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科研篇│打造湖南智造“人才引擎”
新湖南 • 历史专题
2018-12-14 16:55:09

蓬勃发展的湖南教育,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他们奔赴三湘大地各行各业,为湖南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改革开放40年,湖南创新综合实力居全国第12位;科技人员总数40年增长了9倍,科研人员总数达179万人;拥有18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4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年,且看湖南教育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助推“湖南制造”迈向“湖南智造”。

改革开放40年,湖南省科技综合实力不断跨越新台阶。在这里,涌现出了一批世界一流成果,湖南“超级家族”领跑世界:超高产杂交稻、超级计算机、超高速列车等领跑世界。


由中车株机制造的快速动力集中动车组效果图

超高速列车:跑出“中国速度”

改革开放40年来,中车株洲所不断创新,见证了中国动力一次又一次的飞跃。1968年,“韶山1型”电力机车下线,中车株机所将我国牵引电传动技术推进到“兆瓦级”时代,打破西门子等国际大公司的技术垄断。1991年,中国第一台交流传动电力机车AC4000在株洲诞生,时速110公里,实现中国电力牵引技术的腾飞。

速度突破之后的下一个高峰,是节能环保。2003年,中车株洲所组建国内第一支永磁牵引技术研发团队,酝酿中国动力的第三次腾飞。2008年,这项技术开始在新能源车上试用并推广。

2015年,长沙地铁1号线使用的永磁同步电机成功交付,这是国内首次将永磁同步电机装载在整列地铁上。我国成为继德、日、法后,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高铁永磁牵引技术的国家之一。2017年,“复兴号”首次实现了动车组牵引、制动、网络控制系统的全面自主化。由中车株机所自主研制的牵引电机,曾助力中国标准动车组跑出“世界新速度”。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实训

【档案】校企合作培养高铁“心脏”守护者

校企合作,为我省科技型企业提供了大量技术型人才。本就脱胎于企业的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同样早早踏上了校企合作之路。2010年,该校便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共同启动牵引变流器核心器件生产线项目,为高铁的“心脏”培养更多守护者,成立了3个学徒制订单班共120人。在随后的学员选拔、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等过程中,企业方均深度参与,真正实现了全过程共同培养。

【数说】近年来,我省对接湖南10大千亿产业和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需求,组建了36个职教集团。全省高职院校与1230余家企业开展订单培养、与111家企业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与企业合作建立技术研发中心119个,大力培养德技双馨的“芙蓉工匠”,推动“湖南制造”走向“湖南智造”。


天河超级计算机

超级计算机:从“银河”到“天河”

“中国要搞四个现代化,不能没有巨型机。”1978年,在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将研制亿次巨型计算机的任务郑重交给国防科技大学。1983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台命名为“银河-I”亿次巨型计算机通过国家鉴定,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立设计和制造巨型机的国家。随着科技的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成功推出银河-II、Ⅲ型巨型机,性能得到大幅提升。

2009年10月29日,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诞生,并于次年首次在第36届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上名列榜首。2013年5月,峰值速度达5.49亿亿次的“天河二号”惊艳亮相,并先后六次站在世界超算500强榜首。从“银河”实现我国巨型机“零”的突破,到“天河”在世界超算数度称雄,实现从“跟跑”到“领跑”。

2013年7月下旬,国防科技大学传出喜讯,由该校牵头研制的“天河三号E级原型机系统”完成研制部署并通过验收,标志着我国向新一代百亿亿次(E级)超级计算机发起了冲锋。

【数说】我省每万人口中大学生数为238.84人,是1978年的44.9倍。2017年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58年,比1982年增加了4.78年。40年来,共输送大中专以上人才941.3万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着力优化专业结构,目前全省共开设本科专业297种,本科专业点2461个。硕士、博士教育快速发展,全省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4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点125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点31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273个。


“海牛号”深海作业

“海牛”深海钻机:刷新“中国深度”

日前,由湖南科技大学万步炎教授团队承担的“‘海牛号’深海海底深孔钻机系统与取芯技术”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取芯技术、实际最大作业水深、平均取芯率、作业效率等技术指标均居国际领先水平。

“海牛号”深海海底深孔钻机是目前国内首台也是唯一一台完全自主研发的深海海底深孔取芯钻机,适用水深超3000米、钻深能力90米、岩芯直径62毫米,发明了深海遥控/自动绳索取芯与薄壁钻杆快速可靠接卸存取技术、正反循环结合兼用的绳索取芯专用钻具、深海底沉积物抽吸型地质取芯专用钻具、水深大于3000米重型海底钻机布放系统。其海底作业效率、岩芯取芯率、母船适应性、重量等多项关键技术和经济指标优于国外最新一代海底钻机。

【档案】高校科研团队走向深蓝

“走出陆地,走向深蓝,海洋梦就是我的中国梦!”作为我国研制深海钻机第一人,湖南科技大学教授万步炎率领团队于2003年8月,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并成功在海底下钻0.7米,取出第一个样品,开启了我国自主研发深海钻机的历史。随后十几年,万步炎始终扎根这一技术领域,克服重重困难,先后研制出了2米、5米、20米等多个钻进深度的深海钻机。

为推动我国深海钻机技术继续向前,2012年6月,万步炎主持研发的“海牛”项目正式启动。万步炎团队在深海全自动遥控绳索取芯技术、多参量海底原位探测、整机轻量化与小型化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

【数说】据统计,近年我省有3所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2个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学科,3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近5年,全省高校共获国家科技奖55项,占全省的58.5%;承担省内80%以上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获得专利授权1.3万件,与企业合作开发新技术8700多项,研发新工艺1.4万项。(余娅/整理)

责编:陈洁

来源: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