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毛泽东与湘潭大学
新湖南 • 湘大印象
2018-09-09 15:26:34

文/唐正芒

毛泽东主席家乡的湘潭大学,因他亲自倡导而创办,并亲笔题写校名,得到了“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的亲切嘱托。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十分关心湘潭大学的复校工作;全国许多名校名师出于对毛泽东的崇敬、纷纷响应号召援建湘潭大学。改革开放以来,湘潭大学师生始终牢记伟人嘱托,精心谋划发展,追求卓越,砥砺前行,用辛勤的汗水书写着不朽篇章,使湘潭大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湘潭大学(简称“湘大”)是1978年国务院第一批确立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它座落于毛泽东主席的故乡湖南湘潭,创办于1958年6月,因故于1959年7月停办。1974年3月,由国务院批准恢复。湘大儿女谨记毛泽东的嘱托,为办好湘潭大学无私奉献,默默耕耘,用他们辛勤的汗水乃至热血生命书写了不朽篇章。

湘潭大学:毛泽东亲自倡办的大学

说起湘潭大学的创办,还得从毛泽东为故乡的韶山学校题词说起。

湘潭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山川秀丽、物产丰富、人杰地灵、英雄辈出,古有“莲城”“小南京”“金湘潭”等美誉。然而近代以来,湘潭经济社会在内忧外患中日渐衰退,财匮力尽,民生凋敝。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方面事业开始迅速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也不断向前推进。毛泽东家乡湘潭县韶山冲的兴华小学(毛氏族校)由人民政府接管,于1951年更名为韶山乡第三村校,1952年更名为韶山小学,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拨款在毛泽东故居西侧400米的张家山兴建新校舍。其间,校长熊择民委托毛泽东的堂兄、也是毛泽东的老师毛禹居(宇居)去北京请毛泽东为新学校题写校名。

1952年11月9日,毛禹居到达北京,第二天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了他。

当毛禹居汇报家乡新建校舍的情况后,毛泽东非常高兴地说:“这好啊!国家搞建设需要各方面人才,人才从哪里来,靠发展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嘛。”

接着,毛泽东又关切地问:“学校建在什么地方?”

毛禹居答道:“建在张家山。”

毛泽东一听便称赞:“张家山那个地方好,空气新鲜,环境雅静,小时候我常在那里一边放牛,一边看书。”

毛泽东鼓励毛禹居说:“贤者多劳,你是教书出身的,该多出点力。还要教育人家多出力。”

毛禹居说:“这个当然喽”。紧接着毛禹居又说:“来京前,学校曾写信给你,想请你题个字,可能你没看到,办公厅回信说你忙,不能题字,这次我就为此事而来。”

毛泽东听后说:“我秘书这些人,就怕麻烦我,好嘛!我来写,写什么名称好?”

毛禹居说:“我们办的是小学,就写湘潭县韶山小学吧。”

毛泽东正要下笔,却又停住。他想了想说:“为什么硬要叫小学呢?将来学校发展,可以办中学、办大学嘛”,“还是叫‘韶山学校’好。这样,不就一次写全了吗?”

毛泽东之所以提出办大学之事,是因为整个湘潭地区在建国初尚无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因而他希望家乡教育事业能够不断发展,将来办起中学和大学,可见毛泽东对家乡教育事业的关心。

毛禹居回到湘潭后,向当地领导汇报了同毛泽东的谈话。毛泽东关怀和支持家乡办学的举动,给了湘潭人民以极大鼓舞。特别是他希望能在家乡也办起大学的心愿,给了湘潭干部群众极深刻的印象。虽然由于当时物力财力等历史的原因,湘潭大学并未很快办起来。但后来湘潭大学的创办,确是与毛泽东在为韶山学校题词时希望和倡导在家乡办大学的心愿密不可分。换言之,几年后,他为湘潭大学亲笔题写校名也是这次为韶山学校题名的合乎逻辑的历史延续。

湘潭大学:毛泽东亲笔题写校名的大学

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刘少奇在会议的报告中提出“逐步实现一般的专区和许多的县都有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目标。随后,国务院为贯彻中央的建设目标,逐渐下放了创办高校的审批权,为各地区创办高校“松绑”。

