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绥宁:教育扶贫惠民 寒门学子圆梦
新湖南 • 历史专题
2018-12-28 22:14:41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彭静  通讯员 唐日新 张先邵 沈和平)

教师节前,中南大学吴晓林、纪效波、湖南大学战蓓蓓、周一歌及上海交通大学付超鹏五位教授资助贫困学生的10000元助学款已到位,即将发放到绥宁县武阳镇等3个乡镇16位贫困学生手中。迄今为止,吴晓林教授为首的资助团队在绥宁县共资助263人次,资助总金额达70800元。

开学季,绥宁县的各项学生资助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教育扶贫,不落一生。”绥宁县教育科技局(以下简称“绥宁县教科局”) 党委委员、副局长邹建新介绍,近年来,绥宁县稳妥落实各级资助政策,尽量扩大社会力量助学面,建立健全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阶段家庭困难学生帮扶长效机制,实现了学生资助政策对所有学段、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让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和社会,该县一直在努力。

政策落实扎实有效

“你好,我孙子现在是寄宿生,我们家不是建档立卡户,能不能享受寄宿生补助?”9月6日,绥宁县教科局学生资助中心,从农村奔波而来的肖奶奶向工作人员咨询政策事宜。绥宁县教科局扶贫专干刘旭昆耐心解释相关政策,并告知肖奶奶往后孩子的父母可通过手机查询相关政策,不必来回奔波。

 刘旭昆花了2个月的时间开发绥宁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查询系统。他现场给记者演示操作,输入姓名及身份证号,学生个人信息、补贴金额及发放日期等详细信息一目了然。刘旭昆表示,系统可同时容纳100人查询,目前正在进行最后阶段的调试,家长不日将能通过电脑和手机了解最新的资助政策,这也将进一步提高政策的知晓率。

不仅如此,新的学期,绥宁县教科局的《教育扶贫学生资助政策解读》宣传单也制作到位,不久,该县在校学生将人手一份,阅读完之后在回执单上签名并上交,这也让学生及家长及时知晓资助政策。

邹建新介绍,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很到位,资金落实也不含糊。2018年上半年,绥宁县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补助金76.1万元,发放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312万元,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145万元。

该县在全面落实不同教育阶段各项学生资助政策的同时,不断创新。2017年4月,该县在全省率先出台《绥宁县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通学生及极端贫困学生资助方案》,对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通学生及极端贫困学生进行资助。这一举措弥补了义务教育阶段贫困通学生资助的空缺,走在了全省学生资助的前列。

社会助学点亮希望

大学录取通知书对绥宁县瓦屋塘镇新桥村的学生周顺来说,可谓喜忧参半。今年高考,他考上了湖南理工学院,但由于家庭因病致贫,周顺只能将“大学梦”深埋心底。

得知周顺的情况后,绥宁县教科局学生资助中心工作人员、县教科局驻瓦屋塘镇教育扶贫专干等一行人上门走访调查,为周顺争取到绥宁县教育基金会5000元教育扶贫助学金,为他实现“大学梦”奠定了基础。

▲受助大学新生周顺(右一)

经过调查并公示,今年秋季,绥宁县共有40名寒门学子在县教育基金会的资助下顺利走进大学校门。

邹建新说,绥宁县社会力量捐资助学氛围日渐浓厚,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为该县贫困学子点亮希望。

绥宁县麻塘苗族瑶族乡学校是绥宁县最偏远的乡镇学校之一,社会爱心人士申淑英就地考察后,发动身边的朋友组成了帮扶团队,资助该校品学兼优、家境贫寒的学子,给予每学期1200元的资助,特别优秀的孩子,将从小学资助到大学毕业。今年,该校就有13名学生受益。

六年级学生小于是典型的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一年难得见面,爷爷去世,奶奶也常年腰腿疼痛,小于生活困窘但不放弃读书。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小于已经连续受助四个学期。

“送教上门”温暖人心

家住在寨市苗族侗族乡表田村的杨斌(化名)是一名智障儿童,第一次见到绥宁县特殊教育学校老师时,他只是躲在父亲的身后,全身发抖。

在交流过程中,特校老师发现杨斌喜欢听歌,后来的每一次送教,老师都以音乐拉近与他的距离,然后再进行教学。经过两年多的送教,杨斌现在可以算出5以内的加减法,能够认识基本的颜色,并正式成为该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在校就读生。

刘晓(化名)家住东山侗族乡三溪村,智力中度障碍,生活不能自理。起初,刘晓奶奶极力反对送教老师锻炼刘晓的自理能力,但按照送教老师的要求培养三年后,刘晓吃饭、穿衣、洗澡、上厕所都能自理。这个学期刘晓高高兴兴来该县特殊教育学校读寄宿了。

据了解,自2014年下学期开始,绥宁县特殊教育学校四个送教小组为17个乡镇的63名残疾孩子上门送教。现在已经有12名送教上门学生进入特殊教育学校正常就读。

邹建新介绍,为了让未入学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也享受到教育的权利,绥宁县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通过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措施,切实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爱心人士捐资助学

责编:陈洁

来源: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