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名家评论丨刘大为:烟墨几重叠痴恋 牧歌一曲彻山峦
新湖南 • 历史专题
2019-03-05 23:55:27

烟墨几重叠痴恋 牧歌一曲彻山峦

文丨刘大为

我对利用工作之外的业余时间坚持美术创作的非专业画家从来都保持敬意,正因为是有他们的存在和努力,才更加促进了中国美术事业的百花齐放。和美协、画院、美术学院、美术研究院所的专业工作者甚至自由职业画家明显不同的是,非专业画家能用于艺术探索和创作的时间会少很多,参加各种展览的机会也会少很多,能画出成绩的难度相应会大很多。

现在,张志君先生的画集就摆在我面前,仔细翻读,感慨和敬意油然而生!他的山水画厚重、大气、堂正、醇熟,显然已经不是专业与非专业的问题,而是最终能达到怎样高度的问题。任何一种艺术,都有源头和基因。张志君的山水画风的形成,得益于他的两位绘画授业恩师,一位是油画大家罗工柳先生,一位是中国画大家何海霞先生。早年,二十多岁的张志君因为工作的关系,有缘接触到两位杰出艺术家,分别学习了油画和山水画,最后潜心主攻山水,历三十余年,终于取得相当的成就。因为白天工作忙碌,只有用晚上休息时间作画,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多次积墨、反复堆叠的创作手法,加上受前期油画练习的影响,张志君很注重岩石的肌理、质感和整体画面的色彩,逐渐锤炼出既有中国传统山水画笔墨传统,又有西方油画光影、肌理和色彩的个人表现方式。和传统山水画“两岸一水”或是高远、深远、平远的构图方式不同的是,张志君更多采用了满构图的中近景刻写,山石、树木、云水有机地穿插分布,经过肌理处理的山石和黑郁的墨色让整个画面充满厚重和苍凉,画眼是一线留白的光明,一个小牧童赶着牛向诗意的远方走去……厚重苍凉的山石一方面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瑰丽雄壮,一方面昭示了人们生活的朴实和艰辛。那个顶天立地的小牧童怀抱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踏实而悠然地从山川天地间走过,他一路撒下的歌声响彻整个山峦……这是一幅幅朴实而深情的画面。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志君儿时生长在大山里,画面里的小牧童甚至可以看作其儿时生活的写照。中年时,从事扶贫工作,又和大山里的人民同甘共苦,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大山的厚重和苍凉。张志君获得了比一般画家面对山川短时间写生更丰富、更深刻的内心体验。“笔笔见笔浑然一体,密中通透疏见神韵”是张志君山水画的主要特色,除了他的老师何海霞先生的主要艺术特点,显然他还研究了张大千、黄宾虹、李可染甚至石涛、龚贤等先贤山水画大师,吸众家所长,成己之特色。

烟墨几重叠痴恋,牧歌一曲彻山峦。品读这本《大山远方》我仿佛看到每个夜静人深时分,张志君在几案前辛勤作画的身影;审视这一幅幅心血之作,我仿佛听到小牧童响彻山峦的清亮歌声。这是多么令人愉快的事啊!古人说,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画。通过这本书可以了解到张志君都做到了。如今,花甲之年的张志君即将从原来的工作岗位上退休,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全身心地进行山水画创作,他的未来值得期待!

我和张志君先生还有一种特别的缘分,就是我们共同的师长何海霞先生。早年,我在军艺作为一个青年教师,在广东有一个小型画展,展标就是海霞先生题写的“大为画展”。海霞先生对青年后学的提携至今仍记忆犹新。如今,读何老学生的作品集有一种特别的亲切。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张志君执著于艺术的精神和精彩的作品打动了我。所以在此为广大读者予以推荐!

是为序!

大为2016年8月于北京

责编:刘瀚潞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