1958年6月,湘潭县委为了响应八大二次会议的号召,通过《关于创办湘潭大学的报告》。接着从全县各个中学抽调十余名中学教师,由各校报送数百名应届初高中毕业学生,县财政拨出5万元的开办费专款,利用杨家桥湘江煤场的旧址为校址,创办了半工半读性质的“湘潭大学”。学校开展生产劳动以尽可能自给自足,并于当月正式招生。学校办起之后,湘潭县委特意从韶山请来毛泽东小时候的老师毛禹居先生,委托他进京向毛泽东主席汇报并请毛泽东主席题写校名。

8月上旬,毛禹居和县委黄又歧同志赴北京向党中央、毛泽东主席汇报。为了作好汇报,由刘日新同志起草了汇报提纲和湘潭大学的发展规划,校长王三明同志又作了认真修改。8月15日,毛禹居先生和黄又歧同志从湘潭出发。在株洲,毛禹居提出:“我们这次上京,主席还不知道,他的事情很忙,如果去了见不到毛主席,任务就完成不好。是否先拍个电报去?”在株洲邮局,他们拍了个电报,内容是:我和黄又歧同志于8月15日乘X次快车上京求见毛主席。落款是毛禹居。

两天后的8月17日,他们到达北京。时间已快傍晚,毛禹居因年迈记不清党中央所在地,只好住在前门的惠中宾馆。他们住下就找电话,但翻遍了北京的电话号码,就是找不着中央机关的号码。他们便给毛主席写信,内容是:我已和县委的黄又歧同志于8月17日到北京,现住在前门的惠中宾馆。落款是毛禹居。第二天早饭后,一辆小轿车开到旅店,为他们交清了房租,将毛禹居接到王府井大街星鱼胡同和平宾馆五楼505号。当晚,国务院办公厅打来电话,要他们不要出去,邀他们到市里参观。第二天一早,来了一辆小车,共三人,一名宁乡县人(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参事),其他二人是高秘书、刘秘书,他们说主席正在北戴河开中央工作会议,如果有事不需要直接找主席的话,可以交他们办理。如一定要见毛主席,只好多等几天。

毛禹居说:“我们特来见主席,多等几天没关系。”后来,秘书邀毛禹居去十三陵参观。十多天后,因县上工作紧张,黄又歧同志于8月下旬回到了湘潭。

9月份的一天,中央办公厅派了一辆轿车,将毛禹居接进了毛泽东主席的住所中南海菊香书屋。毛泽东见到毛禹居,满面春风,称毛禹居为禹居兄。毛泽东非常关心湘潭和韶山的情况。根据毛泽东想在家乡办大学的心愿,毛禹居先生把创办了湘潭大学的喜事向毛泽东作了汇报。

毛泽东很高兴地问:“大学办在哪里?”

毛禹居答:“办在杨嘉桥原湘江煤矿旧址。”(注:湘江煤矿始创于1943年,当时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与金城银行合资筹建湘江矿业公司,开采湘潭杨嘉桥煤矿,解放后收归国有。)

毛泽东知道这个地方(毛泽东青年时在湘潭县十八总宽裕行米店当过学徒,曾到过这些地方)。他说:“那是在一个山冲里,哪里来那么多学生呢?”

毛禹居说:“有一条铁路,交通还比较方便,学生都是从全县高中毕业生中选送来的。湘潭办了20多所中学,毕业生很多。而且湘潭附近的县也有不少中学毕业生。”

毛泽东问:“学校的经费怎么解决?”

毛禹居回答说:“现在是全县统筹解决,学生半工半读能自给解决一部分。”

毛泽东十分关心学校的建设,又问:“教师问题怎么解决?”

毛禹居回答:“教师是少了一点,现在是经全县各中学抽调了一部分给高年级上课的老教师,还聘请了一部分工农技术骨干当兼职教师,只是没有教授,主席可否在全国各大学支援几个。”

毛泽东笑着鼓励说:“世界上办第一所大学,当时连大学生都没有,哪里有什么大学教授呀!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还不是能者为师么。有了大学,就会有教授。我们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

毛禹居又说:“我们想请主席为湘潭大学题写校牌。”

毛泽东谦虚地说:“近年来许多人找我写字,我都未写,我的字写得并不好。我小时候读书的那个东山学校几次来信要我写校牌,我也未写;假如我给你们写了,那他们不会有意见吗?”

毛禹居说:“这个好办,您写两张。一张给湘潭大学,另一张给湘乡东山学校的,我替您送去,这样两县人民不就都满意了吗!”

