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湘江采风四首
新湖南 • 历史专题
2019-11-21 12:16:00

湘江采风四首

潇湘合流①

萍岛九嶷②一水边,千年守望两无缘。

帝妃③魂断惊天地,遂遣潇湘夙梦圆。


石鼓书院④

独占三江立浪头,平沙落雁⑤一亭⑥收。

道南正脉⑦询来处,石鼓还能在上游。

昭山观帆⑧

岳麓盘龙⑨咫尺间,高楼次第隐重山

昭王沉舸⑩无寻处,唯见船帆淌碧湾。

长岛11 问答

长问一声起舰船,百年沧海换桑田。

芙蓉国里风光好,谁主沉浮梦已圆。

①潇湘合流:发源于湖南永州蓝山县的潇水,流至古零陵(今永州市)城区的萍岛(亦称萍洲、白萍洲),汇入湘江,称“潇湘合流处”。

②九嶷:即九嶷山,位于湖南永州市宁远县城南,南接罗浮山,北连衡岳。因有中华民族始祖五帝之一的舜帝陵庙,被誉为德孝之源、湘中胜地。

③帝妃: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舜帝南巡死在九嶷,两个妃子千里寻夫,也来到九嶷,相思之泪染成斑竹,留下一段遥远而凄美的爱情传奇故事。

④石鼓书院: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石鼓山,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和湖湘第一胜地。书院 由湘江、蒸水、耒水三江环绕,风景绝佳,人文鼎盛。

⑤平沙落雁:潇湘八景之一,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回雁峰。

⑥亭:指合江亭,始建于唐贞元年间,雄峙石鼓山头,三江景色、衡岳风光一览无余。

⑦道南正脉: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清廷为表彰岳麓书院传播理学 的功绩,颁赐乾隆帝御书匾额“道南正脉”。道南正脉所指,即岳麓书院在思想意识、学术观念、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等方面对湖南乃至全国的社会文化意识上产生的巨大影响,是湖湘文化的象征、理学道统的渊薮。

⑧昭山观帆:借古“潇湘八景”的“山市晴岚”而来,在湘潭市境内。

⑨岳麓盘龙:岳麓山与盘龙山。以湘江为界,岳麓山坐落于湘江之西, 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的最后一峰;盘龙山则在湘江以东,也是湘潭市著名的自然、人文名胜。

⑩昭王沉舸:昭山位于湖南湘潭市岳塘区的湘江之滨。周昭王南征蛮邦, 因船沉而死于山下深潭,因而得名昭山。

11 长岛:指长沙市的橘子洲。

·品鉴·

诗人这组以《湘江采风》为题的七言绝句,加上前面的那首《湘江源》等诗作,粗读觉得只是一般的写景咏物抒情之作,但沉下心来,仔细体味后发现,诗人选取湘江,反复吟唱,借对湘江之源的探究,对石鼓书院的观感,对昭山历史的回顾,对橘子洲伟人之问的回答,所要表达的主题,即是对湖湘文化、湖南精神实质的溯源,以及对湖南乃至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礼敬和对湖湘儿女乃至中华儿女生生不息、一往无前的精神气质,所做的艺术化揭示和歌颂。这是诗人一以贯之的文化自觉与使命担当的一次集中展示,所以感人至深,魅力无穷。第一首,诗人发挥幽眇的想象,把白萍洲(诗人笔下的爱情岛)、九嶷山拟作人物,因为娥皇、女英与舜帝的爱情故事感动天地,转而帮助分隔千年万年的山(九嶷山)、水(白萍洲),变成了朝夕相守的“潇湘合流”。山、水、神话、凄美的爱情故事,以及诗人探寻湖湘文化之源的求索之心,叠印在唯美的意境之中,读来令人惆怅、使人向往、予人遐想。

第二首,诗人从石鼓书院独有的自然地理位置起笔,饱蘸浓墨,极力写出书院非同凡响、得天独厚的山水之胜,并借对湖湘文化源头的探问,点出其先于岳麓书院的人文历史背景,歌咏其“道南正脉”的巨大文化力量与厚重的历史意义;同时借吟咏湖湘文化的正脉自信,表达出对中华文明的天然自信之情。

第三首,诗人写昭山,看似漫不经心的蜻蜓点水,实则有着力透纸背的厚重意蕴:用最具人文昌盛之隆的岳麓山和最具现代气息之浓的湘潭盘龙山做陪衬,烘托出昭王沉舸的沉甸甸的历史故事;又以诗人不经意的“观帆”,艺术地展现了当今百舸争流的繁荣景象,告诉人们昭王沉舸毕竟去,不废潇湘天地换。

第四首,是“湘江采风”组诗的收篇之作,诗人以“长岛问答” 为题,别有新意,独具匠心。这首诗抒情、写景的重点,都集中在长沙市湘江中心的橘子洲上。在风雨如磐的苦难年代,一代伟人毛泽东曾在橘子洲写下著名词篇《沁园春·长沙》,发出了“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的世纪之问。“长问一声起舰船,百年沧海换桑田”,就是描写伟人之问后,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华民族的百年奋斗历程。从“芙蓉国里风光好”开始,诗人的思绪从遥远的历史回味中一下转入现实的中国,经过一代代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奋斗,过去苦难的中国已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谁主沉浮梦已圆”,诗题问答中的“答案”,和盘托出,全诗主旨得到升华。重大的主题,诗意地表达,就是这首小诗最成功之处。

责编:刘瀚潞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