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胡德华回忆父亲胡耀邦:父亲对子女的最大影响是人格魅力
新湖南 • 湖湘名人
2018-07-31 07:47:48

胡德华回忆父亲胡耀邦

本文作者马珂<右>与胡德华

作者丨马珂

胡德华是已故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之子,在兄妹中排行老三。自父亲担任我党总书记起,他就不太愿意接受媒体的采访。父亲去世后,他拒绝过许多中外记者的采访要求。经他公司一位同事的介绍,加之都是湖南老乡,我在北京工作时曾与胡德华有过几次接触,并聊起过他和父亲胡耀邦的一些往事。

父母记不得胡德华的准确出生地

胡德华生于1948年11月。那时正是平津战役胜利、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大西北的决战阶段。当时他父亲随军开赴四川,不但要剿匪,还要建设新解放区,根本没时间和心思顾及家庭。幼年时代的胡德华有时随爷爷生活有时随外婆生活。直到解放后的1953年,父亲调到共青团中央工作时才把五岁的他接到了北京。胡德华进京后,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把小小年纪的他送进幼儿园全托,个把月才能与父母见面一次。

胡德华是解放前夕最紧张的战争年代出生的人,以致于父母都不记得胡德华的准确出生地。他曾问过母亲李昭(2017年3月11日在北京去世)自己是在哪里出生的,母亲竟然告诉他:具体地点记不得了。只说当时在河北石家庄遭到敌人偷袭,临产前的她在战友的掩护下被送上一辆运煤车,大约跑了一两天的时间,在途中生下了胡德华。为弄清出生地,胡德华根据母亲的讲述查找了许多资料,最后推定自己的出生地应该是在河北省西部边陲的井陉县。

因父母一直忙于革命工作,没给胡德华取个学名。有回爷爷对他说,按家谱他是“德”字辈,大哥叫胡德平,干脆就依“平安发财”取名。他的上面有个二哥,轮到他,爷爷给他娶了个学名叫“胡德发”。那个年代用的是繁体字,“发”的繁体笔画太多。到北京上了幼儿园,他总是写不好这个字。那时新中国刚成立,随处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标语,老师就自作主张给他改为“胡德华”。就此一锤定音。

战争年代,忍痛把第二个男孩送人

胡德华兄妹一共四个,1945年二哥出生的时候,父亲胡耀邦担任冀热辽军区政治部主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下属军区。辖第14、第15、第16、第17、第18军分区,26个团),即将奔赴前线参加战斗,母亲李昭也要一同参战。紧要关头,胡耀邦毅然决定将满月不久的二儿子送给陕北老乡抚养,并让孩子随老乡姓刘。老乡觉得不妥,最终结合两家的姓氏,取名刘湖。一来让孩子记住自己是湖南人,二来湖与胡读音相同。

由于二哥在陕北生活,胡德华出生后没看见过二哥,直到解放后自己都十来岁了两兄弟才见上面。

子女都没沾上父亲的光

胡德华说,父亲和母亲对子女要求相当严格,尤其是父亲。胡德华记得自己上中学时对无线电产生了兴趣,并很快迷上了它,希望自己拥有一把价值8块钱的电铬铁。因为家教严,不便问父母要,只好在别的方面打主意。那时候他的家住在万寿路,学校在清华附中,上学放学都要乘公交车,中途还得转趟车,于是就在车费上节省。他每天天不亮起床,从万寿路步行到公主坟,再从公主坟坐车去学校,因为那段路相对近一些;放学又从学校乘车到公主坟,再步行回家。这样每天可以节省1角钱。经过近3个月的努力,才拥了一把属于自己的电铬铁。并从此与无线电结下了不解之缘。

高中毕业时正赶上“文革”,胡德华被安排到北京市政二公司修马路。回忆起那段岁月,胡德华摇着头说:“那个苦哇!无论春夏秋冬,整天穿着工装与伙伴们在工地上推车挖土,从早到晚身上都被汗水浸得湿淋淋的。这样的工作我一干就是两年。”

因为家里有三个男孩,父亲很想要个女儿。小妹李恒(随母亲姓)的出生,让父亲如愿以偿,成为父亲最疼爱的孩子。可就连她也没沾上父亲的光。李恒在部队当兵的时候,身边有许多战友被推荐上了大学,就提笔给父亲写信,希望父亲通融一下,也给她一个上大学的机会。谁知父亲在回信中说上大学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坚决反对走后门。李恒气得当即就把信给撕了,然后就是一场大哭。

除运动和学习没有别的爱好

胡德华说父亲个头虽然不高,但十分热爱体育运动,打球跑步样样喜欢。除此就是爱读书学习。父亲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只读到初中一年级就离开学校,14岁就在家乡浏阳参加了革命。可一直到他去世,都非常热爱学习,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方面的书他都爱看。读书范围非常宽泛,称得上博览群书。胡德华还在家看到过父亲学《圣经》,基督教也不陌生。胡德华说父亲有个习惯,无论工作再累再苦,每天必须坚持读书一万字以上。

胡耀邦曾在中国科学院担任领导,那可是个精英汇集的地方。作为一个初中只读一年的人,要领导好那样一个藏龙卧虎的单位,没有真功夫哪行?而事实是,胡耀邦在那里工作的时期,是中国科学院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

父亲做中共中央总书记时胡德华在南京教书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胡德华参军进了部队。由于热爱无线电,两年后被部队选送到重庆通信学院学习。1979年夏天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南京通信学院任教。父亲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有朋友劝他给父亲写信要求调到北京工作,但他没有这样做。他深知父亲不给子女行方便、开后门的习性,安安心心在南京通信学院教书育人,并在南京成了家,与普通教师一样白天准时上班,下班买菜做饭。从南京转业后,胡德华才进入北京,被安排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机软件中心担任副主任。

父亲对子女的最大影响是人格魅力

谈起父亲对子女的影响,胡德华说父亲是一位在工作中任劳任怨的人,性格刚直,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不说假话。在世时,他几乎把心思全花在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上。父亲给他的最大影响是人格魅力。

胡德华说有两件事让他记忆深刻。一是父亲在“文革”时受到审查,有人给他按上“反党”的罪名要他写检查,他当时身体相当糟糕,但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绝不低头。不管在精神和肉体上遭受怎样的折磨,誓死不承认自己“反党”。

还有一件事情也发生在“文革”期间,胡耀邦被打成“走资派”,撤销职务后关在团中央每天接受批斗。胡德华记得那年国庆前接到团中央的通知,要他去接父亲回家。他找了辆自行车去接父亲,当看到身材瘦小身体不好的父亲出现在面前时,心里非常难过,忍不住哭了起来。父亲看见他哭,不觉大发雷霆。非常生气地对他吼道:“有什么好哭的!”父亲对子女虽然严厉,却很少这样发脾气骂人。由于父亲的行李较多,主要是各种书籍,一辆自行车载不下,只好找了辆三轮车和父亲一同回家。

责编:吴名慧

来源:《文献与人物》