毛泽东听着笑了笑,点点头,表示同意,并答应写好送来。毛禹居临走时,毛泽东再次亲切嘱托:“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

1958年9月10日,毛泽东在菊香书屋凝情聚神写了湘潭大学校名,并给毛禹居写了一封信。几天后,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到和平宾馆看望毛禹居并送来了毛泽东主席的一封亲笔信和亲笔题字。信函写道:

“禹居兄:

遵嘱写了湘潭大学校名二纸,请转致选用为盼!另致东山学校一纸,亦烦转致。

毛泽东 九月十日”

两幅校名均是用大字笔写的一寸见方的大字,其中一幅在右角上还打了一个圈。打圈的这幅,是毛泽东觉得较满意的一幅,字迹遒劲、浑朴,此后便选用该幅作为湘潭大学的校名。

9月中旬,毛禹居带着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湘潭大学校牌和毛主席的亲切嘱托回到了湘潭。喜讯传来,全校师生员工“奔走相告,一片欢腾,大家敲锣打鼓,举着红旗,步行20多里,来到河口码头迎接”。当天,学校就隆重举行了全校师生员工和附近工人、农民参加的庆祝大会,毛禹居老人在大会上作传达报告。

毛禹居说:“我这次受湘潭人民的委托赴北京把湘潭大学的创办情况向毛主席报了喜,毛主席在国事繁忙中接见了我。毛主席对湘潭大学非常关心,当天主席看过呈报的喜报后,非常亲切地询问了学校的校址、学生、教师、经费等有关情况,亲笔给湘潭大学写了校牌,并指示‘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我在北京住了一个多月,毛主席三次接见了我,我在毛主席家里作了客,和毛主席一块吃饭。毛主席身体非常健康,红光满面……”会场上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响彻云霄,掌声经久不息,全体师生在毛主席像前庄严宣誓“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为了纪念毛泽东主席为湘潭大学题写校名的日子,学校决定将每年9月l0日定为湘潭大学的校庆日。无巧不成书,1958年9月10日毛泽东主席为湘潭大学题写校名,而1985年,在全国人大代表、湘潭大学兼职教授、著名数学家王梓坤院士等人向全国人大提议下,全国人大恰好将9月10日确定为教师节。

1958年12月25日《湘潭报》的头版刊发了毛主席给湘潭大学的题字。标题是——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好湘潭大学。副标题是——毛主席亲笔写了“湘潭大学”四字,并指示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报道的内容是——湘潭大学校长王三明同志说:“毛主席为我们湘潭大学题字,是我县百万人民的光荣,是湘潭大学的光荣,我们一定遵循毛主席的指示,一定把湘潭大学办好。”湘潭大学师生感到莫大的光荣,表示一定要做毛主席的好学生,争取使湘潭大学成为全省第一所大学。(注:在建国初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1952年10月,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在武汉大学召开中南地区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会议,会上决定将湖南大学矿冶系提前调出成立中南矿冶学院,湖南大学化学系提前调到华南工学院。同年11月底,中南教育部召开院系调整会,决定撤销湖南大学,另成立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和湖南师范学院。由此,湖南省从1952至1958年没有冠有大学校名的学校。)

湘潭大学:毛泽东亲切嘱托“一定要办好”的大学

毛泽东主席关于“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的亲切嘱托,成为湘潭大学师生员工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努力办好湘潭大学的不懈动力和前进方向。

然而由于1959年起我国连续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等原因,我国国民经济进入困难时期,湘潭大学也在资金、师资、设备方面遇到不少困难。中共湖南省委遂根据省文教小组呈送的《关于新办高等学校整顿情况的报告》,将湘潭大学列为拟停办的54所学校之一。同时表示“湘潭大学停办一个时期,将来还是要恢复的,由省委来办,一定办得更好!”此后,恢复湘潭大学便成了58级湘大师生和湘潭县人民一直以来的强烈期盼。外国友人和省外同志来瞻仰韶山时,也都曾多次建议:在毛泽东主席的家乡应该有一所综合性大学。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需要,特别是湖南省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人才支撑,1967年10月,湘潭县革委会组织了关于湘潭大学停办情况的调查,明确提出要恢复湘潭大学。尤其是毛泽东这时也几次提出“十年能不能把湖南建成工业省”的建议和指示,这就必须依托高等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湘潭大学作为毛泽东亲自题写校名、亲切嘱托一定要办好的大学,理应担负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任。因而恢复湘潭大学显得十分必要。1971年上半年,湘潭县教育组写报告呈报地委、省委,再次要求恢复湘潭大学。1973年11月,中共湘潭地委向湖南省委上报了《潭地发(1973)104号》报告,请示选定湘潭大学校址。1973年9月和12月,湖南省革委会两次向国务院专题报告,提出恢复湘潭大学的方案。1974年2月15日,国务院科教组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湖南省恢复湘潭大学的报告》,同意恢复湘潭大学。1974年3月,邓小平、李先念、华国锋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签发国务院[1974]23号文件,同意并明确要求国家和地方共同办好湘潭大学。这样湘潭大学便成为“文革”后期由国务院批准建设的第一所大学。1974年10月,毛泽东最后一次回湖南,在长沙休养时住省委九所六号楼。在这里他接见了湖南省党、政、军主要领导,对湖南省的工作做了许多指示。根据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后兼任湘潭大学复校后的第一任校长李振军回忆:“主席当时住在九所,他对我们讲:‘湘潭大学过去停办了,现在能不能恢复?把它再办起来!’”1974年11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到长沙九所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毛泽东指示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并问到湘潭大学的恢复工作做得怎样了,催办湘潭大学的恢复建设。毛泽东的催办加速了湘潭大学的恢复重建工作,极大地鼓舞了湖南人民和全国人民,使得恢复湘潭大学的各项工作全面展开。

