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毛致用:从国家领导人到“农民”
新湖南客户端
2019-03-10 09:50:01

写在前面的话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国农业和经济建设战线的杰出领导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毛致用同志,因病于2019年3月4日14时10分在湖南逝世,享年90岁。3月9日上午,毛致用同志遗体在长沙火化。

2008年9月3日,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新闻天地》杂志社记者,来到毛致用同志老家——岳阳县筻口镇西冲村采访他的退休生活。采访毛致用同志的文章《毛致用:从国家领导人到“农民”》发表在2008年第10期《新闻天地》杂志。文章发表后,影响颇大,诸多媒体纷纷转载。

斯人已去,风范永存。新湖南长沙频道特重新转发《毛致用:从国家领导人到“农民”》这篇文章,以资纪念。毛致用同志一路走好!

毛致用:从国家领导人到“农民”

曹 辉 黄 维

“小屋三间,坐也由我,睡也由我;老婆一个,左看是她,右看是她;致用仁弟如今有此境界矣。”

——著名画家黄永玉

【人物档案】毛致用,1929年12月11日生,湖南岳阳人。1951年7月参加工作,195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湖南、江西省委书记,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中共第十一至十四届中央委员,中共十五大代表。2003年3月,卸任。

在湖南岳阳县筻口镇西冲村,一条幽静的小路通向一座小院子,由两座普通的红色小砖楼组成。小院的前面是清澈的鱼塘和挂满果子的果树,周边群山起伏,满目苍翠。

它的主人是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毛致用。他从这里走出,在外闯荡了大半个世纪,主政过湖南、江西多年。5年前,他从全国政协副主席的位置卸任之后,从北京直奔家乡,住在原有的几间瓦房做了一介农夫。

回故里后,著名画家黄永玉给他赠送一幅画,上面画着一个老头,躺在一张竹椅上,悠闲得意地摇着扇子;不远处,一个老婆婆正端着盆子,往地面撒谷子喂鸡。画的右上方题有:“小屋三间,坐也由我,睡也由我;老婆一个,左看是她,右看是她;致用仁弟如今有此境界矣。”

惟妙惟肖的画面,风趣幽默的语言,活脱脱道出了他们幸福的晚年生活。

从高官到农民

谁也没有想到,一位国家领导人卸任后会选择回乡务农。

2003年3月中旬,卸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毛致用,没有留恋繁华的都市生活,待全国“两会”一结束,就轻车简从直奔西冲村。为此,有人在背后说他,这个人真傻,干了一辈子的工作,退下来也不在城市里享清福,不知回农村来干什么。

“乡下好啊,空气好、水好、蔬菜好。”毛致用并不认为自己傻,他觉得自己对农村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情结。他曾在《农业·农村·农民》一书中写道:“我出身农民,来自田野。是农村的水土养育了我,是党教育培养我从一个农民成长为党的地方领导干部。不管地位如何变迁,我心中始终保持着与土地、与农民那份天然的亲切与关切。”

采访中,记者发现,除现任村支书毛文华外,毛致用回村情景几乎没有其他人能回忆起来。毛文华还记得,毛致用带着一个警卫员,一个司机,还有老伴。得知他要回来,村里把他要住的院子进行了平整,镇里出钱把院子里抹上了水泥。毛致用按成本价如数把钱还给了镇里。

“老毛是国家级领导人,回到农村,我们都担心照顾不周。”前任村支书毛昌荣听说,中央领导对毛致用回乡很关心,准备派警卫战士保护毛致用的安全。但是,毛拒绝了。

不过,毛致用身边的人当时有些担心。毕竟乡下清苦,生活寂寞,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反差太大。他的老伴易银秋告诉我们:“刚回乡那阵子,他们时不时地找个由头来西冲转一转,名为看望,实为暗察,看看老头子是否真的铁了心。”

毛致用明白亲朋好友的心思。他没说多余的话,而是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做自己钟爱的事。回到农村,他在屋后的山上,盖了一个鸡棚,养了80多只土鸡。同时,他还承包了村里的一眼鱼塘,种了一块菜地。他告诉我们,他在水塘里养了不少鱼,有鲢鱼、鲤鱼、草鱼、鲫鱼,大的已经长到了10多斤一条。在水塘边,他请人建了一栋猪舍,安排他的一个侄儿养猪,猪粪就用来做自家沼气池的原料。发酵后的猪粪再被利用来养鱼、种菜。

