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构建“大教育”推进“大扶贫”格局 ——岳阳市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纪实
新湖南 • 历史专题
2018-12-26 22:58:19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燕 通讯员 胡义兵)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接见邹四雄


2015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同年年底,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四部委印发了《“组团式”教育援藏人才工作实施方案》。2016年秋季开学,全国首批800位援藏教师和管理人员如期到岗。这其中,湖南省共派出了45位优秀教师,岳阳市占了10人。岳阳市援藏教育事迹突出,2017年,国家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司长毛力提·满苏尔高度评价了岳阳市教师的实干精神和管理成效。

2016年,岳阳市教育体育局(简称教体局)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聚焦重点,瞄准对象,精准发力,创新性推进“点对点”教育结对帮扶工程,着力推动教育精准扶贫落地、兜底,精准帮扶“零距离”。其中市直属中小学(幼儿园)与农村中小学“点对点”结对帮扶28所。2016年,“点对点”教育结对帮扶工程被省教育厅认定为教育扶贫创新工程。

2016、2017年,岳阳市教体局全面落实湖南省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简称“三区”)人才支持计划,选派了中级以上职称128名优秀教师前往新化县和平江县支教,并把支教和精准扶贫、推动教育改革、锻炼队伍相结合,不断增强支教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保障每一个孩子受教育的机会”“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教育扶贫要‘输血’更要‘造血’”岳阳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德华的话语掷地有声,“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教育脱贫攻坚,职责所系,义不容辞。”——这也是岳阳市教育扶贫工作的庄严承诺。近年来,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岳阳市教育扶贫工作坚持“补短板(教育薄弱环节,如贫困地区教育、学前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兜网底(聚焦建档立卡困难群体家庭,保障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扶持到校、资助到生”,全面改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增强脱贫攻坚内生动力打出一系列“组合拳”,编织了一张教育公平的保障网。

架设民族教育腾飞的桥梁


两年前,从岳阳市选派的10位“组团式”教育援藏教师肩负着教育援藏的使命,离开家乡和亲人、克服高原反应和重重困难来到西藏自治区。两年了,格桑花谢了又开,他们怀揣着架设民族教育腾飞桥梁的理想,足迹遍及雪域高原的每个角落。

岳阳援藏教师给西藏教育带来了什么,留下了什么?8月26日,记者拨通了国家教育部第一批“组团式”教育援藏湖南省领队、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第三高级中学校长邹四雄的电话。

“以前我就在岳阳市第一中学的西藏班接触过西藏的学生,我发现藏区急需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师人才。”邹四雄原是岳阳市第一中学的中层干部,他深知此行的责任与使命。

进藏后,邹四雄和同事无暇欣赏西藏美景,到现在连咫尺之遥的羊湖都没有去过,满心想的都是办学。为全面了解学情,邹四雄先后到十多所学校听课百余节,与学生座谈1000余人次,到6个牧区做家访,全面摸实情、接地气、下真功。雅鲁藏布江边的山南市第三高级中学(简称山南三高)是一所新建的普通高中。起初,学校办公设备不完善,写工作文稿要步行一个小时到网吧。“从网吧回宿舍要经过荒郊野岭,我有几次晚上被野狗追赶。”邹四雄没有丝毫怨言。

▲共建岳阳市第十二中学山南联校签约仪式现场

援藏教师最大的作用是桥梁,这需要把湖南的教育资源和西藏的教育需求对接。邹四雄的团队为了能在援藏期满后,给山南三高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2016年12月,首创了以长沙市第一中学为对接点的“联校模式”。

山南三高起点低、底子薄、力量弱,但目前学校的办学思路已基本形成。邹四雄强调,岳阳援藏团队是湖南省“组团式”援藏教师的中坚力量,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培养方面付出了大量的心血。2016年,山南三高首届计划招生500人,却只来了430人;2017年仍计划招生500人,报名学生竟达4300人。全山南市初三毕业生只有5100,为何报名该校的学生如此众多?“学校管理和学生素质如何,老百姓都看在眼里,口碑是最好的解释。”岳阳市教体局人事科副科长石勇骄傲地说:“两年多来,岳阳援藏教师用真情和真心、用智慧和汗水使藏区的教育实现了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两翼齐飞。”

2015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同年年底,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四部委印发了《“组团式”教育援藏人才工作实施方案》。2016年秋季开学,全国首批800位援藏教师和管理人员如期到岗。这其中,湖南省共派出了45位优秀教师,岳阳市占了10人。岳阳市援藏教育事迹突出,2017年,国家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司长毛力提·满苏尔高度评价了岳阳市教师的实干精神和管理成效。

2016年,岳阳市教育体育局(简称教体局)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聚焦重点,瞄准对象,精准发力,创新性推进“点对点”教育结对帮扶工程,着力推动教育精准扶贫落地、兜底,精准帮扶“零距离”。其中市直属中小学(幼儿园)与农村中小学“点对点”结对帮扶28所。2016年,“点对点”教育结对帮扶工程被省教育厅认定为教育扶贫创新工程。