据恢复建校时期曾主持筹备工作的老校长左维同志回忆,1974年4月,国务院安排湖南省派人进京汇报,左校长参加了这次活动。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刘凯风当面向他们传达说,恢复湘潭大学是中央的精神,“办这所学校是为了纪念毛主席。主席不主张用人名作地名、单位名,所以不称‘毛泽东大学’,还是用湘潭大学”,并且强调,“这是中央的意思,一定要做大事来办”。左维校长的传话,虽然不是中央的正式文件,但邓小平、李先念、华国锋等中央领导亲自批示的1974年国务院的23号文件本身也证明了这一点,且为当时的历史所证实。如1974年12月,湖南省委宣传部向全省发出恢复湘潭大学的宣传提纲就指出“湘潭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家乡,是学习毛主席的光辉思想、学习中国人民革命经验最理性的场所”“在湘潭恢复毛主席亲笔题名的湘潭大学,不仅是全省人民的一件大喜事,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此外,当时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直接关怀下所形成的、在新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全国支援毛泽东主席家乡建设大学的热潮,更是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1974年11月,国务院科教组向北京、江苏、湖北、四川、陕西、天津、上海、辽宁、吉林、广东10省市发出《关于请求支援湘潭大学部分师资和图书的通知》,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时任中共中央主席的华国锋到上海时,亲自提出要上海高校支援湘潭大学14名教师。国务院的通知及华国锋的指示,得到这些省市及其高校的纷纷响应。出于对毛泽东主席的无比崇敬,大家都把他当作支援毛主席家乡建设的一项光荣任务来完成。许多没有支援任务的省市及其高校,也积极为支援毛主席家乡建大学做贡献。

1975至1978年,全国各地来信来访要求调来湘潭大学工作、支援毛主席家乡建设的达3000余人次。学校先后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调进中青年骨干教师、教辅人员和管理干部约300人,省内的高校和其他单位共支援湘潭大学教师和教辅人员60余人。一时之间,湘大成了名师云集、群英荟萃之所。各地专家教授纷纷放弃原有的优越城市生活和良好教研条件,携家带口,不远千里,胸怀理想,满腔热情来湘潭大学安家落户。在楼无一栋、房无几间的艰苦条件下,他们宿农舍,点油灯,走小道,边劳动,边科研,边教学。随着调入人员的增加,农舍越住越远,遍布学校周围10余里。农舍条件差的,墙矮透风,房顶漏雨,喝浊黄的塘水,受虫蚊鼠蛇的威胁。但大家毫无怨言,互帮互助,友爱情深,领导和教职工打成一片,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广大农民也把远道而来参加湘潭大学建设的教职工当作自己的亲人热情接待,让客人住正屋,自己住杂屋。大家只为一个共同心愿:就是牢记伟人嘱托,“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

