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为之“陶粹” ——铜官窑陶艺大师胡武强先生事略
新湖南 • 历史专题
2019-10-11 17:32:57

文/贺迎辉

湖湘自古钟灵,湘绣、陶瓷等地方工艺光耀史册。铜官古镇,地近长沙,傍湘水之滨,交通便捷,尤以陶艺流光溢彩,自唐宋以降,铜官窑名重天下,工艺传承有序,向不乏推崇备至者。

甲午之秋,余访铜官,得识陶瓷工艺美术大师胡公武强先生。公十余岁即入陶艺工厂,师从前辈良匠,于此道孜孜以求,迄今凡六十年矣,手艺之精妙绝伦,湖湘陶艺界几无出其右者。公年届古稀,身体健朗,容光焕发,谈锋尤健,每论及陶艺之事,见地精微,滔滔不绝。

公之陶艺工作室简而不陋,珠玑琳琅,壁架所陈,为公历年来最得意而不忍出手之作,器型古朴典雅,落落大方,正宗鸡血红作品以百数计,件件独到。壁上书画多为名家题赠,黄永玉、陈白一、曾晓浒、欧阳笃材、黄定初等书画大家与公颇亲近,屡相过从,彼等每每于公所造之陶器之上作书题画,烧而出之,尤所珍贵。而公之工作室,常年访客不断,流连忘返,赞叹良久,为之神倒。

余尝闻人言:今之喜好者皆知陶艺之妙,而鸡血红作品为其精粹,以为每窑必出,殊不知鸡血红作品实实难得。胡公之从艺,工于此道凡数十年,以龙窑(柴火窑)所烧出之正宗鸡血红作品,亦不过区区百余件。公谓余曰:此等作品实可遇而不可求,除手艺与时运外,温度、火候之掌握,亦全凭经验,甚或一窑之中,千不见一,得之实乃上天眷顾。今之从艺者,烧传统龙窑者寥寥无几,多贪图省事而烧电窑。而电窑之工艺程序,人力可控,窑内温度统一,故所谓“鸡血红”之作,貌似可易得多得,实则一窑之中,作品千篇一律,颜色之分布与浸润,非自然天成,得之技而失于艺也。胡公则有始有终,秉承传统工艺,恪守不二,持之以恒,以柴火烧窑,故其所出之鸡血红作品,件件独一无二,个性充盈,天工巧夺。

湘籍大画家黄永玉先生酷好陶艺,同道熟知,故吉首大学黄永玉艺术馆所藏历代陶艺作品甚夥。十二年前,黄永玉先生八十寿,自京赴铜官察访陶艺,独访胡公武强先生工作室,见其作品,深为叹服,二公竟日深谈,引为知己,相约于黄公九旬开庆之期,由武强先生亲造一尊寿星像赴京往贺,以祝期颐。临别,陶醉之余,黄永玉先生意犹未尽,书四尺整宣“陶粹”以嘉许。壬辰秋,胡公践十二年前旧约,造一米余高寿仙翁像赴京祝嘏黄永玉先生九十华诞,仙翁造像惟妙惟肖,形神兼备,黄永玉先生见之,喜不自胜,以精品力作一帧相酬馈。

胡武强将所制陶罐赠送给黄永玉

“米菩萨”袁隆平先生,今之大科学家也,性情平和散淡,与胡公武强先生颇相类,二公亦因此颇结善缘。数年前,袁公寿晋八旬,有司拟往贺之,然以何物往祝,颇费思量。有识者言之:袁公,于杂交水稻一域,世无所匹者;胡公,今之陶艺大师。二公各为行业中翘楚,何不倩武强先生造一陶艺,专此为贺,必称“米菩萨”之意。月余,胡公造一萝筐,内陈丰实稻粒,寓意深刻。袁隆平先生果然大喜,亲往题签以记。此两段佳话,圈中人皆乐道之。

胡公治陶数十年,技道并举,工艺之精深,识者咸相称道。今以其古稀之龄,选料、拉胚、上釉、入窑等,无不亲力亲为,是真痴于艺者。余知胡公之艺,必有传于后世者,为之“陶粹”久矣,故乐而记之。

袁隆平为胡武强所制陶器《箩筐》题字

乙未三月九日,楚沩贺迎辉撰于长沙城南之涵晖堂

(贺迎辉:专栏作家,格律诗人,艺术评论家,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书艺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楹联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辞赋学会副会长。)

胡武强简介

胡武强,长沙望城铜官镇人,1944年出生于陶艺世家,从小随父学习陶艺。现为中国文物学会理事、中国民间文化杰出百名传承人之一、第一届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湖南省陶瓷工艺大师,被誉为“铜官窑古法烧窑唯一传人”。

责编:李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