如此一来,毛致用的日常生活主要是养鸡、养鱼、种蔬菜。每天早上6点多钟,他就起床忙乎开了:先到鸡舍喂鸡,再到菜地里劳动,之后洗个热水澡,然后吃早餐;上午看看文件、书报,中午打个盹,下午再下地干活,顺手扯几把青草喂鱼;晚上7点看新闻联播,之后用热水泡脚,上床睡觉。

这就是毛致用的“日程表”。5年多来,除非天有雨雪,他的日子都是这么过的。起初,村里的年轻人看他干农活有些吃力,都争着要帮忙。但他谢绝了:“回家来就是务农的,要自己动手。”如今,他家的菜地、果园、鱼塘、猪栏、鸡舍,已像模像样。

记者问:“听说您的农作物和养殖业收效很好?”

“我是农民出身,种点地没问题,我还想做个新农村的示范户。”聊到这里,毛致用显得兴致高涨,把记者从屋里带到果园、菜地、鱼塘边,并一一介绍。记者在实地转悠了一圈,感觉虽不一定够得上“示范”水平,但一点儿也不比邻居家的差。

“我种的菜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我养的鸡和鱼,不用任何添加饲料,而且这些自己吃不了那么多,就去送人。”毛致用自豪地说,这几年,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湖南考察,听到他在老家养鸡,都饶有兴趣地问起,见面时就会给每个领导人送一篮子土鸡蛋。领导们也都非常高兴地把它带回了北京。

借用“老面子”扶贫助困

毛致用长期主政两个农业大省,曾就“三农”问题撰写专著,提出过不少富有创见的建议和意见。如今,他仍在关注并思考这个问题。

他回西冲后,没少为村里的事情操心。他说:“农村的事情比较多,首先要办好两件事,即生态和道路。生态要从沼气入手,有了沼气,封山育林、涵养水源就成为现实;路修好了,不仅方便出行,生产生活资料运进、农副产品运出也都方便了。”

他常给乡村干部唠叨:“沼气是个宝,再穷也得搞。”西冲村当年发展沼气有些慢,他着急呀,竟从江西派人来西冲督办,硬是让有条件的村民都建起了沼气池。也多亏了他的苦口婆心,当地农村沼气普及率位居全省前列。

在毛致用眼里,发展沼气好处多多。他曾在江西赣州推行“一栏猪、一口(沼气)池、一片果”生态农业工程,被誉为“赣州模式”,后来成为全国典范。

“有了沼气,农民就不砍树了,连茅草都不割了,生态也就好了。”果不其然。记者放眼望去,西冲一带如今青山绿水,平缓起伏的山丘蜿蜒交错,层叠有序的梯田从山脚一直盘绕到山腰。他家门前,一棵百年古枫树,枝繁叶茂。

要致富,先修路。“但修路得花钱,村集体要有收入就好办。”为了发展集体经济,毛致用不仅帮助引进资金和技术,他从江西农业大学请来教授,而且带头捐了2万元,鼓动村民集资为村里建起了两个养猪场。后来,他又通过联系,把养猪场承包给香港老板,签订了30年合同,每年上交村里17万元。

有了大猪场的带动,现在西冲家家户户都在养猪,多的超过100头,全村年出栏也超过1万头了。有了产量,毛致用又忙着牵线搭桥,联系销售途径,如今村里生猪80%出口到香港。

为让故乡百姓尽快过上小康日子,毛致用不但献计献策,还亲力亲为。毛致用回村头一年,就帮村里申请到了省里的一个农业开发项目,省里投资了60多万,改造了村里的沟渠灌溉系统。

2004年,湖南省进行电网改造,毛致用亲自找了有关部委的负责人,帮助村里获得了一个300多万的国土整理项目。他不仅亲自参与项目的规划设计,还到现场监督施工。使得西冲村在电网改造中,走在全省前列,每户都接入了高压四相电。此外,镇里引进两个企业项目,被征用山地的村民有想法,跑到他那里反映情况。他了解实情后,耐心做工作,最终两个厂办起来了,不仅解决了300多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使村民有了不菲的分红。