另一个极为动人的史实是,为了建设好毛主席家乡的大学,全国各省市、高校积极踊跃捐赠图书。北京大学图书馆提出,凡有两套以上的图书资料,可赠送湘潭大学一套。他们赠送的图书中,有《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四部丛刊初编》及续编等珍贵古籍23069册。其中《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始纂于康熙、成于雍正,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部类书,是我国重要的善本图书,毛泽东也喜欢这部著作。该书现成为湘潭大学图书馆的镇馆之宝。还有,清华大学也赠书37859册;江苏师范学院赠书2250本共9401册,其中有线装本《二十四史》《大清会典》等珍贵古籍;湖北财经学院赠书30000册,北京市18所高校图书馆联合赠书18万册图书。总计1975至1978年全国共有68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向毛泽东家乡的湘潭大学赠送图书和报刊合订本共28万余册。在实验设备方面也到得广大兄弟单位和院校的大力支援,两三年内,学校基本满足了全校师生科研教学实验任务的需要。

湘潭大学“名为复校,实为新建”。在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援下,经过教职工三年多的努力奋战,学校第一教学楼和南阳村一批教工宿舍、南苑学生宿舍、校医院、学生食堂先后建成。随后,一鼓作气,继续奋战,二教学楼群、东坡村教工宿舍、三教学楼群、实验室、北苑学生宿舍等拔地而起,复校的湘大,现占地3600亩、各类学生4.5万人、在国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向着高水平现代大学目标奋进。

根据毛泽东主席的心愿和期盼恢复(实为新建)的湘潭大学,在复校伊始就直接被定位为文、理、工科综合性大学。更由于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各地的无私援助、湘大人的努力奋斗,1978年2月,湘潭大学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88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同时也是全国16所文理工综合性重点大学之一。此后,湘大人再接再厉,始终谨记伟人嘱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励精图治、砥砺前行,在没有经过大规模合并的情况下以一校之力雄居《泰晤士报高等教育》(THE)国内高校第45位。且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同时进入THEUSNEWS两大权威国际大学排行榜的高校。1981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学校学科覆盖10大门类,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数学等4个学科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现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其中1个国家二类特色专业),2个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9个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4个国防特色学科;15个一级博士学位授予点,31个一级硕士学位授予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8个专业排名全国前10%,33个专业排名全国前20%;湘潭大学的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为教育部唯一的关于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湘潭大学始终注重把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现已累计培养24万余名毕业生,其中走出了5位院士(会士)、13位长江学者、20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位大学正校长,10多位省部级领导和400余名厅级干部。还涌现出了无数道德高尚的先进个人和集体,如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感动中国人物文花枝;全国道德模范杨怀保;全国模范教师李时华;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扶婷;世界冠军:鲍春来,夏欢,柴飚……成千上万的优秀人才在湘潭大学茁壮成长、走向全国。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生动地诠释了湘潭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理念。

由于坐落于毛泽东主席家乡的地域优势和对毛泽东主席的深厚情感,长期以来,湘潭大学的发展也得到了华国锋、江泽民、李鹏、贺国强、刘延东、宋任穷、耿飚、邓力群、周谷城、王首道等一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支持,以及毛泽东的后代李敏、李讷、毛新宇等的关心和指导。1998年江泽民为湘潭大学题词:“办好湘潭大学,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作出新贡献。”2001年李鹏为湘潭大学题词“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努力办好湘潭大学。”2007年华国锋为湘潭大学题词“办一流学校,育一流人才。”2008年中央政治局常委贺国强为学校建校50周年发来贺信,勉励湘大师生“以办好湘潭大学的优异成绩告慰毛泽东主席”。2009年中央政治局委员刘延东来学校视察,再次强调“党中央、国务院对毛泽东家乡的大学一定大力支持、全力支持。”2005年12月17日教育部长周济在湖南省政府与教育部共建湘潭大学签字仪式上庄严承诺“我们要带着对毛主席特别的感情,‘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支持湘潭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无论怎么支持都不过分”。

2018年湘潭大学将迎来60周年校庆。60年峥嵘岁月,60年春华秋实。如今,毛泽东高大的铜像屹立在学校南大门内宽广美丽的毛泽东广场中央。这是在纪念毛泽东同志题写校名并指示“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暨建校50周年之际,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树立了高达8.3米的毛泽东铜像,以作为湘大人对毛泽东主席的永久纪念和崇敬。他使每位踏进湘大校门的师生,最先看到的即是毛泽东高大伟岸的形象,以及铜像基座上镌刻着的提醒我们时刻谨记的“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的毛泽东主席的殷殷嘱托。庄重大气的毛泽东广场已然成为湘潭大学的标志性人文景观。巨幅毛泽东诗词碑,刻有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中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千古名句,让人立即联想起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人立下的穿越时空、气势磅礴的理想和抱负,给人启迪,催人奋进。

(作者简介:唐正芒——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研究。)

责编:曹漾

来源:湘大毛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