国人这一类的操作早就成为独特的“韩国文化”了。就像VANK所宣称的,“只要是韩国的东西,都要用一切手段拿回来。”于是,中国网民们经常会被惊得虎驱一震。什么屈原是韩国的啦,孔子是韩国的啦,李白是韩国的啦,还有泡菜,汉服、螺丝粉也是从韩国传到中国的啦。更奇葩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反派商纣王他们也想“抢”过去。范伟心想,啊呀呀呀,这是什么造型呀!

有些中国网民对此感到非常气愤,照我看,大可不必。一些韩国人的心理深层积淀了太多的悲情,所以急欲从文化上找回民族自信,这是可以理解的。

他们精分的地方在于:一方面千方百计想斩断文化之源,比如他们是儒家文化圈国家里废除汉字最彻底的,以致于现代一般韩国人已无法阅读自己的史籍了,一方面又挖空心思想从历史文化中去寻找祖上的光荣;一边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刻影响,一边却极力撇清;一边应激反应过度,比如李子柒发个做泡菜的视频,就被韩国网友愤怒的谩骂,一边又蜜汁自信,比如以为扭个腰唱个rap的所谓“韩流”可以征服全世界、征服全宇宙。

总之一句话,对于网上部分韩国人的表演,我们不必较真,淡定吃瓜就好。只是我们也要从中获得些启发,至少有两点:其一,一个民族的的根脉太重要了,对于祖宗传下来的深厚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视若珍宝,并让其发扬光大,万不可数典忘祖。其二,对于什么“韩流”、“日流”、“欧派”、“美派”,我们可以“拿来”,但是千万别迷了眼,着了道,年轻人还是长点心吧。

最后,祝瓜友们过一个愉快幸福的春节!(切瓜者:“又”踩一脚)

去韩国过“中国春节”,这太冏了吧?

过农历新年了,一个西方人想体验一把,查一下谷歌,跑韩国去了,打糍粑、吃年夜饭、放鞭炮、祭财神……玩得超级嗨。——这样的故事,或许就会上演。

有些网友说,韩国人争春节归属权,不过是为中国人过年助(添)兴(堵)罢了。“农历新年”就是“中国春节”呀,跑韩国去体验,这太冏了吧。但是,100年后呢、1000年后呢?我们的传统佳节如果没有保护好、传承好,会不会有这种可能?

师承于中国的韩国文化,跟我们的传统文化本来就有不少相似之处,你不去吆喝,外国人很难了解其中的不同,韩国人吆喝久了,就真成人家的了。

这种事,韩国人干不少。端午节是我们的吧?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世界非遗申报成功了。去年12月,韩国佛教庆典活动“燃灯会”又成功申遗了,而这,明显是学的我们四川的自贡彩灯。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他的书中写到:当有一天,遥远的古老的中国,他们的年轻人,不再相信他们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的时候,就是我们美国人不战而胜的时候!危险吧?文化领地跟一个国家的领土领空一样,你不去捍卫,就会有人来占领。听之任之,在我们的后代那里,还会坚信“农历新年”就是“中国春节”吗?

从经济上讲,文化遗产中蕴含着巨大的商业利益,一个文化传统就是一个商业大IP,代表着钱,是综合国力的一部分。岂能轻易割舍?

兹事体大!得抗争,夺回文化的话语权。是中国的就是中国的,不能让别人偷去。我国的端午节于2009年成功申遗,就是抗争的结果。尤为关键的是,我们得把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好,对那些传统节日,在坚守其传统文化内核的同时,要创新形式,让其内容更丰富,更有仪式感、时尚性,把年轻人紧紧吸引住。

再过一天就是春节了,过个热闹年吧。不仅“就地过年”是贡献,把年过好,也是贡献。(切瓜者:“易”马平川)

笑看韩人争春节,首尔原来叫汉城

韩国人争春节?放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一定要引起群情激愤。但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更多的把它当作一种茶余饭后的笑料,网民之间的谈资。这说明中国人“大国心态”的日趋成熟:伴随着中国国力的持续攀升,很多人都清醒地意识到,咱们国家今天的实力,它就是一座大山。这座大山守护着的博大的传统文化,岂是几个鸡鸣狗盗之徒能撼动得了的?

曾几何时,中国在很多方面都落后于发达国家,国人格外看重文化、体育领域的纷争。中国人的文学作品,在国外影响如何?奥运会,拿了几块金牌?都是人们讨论的焦点话题。一场足球赛的胜负,可以引发一场大的校园狂欢。几个外国人的不当之举,有可能就引起了群众的示威游行。而今,这样的高度敏感,我们正在告别。面对韩国人争春节,我们更多的是抱之以调侃。有网友就说:韩国人眼里什么节都是他们的,却忘了首尔原来叫汉城。

春节在韩国的流行,正是中华文化的魅力。中国落后的时候,少有什么人来争这些传统文化节日。东亚范围内,曾长期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地区,由于近代中国的衰败,很多国家和地区,甚至一再划清和中华文化的界限。脱亚入欧一度成为潮流,但现在,中华文化在这些地区重新开始流行,甚至有人争论起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大的时代背景是中国跃居全球第二的经济实力,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方面面反映出的优势。如庚子年,中国对疫情的防控应对能力,就远远地超过了西方体制下的国家。

我想,外国人争论一下中国节日的起源,也是一件好事。看似匪夷所思的争论,正促进了中华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切瓜者:乘“兴”而来)

作者:杨又华,易博文,杨兴东,叶艳娜(美编)

责编:刘瀚潞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