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山水莲城,如何书写半部湘菜史•文化篇——访湘潭市政协副主席胡振湘
新湖南 • 专题
2018-09-06 16:37:38

9月7日,“第十三届中国湘菜美食文化节”开幕式在伟人故里湘潭登场,湘潭市成为迄今为止首个两次举办该节会的城市。“开局要好,结局出彩,不为办节会而办节会”,从广处号召群众,从深处落地互动,所有这些构想,都预示着本届美食节将是卓尔不凡的一次。为了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湘潭湘菜产业,本报特邀湘潭市三位相关领导人,一起为我们揭示“一部湘菜史,半部湘潭写”的高度与格局。

胡振湘 湘潭市政协副主席,第十三届中国湘菜美食文化节组委会副主任

关键词:文化

“一方山水一方人,湘潭名人湘潭味”寓意厚重,请问这个主题是怎么确定的?

确定“一方山水一方人,湘潭名人湘潭味”这个主题的,是我们市委秘书长陈忠红,他提出来的,他也是我们湘潭市湘菜产业链链长,他精准地定位了此次美食节的主题,而且深度挖掘了湘潭历史文化的沉淀,扩大了它的影响。为什么在这次美食文化节顺势推出?它就像一坛美酒,酿到火候了,时机到了。湘潭市委认为,历史文化长期酿造、积淀,我们具备条件了,所以湘潭借第十三届中国湘菜美食文化节的契机,把四大名人菜背后的文化挖掘、整理、提升出来。原来,人们的认知度、对美食文化的品鉴程度没有达到今天的程度,历年来,湘潭闻名于外的是龙牌酱油、莲子、槟榔一类,现在增加了新的内涵,是湘潭独特的现象,与当地文化密不可分,值得挖掘总结。“头碗肉,二碗鸡,三碗莲子……最后再上鱼,叮叮当当,调羹碰调羹……”耳口相传的,都是儿时母亲处听来的童谣,四大名人菜,既有文化底蕴,又有名人效应,兼纳地域情怀,大众亲民。

请谈谈湘潭名人菜背后的故事,它怎样撑起“半部湘菜史”?

先说毛氏菜,如毛氏红烧肉,据毛主席卫士长李银桥所著《在毛主席身边十五年》一书回忆,“隔三天,给我吃一顿红烧肉,肯定打胜仗”,这道菜伴随他老人家一生,它支撑着毛主席超长的工作负荷,补养身体,蕴藏着妈妈和外婆的情怀。过去讲到吃菜,诸如这道红烧肉,仅指食物本身,未曾想到它背后的故事。曾氏菜,有曾国藩的蛋糕,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曾提到,“湘乡的蛋糕席,是湘乡城乡一种较为大众化的宴席,蛋糕是席面上的主菜”。那时有行军菜,临行前,湘乡的妈妈们把装有行军菜的布袋子挂在儿子胸前,曾国藩他们行军打仗背的食物,有蛋、有饭。再说齐白石的齐氏菜,他原本家里很穷,改善生活就是虾皮煮冬瓜,到河里抓几只小虾,丢到冬瓜里煮,这道荤菜奠定了他的画风——人家画画,山水是山水,齐白石画画,总有惟妙惟肖的虾、知了、蜻蜓等玩味和生活的烟火气息,他才成为一个大师。黎氏菜,一母养八兄弟,个个都是艺术家、科学家,便是靠当地文化的熏陶,如经久流传的湖南民谣《采槟榔》,便是黎锦光先生创作…… “一部湘菜史,半部湘潭写”,一是靠名人支撑起来;二是湘潭山水资源丰富,有好食材,如花石豆腐、青山桥腊肉、湘乡蛋糕、砂子岭猪、湘莲等;三是如今湘潭有许多湘菜大师。

文/陈潇 图/周佳珉

 

责编:周歌

来源:大湘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