2016、2017年,岳阳市教体局全面落实湖南省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简称“三区”)人才支持计划,选派了中级以上职称128名优秀教师前往新化县和平江县支教,并把支教和精准扶贫、推动教育改革、锻炼队伍相结合,不断增强支教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保障每一个孩子受教育的机会”“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教育扶贫要‘输血’更要‘造血’”岳阳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德华的话语掷地有声,“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教育脱贫攻坚,职责所系,义不容辞。”——这也是岳阳市教育扶贫工作的庄严承诺。近年来,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岳阳市教育扶贫工作坚持“补短板(教育薄弱环节,如贫困地区教育、学前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兜网底(聚焦建档立卡困难群体家庭,保障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扶持到校、资助到生”,全面改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增强脱贫攻坚内生动力打出一系列“组合拳”,编织了一张教育公平的保障网。

“扶贫先扶智”,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

“孩子上学不收学费、住宿费,还能享受国家和社会的补助、资助。”平江县爽口中心的贫困学生家长周士说,“赶上好政策,一双儿女可以 ‘零负担’上学了。”

为确保控辍保学不落一生,精准资助不漏一人,岳阳实施精准资助,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学校实施、学生受益的助学工作格局,一方面建立各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岳阳市基本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工作目标。另一方面,制定学生资助工作考核细则,对各县、学校资助工作进行全方位考核。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下达各类经费补助6.85亿元,惠及学生64万人次。

“我们还实施了贫困家庭孩子‘应助尽助’计划, 岳阳市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做到了应贷尽贷、应还尽还,不存在贷款难问题,岳阳市连续三年在贷款人数、贷款金额和还款率处全省第三名,平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连续两年在全省开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的124个县市区中名列第一。” 岳阳市教体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何云霞说:“让贫困家庭学生‘义务教育不花钱、中职教育没负担、普通高中不发愁、考上大学不担心’。”

“资助是手段,目的在育人。”何云霞说,岳阳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让贫困学生充分感受学校和社会的温暖。岳阳市第五中学各支部成立了帮困扶贫小组,涌现了许多感人事迹。岳阳市第五中学的曾钦,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打算放弃学业南下打工。柳迪辉老师得知情况后,登门了解情况并打消了曾钦南下打工的想法,并与他结成了“志愿帮扶、爱心资助”的“一对一”帮扶关系。高考时,曾钦不负众望,取得了601分的高分。目前,曾钦在一所医院工作,家庭状况得到了根本上的改善。2017年8月,在全国高中阶段学生资助育人典型经验推介会,湖南省共3个典型案例入选全国交流推介,岳阳占2个。

“村里学校的硬件设施好了,校园美了,而且还有来家门口接孩子上学的校车了。我们离脱贫致富的梦想更近了。”平江县安定学区的学生家长感叹。岳阳市、县、乡三级联动,校车运行网格化。全市2007台校车安全运行,受惠学生达到12万多人,2017年财政投入校车经费共计2650万元,用于校车运营及贫困学生乘车补助,有效地保证了偏远贫困地区孩子顺利入学。

“造血式”教育扶贫断穷根

当岳阳市外国语学校的两名金发碧眼的外籍教师走进平江县恩溪中学的校门时,这所大山深处的学校顿时被引爆。

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教育。“让偏远乡村的孩子共享城里优质的教育资源梦想变为现实,是岳阳教育扶贫的一个缩影。”岳阳市教体局机关党委副书记李像谦向记者介绍。

为了使教育扶贫从“输血”转变为“造血”,岳阳数百名教师深入“三区”最前线——奔赴平江、新化支教,来到其边远山区,库区农村学校。这些支教教师大多每周不少于20节课,甚至包班教学,是平时两倍的工作量,但他们无怨无悔,不改初心。

▲岳阳教师在“三区”支教

两年前,岳阳楼区花板桥小学副校长黄绚灿和洞庭湖学校副校长田野一同来到了平江县思源实验学校支教。田野注重打造思源实验学校的校园文化,组建了学生合唱队、号鼓队、花样操队等,其中花样操队的表演在平江县校园文化展演中获得了一等奖,合唱队在岳阳市中小学生建制班合唱比赛中,一举拿下第一名……这大大提高了该校师生的自信心。黄绚灿把城区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带到了这里,让该校教师知道了“交流教研课”“磨课”“集体备课”。平江县思源实验学校校长向伟卫说,支教教师不仅让我校的学科成绩得到了进步,而且还使师生的思想观念得到了转变, 真是“支教一年,影响十年。”

为确保支教不走形式,岳阳加大受援地急需、紧缺学科人员的选派力度。2017年秋季,新化县急需地理、数学学科教师,虽然与原需求计划有变,但在开学之前,岳阳教体局紧急协调,将急需科目教师按时派往受援学校。在支教教师选拔上,不仅数量上有要求,更在质量上提标准,从城区办学水平高、教育质量好的学校里选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优秀教师去支教,以此提升支教“造血”能力。

▲平江县思源实验学校号鼓队表演

记者在岳阳采访时发现,该市以教育质量提升为抓手,不断夯实均衡发展之基。更为显著的特征是,提质增效,不是一地一校的“独角戏”,而已形成了全市“一盘棋”的系统性构筑。横向看,偏远贫困地区通过信息化实现与城镇地区的“同位发展”;纵向看,通过选优配强师资队伍,使得全市教育质量提升举措深入推进。

责编:陈洁

来源: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