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记者走基层·株洲篇|株洲市:“三点半”时育人花开
新湖南 • 教育资讯
2019-11-06 14:47:05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见习记者 曾玺凡 通讯员 陈章蓉 胡珺

“感冒初起用生姜,红糖与葱来帮忙。温服一杯加被盖,汗出一身病扫光。”11月4日下午,株洲市立人小学“三点半”课后服务的中医社团上课伊始,黄婧老师用一首《赶跑感冒》,立马调动起了台下学生的积极性。“开学到现在,中医课上了近两个月,孩子们在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同时,还能用小妙招帮助家中长辈调理身体,很多学生都说收获很大。”

今年8月19日,株洲市发改委、市教育局联合印发《关于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全市城市、县城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的校内课后服务于秋季开学全面铺开。

曾经:校外托管野蛮生长

“我也想过让孩子放学后去校外托管机构做作业,但考察了几家机构后,还是不太放心。”立人小学四年级学生邓炫辰的妈妈告诉记者。

该校校长陈辉艳也同样为校外“三无”托管机构丛生有过苦恼。立人小学所在的芦淞区,在校流动人口子女占全区中小学生人数的64.29%,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放学后托管辅导的刚需让校外托管机构“野蛮生长”。“校内课后服务未开展之前,一到放学,校门口就挤满了举着牌子的托管班工作人员,逐个叫自己班里的学生集合。”陈辉艳告诉记者。

而启明小学校长朱耀明更是直言,这些“躲在角落”的辅导机构收费贵,起码是校内“三点半”课后服务的两倍以上,服务却跟不上,“估计有些机构的老师连教师资格证都没有。”

作为株洲市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托管服务的试点区,天元区于2018年8月出台《株洲市天元区校内课后托管服务试点工作方案》,坚持自愿性、公开性、公益惠民性原则,对课后服务时间、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进行了明确。

2018年9月,新马小学、尚格小学、栗雨小学、凿石小学率先开展校内课后服务试点工作,接受课后服务的学生达2689人,占四校学生人数的40.47%。试点一年后,从专题调研数据看,试点工作效果良好,教师和学生家长支持度分别高达94.59%、99.48%。

启动:师生依规齐展所长

天元区尚格小学校长马谋幸告诉记者,随着今年秋季省教育厅关于课后服务的指导性文件及收费标准出台,终于让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得以名正言顺。

“今年秋季湖南省新出台的课程计划取消了社团课,我们就利用托管时间继续开设,陶笛、竖笛、舞蹈、湘江毅行、武术、健美操以及耘梦园、小鬼当家等课后服务活动的开展,都脱胎于社团课的实践成果中。”马谋幸说,上课教师均为本校艺体教师,或是有自己学科专长的教师。

“我们在周五的课后服务社团活动中还引进了校外的专业老师,如葫芦丝课本学期就是由原湖南工业大学客座教授刘晓芳来为孩子们授课。”启明小学校长朱耀明说。

▲尚格小学学生收获了他们种下的瓜果蔬菜

按照成本补偿和非赢利性原则,校内课后服务收费试行标准最高不超过5元/课时,每天不超过10元,按学生实际参加的天数收取,并对建档立卡等家庭困难学生免收服务费。收取的费用主要用于支付参与校内课后服务老师的服务费。

“在课后服务的收费问题上,许多家长对于费用的公开透明上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心。我们要求各校财务部门在学期初,制定课后服务经费预算,并在学期初和学期末向家长公示经费收支使用情况;学期末,家长代表、学校纪检代表、各行政部门也将对费用开支情况进行审核和监督。”株洲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谭望说。

同时,志愿者、社区义工和家长等社会力量正有序参与进来,有效解决了师资不足、专业不够、精力不济、资源单调等问题。

成效:亲子共享幸福时光

自学校开展校内课后服务,担当起这份社会责任后,切实解决了家长的“三点半”接送难题;在课后服务中,学校安排教师进班辅导作业、开展特色社团活动,既为家长减轻了作业辅导负担,又为孩子增加睡眠时间;不以营利为目的收费,也为家长节约了一大笔托管和培训费开支。

“学校开展‘三点半’课后服务后,我把孩子课余的书法、架子鼓等校外兴趣班都停掉了,三年级的孩子总得有他快乐的童年。”启明小学学生黄晨烨的爸爸说,现在孩子做作业三心二意的小毛病逐渐有了改观。

“三点半”课后服务开展后,孩子的放学时间和自己的下班时间顺利接上,邓炫辰的妈妈终于能按时接孩子放学,母子俩一同回家成了工作劳累整日后的幸福小时光。

同时,课后服务和社团的密集开展,也为学校开发优质校本课程提供了丰厚的实践土壤和教育生态;对校外非法托管机构更是形成了有效的打击,很多机构迎来“关停潮”。

从先试先行到全面铺开,从难题不断到逐个击破,作为湖南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重点项目,截至10月底,校内课后服务已在全市推开,并深受社会各界好评。校内“三点半”正成为株洲教育发展路上的一项宝贵经验,辐射全省。

责编:陈洁

来源: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