为文明建设效力

西冲村人多田少,年轻人大多进城打工去了,留守的大都是老人和小孩。

刚回家那年腊月二十四,毛致用将村里60多个70岁以上的老人请到家里吃年饭,共祝新春;这两年,过年不再请吃年饭了,改为登门拜访,再送上200元的红包。

有了这份心思,也就闲不住了。他订了份《人民日报》,报上常刊登各地建设生态文明村的事儿,他一琢磨挺在理,就与西冲的村干部商议:“生态好了,文明也得跟进。建生态文明村,咱们有这个条件和基础。”

这些年,西冲村集体收入也很可观。他建议村里每年拿出一点钱,给村里的小学老师生活补助;对考上大学的农民子弟,奖一两千块;考上名牌大学的,重奖一两万。村民们一合计,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关心下一代有了着落,如何照顾好老人的事却有些棘手。村里老人多,他们都乐于上毛致用家来坐坐,一来二往,他就发现了问题。

只比毛致用小1岁的毛万清,患了急性肠炎,家里没人照顾。毛致用得知后,立即打电话到镇里,请求他们派车将这位老人送进医院。事后他想,不能老是凭自己的面子办这类事儿,得为老人们做点事情。他找镇干部唠叨这事儿,镇里也很热心,表示除了办好敬老院,解决困难户、五保户孤寡老人养老问题外,还可以每年挤出些钱,表彰尊老爱幼的典型。

现在,毛致用自己每年也拿出一两万元,资助村里的老人。但他说:“这只是表示个心意,农民养老这个大问题,关键要靠政府投入。”七老八十的人,大都喜欢看戏。这事好办,花钱不多。他自费请湖南省花鼓戏团、岳阳花鼓戏团来村里演了几场,不仅老人们高兴,年轻人也喜欢。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当地乡村干部常来向毛致用讨教。他推托不了,便给镇党委书记写了一封信,谈了他的一些想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特别是土地承包经营的自主权;二是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要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

同时,他认为,搞好农村建设,一要有一个懂政治、善经营、会奉献的带头人;二要有一个富有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的班子;三要有一个因地制宜、科学有效的发展思路;四要有一股团结奋发的创业精神;五要有一套强有力的扶持政策。他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得到重视。镇里的干部回应说:“就照您说的努力去做。”

西冲村以前只有一片黄土地,没有什么资源。1995年以前,整个镇上58个村,西冲排名50开外。因为穷,小伙子娶媳妇都困难。

现在西冲村户户通公路,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农村经济建设走在岳阳市前列。“邻村的姑娘都想往西冲嫁,可惜我们村里的小伙子没有那么多,娶不过来。”毛昌荣说,外村有亲戚在西冲的,都想办法把户口迁到西冲。

如画般的田园生活

毛致用与老伴易银秋1948年结婚,至今已60个春秋。

回故里后,毛致用不仅完全适应了乡村生活,而且也回归并完全融入到了故乡的风俗民情中。他和乡亲们相处得就像一家人。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致爹”,叫他老伴“易娭毑”。记者到达时,有一些乡亲就坐在毛致用家里聊家常。毛昌荣说:“致爹很和蔼,来了人,如果警卫员不在,他就亲自倒茶上烟,甚至经常高兴地挽留人吃饭。”

“农村有广阔的天地,可以串串门,唠唠家常,而在城市我只能待在书房里。”毛致用对农村的感情溢于言表,“过去在位时,心脏有点毛病,大夫说是因为工作压力大的缘故。现在身体很好,每年都会去做一次例行身体检查,血压、血脂、血糖等各项指标都很好,心脏病也消失了,挑个百把斤都不成问题。”

知情的村民告诉记者,毛致用的一些生活习惯也很特别。他不吸烟,不沾酒。睡觉要睡硬板床,坐凳要坐硬板凳。许多人常向他请教长寿秘诀。他说:“哪有什么秘诀啊,要说有,热水泡脚,胜过补药。但再好的健康处方,如不能严格坚持,全是白搭。”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在中午12点40分时,毛致用还在高兴地接受我们采访,而站在一边的老伴易银秋显得有点生气。警卫告诉我们,这是“易娭毑”考虑到老伴的身体健康,每天都会准时用餐,“哪怕是领导来了都没耽搁”。

在角色转换、环境改变后,生活如此怡然自得,这让所有去过西冲的人打心眼里羡慕……

记者还了解到,退出领导岗位的毛致用,对社会公益事业仍十分热心。每年春天,他会与一批老同志相约义务植树。2008年湖南冰灾和四川地震,灾害给当地造成损失十分严重。在家收看电视的毛致用,迅速委托工作人员代为捐了款。

