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记者走基层·永州篇|宁远: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失学
新湖南 • 教育资讯
2019-08-28 16:09:56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彭静 通讯员 郑会军 李慧敏)

8月22日上午8点半到9点半,宁远县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主任唐晓燕一直忙于解答学生和家长的疑问,带领学生进行网上注册、上传资料等事宜,一个小时内,记者几次试图找她了解具体情况,都被咨询的学生和家长打断。

直到10点,唐晓燕才有机会歇一歇,笑着对记者说抱歉,并解释:“从8月20日开始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高峰期,基本上每天都有200余人前来办理,关系到学生上学的问题,容不得马虎。”

一直以来,宁远高度重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育人作用,以实施新的贷款办理模式为契机,努力构建全方位的服务型模式,让学生和家长“一次就办好”。

该县自2011年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截止2018年共受理助学贷款8124人,累计发放金额1.41582亿元,累计回收贷款本息5000余万元,无一例逾期。贷款人数和发放额度位于全省第二位,成功实现“不让一个贫困学子因贫失学”的目标,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考核连续六年被评定为优秀等级,名列全省第一位。

▲宁远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现场

“没想到一个小时就办完了”

“不让学生多走一次是我们的服务宗旨”,休息间隙,唐晓燕带记者在资助中心走了一圈,首贷注册、打印区,续贷打印区,首贷办理区,续贷办理区,咨询资料审核处等五个区域内,学生排队有序办理。

“我的孩子考上景德镇陶瓷大学,我们经济情况不是很好,这个助学贷款帮助我们减轻了很大一部分负担。”8月21日,李慧和他的父亲一起来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对于这样的好政策,李慧父亲感到十分高兴。

高三期间,李慧从班主任了解到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事宜,来办理之前,已经熟悉了办理流程,但是自家没有电脑操作,他们一大早就从乡下赶到资助中心,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从注册到签订合同,一个小时完成。“原本以为要办理一上午,现在还能回去赶中饭。”李慧父亲笑着说。

“工作人员很热情,服务很周到,特别是办理大厅实施标准化建设后,分区合理,流程清楚,标识指引一目了然,节省了办理时间,避免了长时间扎推排队等待……”这是走出资助中心的大学生的一致反馈。

“学生和家长上午来办的业务不允许留到下午办,下午的业务不允许留到明天办,不让学生和家长空跑一趟、空等一场,做好‘一站式’服务工作。”唐晓燕介绍,每年5月15日左右,宁远县政府信息公开网站、手机报、宁远教育微信公众号都会公布生源地贷款办理指南及流程,并借学生资助政策下乡行暨学生资助志愿服务活动,制作明白卡,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送到乡村、送到村民家中。

这两年,以实施新的贷款办理模式为契机,宁远县为资助中心配备了高配置的高拍仪五套,助学贷款全部实行电子化办理模式,大大缩短了办理时间。同时,在贷款办理期间,人员由3人增加至8人,经考试合格后上岗,有效提升了办理速度。此外,办理人员每天提前半小时上班,推后半小时下班,并安排专人每天检修办理机器,确保机器正常使用,避免因机器问题造成人员滞留、拥堵的现象。

截止到8月26日,宁远县已累计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929人,受理金额2351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42人。

注重宣传,无人逾期违约

在忙碌的现场,戴着红袖章的宁远县教育局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在现场进行指导资料填写、服务引导等工作,并对前来贷款的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发放还款指南,引导他们加入QQ群、微信群,为今后的政策宣传、催收还款等工作作准备。

唐晓燕说,9月30日之后,生源地助学贷款将告一段落,接下来就要开始部署贷款回收工作,工作人员将利用电话联系、发送邮件、上门走访等方式,提醒学生按时还款。

“扎实推进诚信教育、把握最佳催收时间、组建高效回收队伍,我们从这三个环节入手,保障助学贷款回收全落实。”宁远县教育局副局长雷敏向记者介绍,该县选取了32名在该县贷款且已经有正式工作的人员加入到贷款回收工作队伍中,将催贷面扩大到他们的同学、校友、朋友、同事等。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资助中心的催贷压力。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国家学生资助政策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是推进教育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今后,将不断研究、探索工作新思路,探求更专业的工作方法,进一步做好生源地助学贷款等学生资助工作,为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雷敏说。

责编:陈洁

来源: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