尽管常掏钱救济他人,可老两口的生活却十分节俭。衣服坏了,补了再穿;饭菜剩了,留着再吃。他对儿女的要求也始终很严格。长子毛叙保,即便已是正厅级的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商务厅原厅长),也不敢破了老头子的规矩。

采访结束离开时,毛致用站在家门口,久久地向我们挥手。这时候,他在我们的眼中,不再是曾经叱咤风云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而只是一位慈祥可亲的长者, 一位勤劳简朴的村民, 一位普通的共产党人。

他们眼中的毛致用

NO1.富贵不忘本

直到现在,毛致用还感激一个人。此人叫李惠林,当时是在毛致用家乡主持土改工作的乡党委书记。李惠林还是他的入党介绍人。

那是1951年,毛致用22岁。他毕竟念完了高小,算是有点文化,李惠林便找他去做秘书。“当时我不愿去,他就找了另一个人,但那人文化程度不高,干不下去,只得再次把我要了去。为此,他还在我们家住了3天。就这样,我到乡里当了秘书。”

不久,毛致用就从乡里调到区公所,任财粮干事。因家里是下中农,成分好,一年后,他就转了正,入了党,并调到岳阳地委组织部当上了组织干事,不久又被安排到岳阳县担任副书记。1973年,44岁的他成了湖南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

李惠林后来从湘潭地区总工会主席位置上退了休,如今身体仍然不错。这些年,毛致用每年都要去湘潭看望他老人家。

NO2.一般不动怒

五年多来,毛致用很少离开家门。“西冲好啊,我哪儿也不去了。”

熟悉老人的毛昌荣说,退休以后,不少地方请他去看一看,他一概回绝。湖南、江西各地每年都要办不少节会,大都想请他出山,说要是有这么个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在台上坐着,不仅有面子,更有福气。但他总是推托,偶尔在外露个面,也实非己愿,只是碍于情面。

“地球少了谁都照样转,”毛致用说,“做人做事,不能小心眼,那样于事业无补,也有损身体健康。新陈代谢是自然规律,在进退去留这个问题上,尤其不能小心眼。”

也有企业老板找到毛致用解决企业困难。去年,当地一家大型砖场老板找到毛致用,希望能低价从岳阳一家大型纸厂购买一批树皮用来烧砖。毛致用热心地帮他们给纸厂负责人写了条子。“这是符合政策的,别人找来了,能帮忙还是尽量帮,而且这是废物利用,对社会有好处。”毛致用说。

在村支书毛文华印象中,毛老一般不动怒,“村干部做事胆子小,如果推行慢了,才会遭到毛老批评”。

有人记得毛致用动怒最厉害的一次是,岳阳县发生自来水水源受到砷化物污染事件,饮用水源砷含量超标10倍,影响到10万人饮水,“当时毛老大怒,严厉斥责了县领导”。

NO3.每逢生日会失踪

在生活上,毛致用反对搞特殊化,每逢生日村里人就不见他的踪影。

2007年12月,毛致用迎来了78大寿。当地村干部显得没有把握,“每当生日那几天他就失踪了,我们已经几年没有找到他了。”毛昌荣说,毛致用没有过生日的习惯,10年前,毛致用七十大寿,村里决定前往祝贺,但是一整天没有找到他。

2007年,村里决定早做准备,没想到老人提前一周就表示,今年在家里过生日,你们先别急。结果生日当天他们去,发现又不见了,“他麻痹我们,放了鸽子”。

毛致用对子孙要求也很严格。2005年5月,毛致用在当地中学住读的外孙因为变天,一大早想回外公家拿衣服,但是走路要50分钟,要赶回学校上课,孩子担心来不及。

于是,他给外公的警卫员打了电话,想外公的车来接。

警卫员给筻口镇人大副主任任新明打电话,请镇里安排车送一下。

毛致用当时正在吃早饭,一看是镇上公车送的外孙,大发脾气,狠狠地把任新明和小外孙一起批评了一顿。

因为老人的严格要求,一家人都不敢忘记传统,村里人说,每年过春节,全家人都会回到西冲过年。老伴易银秋介绍,毛致用不仅打算自己在农村安养天年,还早已给几个儿女说好,将来退休了也一样回到西冲。


作者:曹 辉 黄 维

责编:荣庭芳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